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教案 > 初中美术教案 > 九年级美术第2课:街区剪影 教案

九年级美术第2课:街区剪影 教案

查字典美术网 2016-03-16

 第2课:街区剪影教时建议:3——5教时 一、本课概述 城市由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街区组成,不同地域街区的建筑呈现出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哥特式尖塔、古希腊的园顶、巴洛克的廊柱、西班牙的阳台、古罗马的柱头……,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气质。黄浦江用她海纳百川的胸襟、叱诧风云的魄力铸就一条享誉盛名的“远东华尔街”,形成一道“万国建筑博览”亮丽的城市风景线,犹如一台气势磅礴的大型交响乐,雄伟、壮观。 雕塑与建筑密不可分,它们同是空间艺术。建筑因雕塑而更显完美,雕塑有建筑作为背景和客体而更富有艺术魅力。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无不以建筑古老、雕塑精美而闻名于世。这些雕塑以自己独特的造型、语义和魅力,向人们展示真、善、美,为建筑增辉,为环境添彩。而那些与城市的历史有着密切联系,含有深厚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雕塑,往往会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乃至整个国家的象征。而竖立在街区中千姿百态的景观路灯、五彩缤纷的艺术化造型的电话亭等,在为人们提供交通、通讯等方便的同时,也为生活增添了一份美的情趣,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心灵。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街区的特色美,对特色街的特色建筑、经典雕塑、历史文化等产生兴趣,重视培养城市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创作设计具有现代感的景观路灯、艺术电话亭造型等,感知环境设计艺术,体验城市环境的美感。树立能用自己设计的作品来装饰美化街区环境的信心,使生活环境艺术化,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欣赏世界上著名城市中的经典城雕、欣赏现代城市中景观路灯、电话亭 等文化设施,体验、发现特色街区的环境美。 实践与创造:1、以铅笔、圆珠笔或钢笔淡彩等艺术形式,设计新颖别致的具有现代美 感和时代气息的景观路灯、电话亭造型。 2、用电脑设计景观路灯、电话亭造型。 3、以记“绘画日记”和摄影的形式,表现城市街区的美景。 欣赏与评议:欣赏自己与他人设计的路灯、电话亭及绘画作、摄影等作品,发表自己 的见解并为作品名命。 三、教学准备 教具:城市、特色街区的景观录象、城市建筑摄影照片、多媒体课件、电脑、打印机、打印纸、手绘和电脑设计的路灯、电话亭图画若干幅等。 学具:铅笔、圆珠笔、钢笔、图画纸、毛笔、水彩圆珠笔水粉画颜料、照相机等。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1、欣赏经典城雕、感受特色街区的环境美,接受历史文化熏陶。 2、欣赏现代城市中的景观路灯和电话亭等文化设施,体验环境美,激发对设计景观路灯和电话亭的兴趣,培养创新精,提高兴趣和审美观。 难点:1、如何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特色街区沉淀的悠久历史文化。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激情。 五、教学过程与指导要点

五大板块

教学过程与指导要点

预期学习效果

感受与欣赏

1、欣赏世界上著名城市中的一些经典雕塑,感受古老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城市环境的美。 2、欣赏特色街区不同艺术风格的建筑、景观路灯和电话亭、激发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激发对设计景观路灯和电话亭的兴趣。 3、注意观察过你家居住的小区景观路灯造型吗?讨论交流你们对居住小区景观路灯造型的感受。激发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激发对设计景观路灯和电话亭的兴趣。
体验与创造

1、认识“绘画日记”。

2、掌握在电脑中用鼠标画画的方法。

3、体验用电脑画画的乐趣。

4、讨论交流用手绘、电脑绘画的体会、感想。

体验创造的乐趣,掌握电脑操作的方法。

拓展与融汇

1、摄影艺术的拓展。 2、绘画日记的拓展。(速写配上有感而发的文字) 3、音乐的拓展。(聆听上海开埠以来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作品,感受上海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气息。)感受摄影、绘画和音乐艺术。

