让高考的“担子”轻些再轻些 ——人大代表与专家支招高考改革 访谈嘉宾 龚 玲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 鲁善坤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一中校长 陶正苏 上海交通大学招办主任 ■本报记者 杨晨光 赵秀红 前不久,家住南京的吴先生的儿子报了3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吴先生的儿子考前忙着复印获奖证书等材料,准备学校的网上初选,通过初选之后到外 地参加笔试,如果笔试通过,再准备面试。吴先生对儿子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这件事有三个困惑。记者特邀请两位人大代表和一位高校专家,为吴先生答疑解惑。 素质教育和考试不能简单对立 【家长困惑一】 如果达不到一定成绩排名,连自主招生的初试资格都没有。这还是在选拔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吗?素质教育和考试不还是矛盾的吗? 龚玲:“素质教育和考试对立”这个观点比较极端,素质教育和考试并不矛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检验,考试就是一种手段。因此,高考是必 要的。但是,我们在中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把高考作为唯一的“指挥棒”,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接受全面的教育,比如德智体美劳,这种全面的教育就是素质教 育。有的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这就抹杀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 鲁善坤: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估计高考的难度会降低一些,但门槛还是要有,目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替代。高考的难度降低,有利于实施 素质教育,但选拔拔尖人才的功能相对就会减弱,因为难度和区分度不够了。举个例子,重庆的中考难度近年来逐渐降低,我们也发现,高一进来的学生里面女生偏 多,一些数理化有天赋的男生反而进不来,主要原因是最后几道难题的难度不够,没法拉开距离。今后高考可能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省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了。如 果顶尖大学要选拔创新人才,就要加大自主招生的力度,把认为是可以培养的顶尖学生通过自主招生给予加分,确保这些学生在考试中如果不能显现出某一学科的优 势和天赋,可以通过加分被录取。 【会外声音】 我很想知道未来高考改革会怎样进行下去。现在的教育状况确实很令人担忧,绝大部分学校只关注分数,却不注重其他方面。 ——高中生于士岩 高考,给我们的学生太多压力。高考,给我们的学生太多负担。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三学子,该怎么选择? ——网友“阳光” 现在的孩子负担太重,早上5点30分起床,晚上11点还不能休息。人人为高考,孩子的精神压力太大了。能不能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高考制度不改,学生何时减负? ——网友“一位家长”不能让自主招生站在应试的影子下 【家长困惑二】 高校现在搞了自主联考招生,有联盟的,还有不入盟的,这不等于一次“小高考”了吗?联盟越大越多,岂不是给考生和家长的负担和压力就越重? 鲁善坤:现在不少中学在面对自主招生考试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应性的训练,至少让学生去把握一定的方向,这就使得高校的自主招生成了另一根 “指挥棒”,中学不可能什么也不讲,就让学生直接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如果这根“指挥棒”指挥得好,对素质教育是有好处的,可以把中学教学带向另一个思 路,教育视野更开阔,教学方法更灵活,学生平常不是厚积薄发的话,就“对付”不了自主招生考试。但是,“指挥棒”用得不好,就有可能又是一次“小高考”。 怎样才能用得好?就是加强大学和中学的对接。像近几年一些重点大学经常邀请中学校长一起交流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方式,就是很好的做法。但是,抢“尖子”学 生的现象总是存在的,这是一个从制度层面慢慢完善的过程,可以逐步设计得更好一些。 陶正苏: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都要求,高中教育应该用两年半的时间来完成,但在实际中,绝大部分高中都仅用两年时间完成 所有高中阶段教学,再用整整一年时间复习迎接高考。所以,自主招生影响的是高考复习。我不太提倡考生参加过多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把所有能参加的都考个 遍,甚至还有些考生有“分数一点都不能浪费”的想法,这是不太成熟、人云亦云的做法。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志向、爱好选择某一类高校。我想,通过几年的高校自 主招生改革,这种观念会慢慢扭转过来。这种现象的出现还是因为大家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太大。今后的改革应该走向“分类考试” 【家长困惑三】 自主招生到底在考什么?除了要求考生高中成绩排名要在全校排百分之几,初试时还要考语数外,理科还要加上物理。既然高考不能“一考定终身”,自主招生就可以了吗?怎样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老大难问题? 陶正苏:社会上可能对自主招生还是有些不太了解。高考的确主要看几门课的分数,分数是怎么构成的都不管。而自主招生考试除了看考生的学业水平成 绩外,还要看考生高中阶段平时的成绩、参与的活动、高校的面试表现,考查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它所涵盖的范围远比三位数字表示的高考考分更广。 我特别赞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的改革思路,高考目前所承担的选拔人才的担子太重了,从最好的大学到高职高专,几 乎涵盖了所有层次的高校。今后的改革应该走向“分类考试”,加大区分度。大部分高校仍然可以通过高考选拔人才,但允许高水平大学用自主招生等方式选拔人 才;而高职高专可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现在有些省份正在进行这样的改革。这样对学生来说,多了选择的机会,会慢慢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问题。高 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要成为高校招生选拔录取的依据,就要提供区分度比较高的考试成绩,否则会让高校无从选择。比如,某省已进行了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但来报考我校的几百名考生评价成绩几乎都是A,我们反而不好区分。我们今年也在做些尝试,做一些数据分析,看看怎样充分利用考生高中 阶段的成绩。 龚玲:国家应该建立一个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综合素质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比如,一个学生参加过一次社区服务,就能说他的综合素质好 吗?但是,一次见义勇为的行为,也许就可以反映学生的品质。所以,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德育、体育、心理健康、社会责任感、思想道德素质等各方面指标。有这样 的体系后,大学可以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得分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之一,在录取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鲁善坤:改革还是要逐步推进。我建议,高考改革首先可以把英语剥离出来,尝试英语等级考试,学生可以一年参加多次考试,这样高考的量也会小一 些。可能有的学生高二就可以拿到很高的等级证书,这样就不用再考英语。之所以选择英语科目,是因为这个科目还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突破起来容易一些,操 作起来也方便一点。一科一科慢慢来,这样,就不是“一考定终身”了。
《认识大师》教学反思
《威武的盾牌》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美术
画情绪
让美术课堂走向综合
变形画与联想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下雨了》教学反思
《吹塑纸版画 动物》教学反思
教育无小事 处处要反思
在探索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的反思
《灵巧的手》教学反思
用新理念开展美术教学
美术欣赏注意文化的情景
《色彩的调和》教后反思
《我栽种的植物》教学反思
《三个好伙伴》教学反思
《神奇的大树》教学反思
儿童课堂教学中的激励策略
《形的重复》教学反思
纵观国外美术教育反思中国美术教育
教学案例及反思
美术的情感教育
我相信你……
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挖掘本土资源,拓宽美术教学题材
浅谈美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