创设情境

1、通过给学生的作业进行装裱、装镜框来提高美术作品的品位。 2、将作品布置在教室里,举办一个景观路灯和电话亭设计展。提升美术作品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艺海搜索

1、有关介绍上海特色街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2、有关介绍世界经典城市雕塑的图象、文章等资料。 3、可上网搜索,进图书馆查阅或实地参观考察。 4、相互交流各自艺海搜索的方法、过程和感受。学会搜寻资料的方法。
六、教学的设计与开发 本课建议用3——4教时完成,以下二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表1 (3课时) 九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第2课《街区剪影》教学设计参考之一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材 料 工 具

操 作 方 法

万国建筑博览 ——外滩建筑欣赏通过实地考察、拍摄,欣赏感受上海外滩建筑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了解上海金融街的发展历史。摄象机,照相机、有关图片、网址资料、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将资料进行整理并制成光盘,配解说词和音乐进行播放,了解欣赏。

景观路灯设计

欣赏景观路灯, 感受现代城市中景观路灯造型艺术的魅力,设计景观路灯。有关城市街区中各种各色景观路灯的录象资料、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图画纸、铅笔、圆珠笔或钢笔、水彩笔或水彩画颜料、毛笔等。播放录象或展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和讨论。 1、构思画铅笔草稿(或钢笔、圆珠笔稿)。2、画上路灯周围的环境背景。3、上色。4、调整完成。

电话亭设计

欣赏景观电话亭, 感受现代城市中景观电话亭多姿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得到美的享受,设计具有个性的景观电话亭。有关城市街区中各种造型的电话亭录象资料、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图画纸、铅笔、圆珠笔或钢笔、水彩笔或水彩画颜料、毛笔等。展示各种电话亭的多媒体课件,欣赏和讨论。 1、构思画铅笔草稿(或钢笔、圆珠笔稿)。2、画上电话亭周围的环境背景。3、上色。4、调整完成。
表2 (4课时) 九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第2课《街区剪影》教学设计参考之二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材 料 工 具

操 作 方 法

上海城市发展的见证

——走近石库门

通过实地考察、拍摄,欣赏了解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讨论石库门建筑的命运,唤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城市特色建筑、传统建筑,关注城市发展的意识。摄象机,照相机、有关图片、网址资料、多媒体课件制作等。1、将资料进行整理并制成光盘,配解说词和音乐进行播放,了解欣赏。 2、组织学生对石库门建筑的命运进行讨论。
绘画日记

——石库门印象

将你对石库门建筑的感受用文字和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感受石库门建筑的艺术美,增强关注城市发展的意识。有关石库门建筑的图片、图画、摄影照片资料。 钢笔或水笔、圆珠笔、水彩笔等。1、 欣赏和讲评有关表现石库门建筑的美术作品 2、 画石库门速写。 3、 配上感受深刻的文字。
见证城市历史

彰显城市性格

——城市城雕欣赏

欣赏世界经典城雕,感受城市特色街区的环境美,接受古老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有关世界经典城市雕塑的录象资料或多媒体课件。播放世界经典城市雕塑录象或展示多媒体课件,开展欣赏和讨论活动。

美化生活环境

创造城市雕塑

感受城市雕塑的魅力,用紫砂泥等材料创造城市雕塑小品。铅笔、白纸、参考图片资料、小雕塑、紫砂泥、雕塑工具、塑料袋等。1、参阅资料,构思设计城市雕塑小品的造型。 2、用紫砂泥等材料将设计稿做成立体模型。3
七、教学内容与材料的开发 (一)教学内容的开发 1、城市雕塑教学 城市雕塑是城市艺术构成的重要元素,是艺术地记录国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指导学生创造城市雕塑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指创造那些美化小区环境的装饰性雕塑小品),既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美化生活环境。 2、探究性学习教学内容 A、上海石库门建筑形成的历史和现在。 B、开展“石库门与海派文化”的课题研究, C、实地考察上海特色街区如: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多伦路、号称东方曼哈顿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由石库门旧区改造后被誉为“上海最时尚的地方”新天地等。 (二)教学材料的开发 创作城市雕塑小品,除了陶泥、石膏、造型土外,可利用废弃的金属材料做城市雕塑小品,如用较粗的铁丝通过弯曲、焊接、涂色等手法造型,创造抽象的或变形的装饰感较强的城市雕塑小品等。 八、作业要求 美术作业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亦是教学评价的依据。作业要求规定的越具体,则教学评价越容易进行。作业要求由三个层面的内容组成: 1、基础层面: A、 用钢笔淡彩或圆珠笔淡彩的方法设计景观路灯和电话亭。 B、 用速写配上文字的形式,将对石库门建筑的感受记录下来。 2、深化层面: A、景观路灯造型设计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路灯的造型艺术感强不强? B、景观电话亭的造型设计是否艺术化?有没有现代审美感? 3、探究层面: 可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和自己创造的方法设计制作校园雕塑小品、指示牌、建筑模型等,在熟视无睹的废物中发现美,创造美。 九、教学评价 要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并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甄别和选拔。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与能力。本课的重点是欣赏经典城雕、感受特色街区的环境美,接受历史文化熏陶;欣赏现代城市中的景观路灯和电话亭等文化设施的造型美,体验环境美,激发对设计景观路灯和电话亭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审美素养。应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投入到创造设计景观路灯、电话亭、城市雕塑小品等实践活动中去。教师可依据作业要求的三个层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教学评议和欣赏活动。 评价的内容:①掌握知识与技能要求(基础层面) A、景观路灯、电话亭造型设计是否美观? B、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C、色彩是否漂亮? ②学习过程要求(深化层面) A、造型比例是否准确、有无艺术趣味?作品是否完整? B、学具准备是否充分? C、参与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 ③独创性要求(探究层面) 作品与众不同,材料和创作手法新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意。 评价的方法:①学生自评——评价自己的作品、发表学习感受。 ②学生互评——相互评价、发表不同见解、讨论。 ③教师点评——对独创性作品进行个案分析评价。 十、信息与资料 1、五羊石像 广州有好几个美丽而吉祥的别称:羊城、穗城和花城。据宋代编修的《太平寰宇记》说:“昔商因为楚相,有五仙人骑五色羊,各持谷穗一茎,以遗州人。”意思是说从前商团在楚国为相时,有五位仙人分骑五色神羊降临广州,把带来的五根稻穗送给当地的人,教人们种植这神穗,于是年年五谷丰登。由于这则美丽的传说,于是广州很早就有了“五羊城”、“羊城”和“穗城”的称号。 五羊石像是广州的标志性雕塑,座落在广州越秀公园越秀山的木壳岗顶。这是雕塑家依照广州别名“羊城”、“穗城”由来的神话,用130块花岗石雕塑制成的巨型雕塑。五只石羊大小不一,造型流畅生动,神态各异,十分传神。雄壮的公羊,举步昂首,尖尖的羊角似要刺破青天,目光炯炯,口衔颗粒饱满的大谷穗,竖着的耳朵犹如倾听祝福的天籁之声,一只前蹄抬起踩在山石上,显得纹丝不动,形体高大粗放,形象突出耀眼。它奉仙人之命,为穷苦的渔人送来了种子,帮助他们开创更为安全可靠的新事业--农耕,突现了奉献、奋斗的主题。右边是动人的哺乳造型,淘气可爱的小羊羔用力撞击母乳,母羊张开四肢站稳身子准备哺乳,并亲切地顾盼着小羊,表现了伟大的母爱。左角是一对未成年羊在游戏,在自由自在地吃着肥美的牧草,幸福而安宁。 雕塑家匠心独运地取以四只山羊作东西南北四方位环绕着一只老山羊为中心的精巧构图,五羊布局巧妙,高低大小错落有致,犹如众星托月般给人以高达十余米气势雄伟的错视美感。整体雕塑寄寓了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深情厚意。 2、自由女神像 世界著名的自由女神像,高高地耸立在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島上,象征着美国人民爭取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神像其全称“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 她是法国民众为庆祝美国100周年国庆而赠送給美国人的礼物, 为纪念法、 美二国人民在美国大革命起建立的友谊。铜象高46米,底座高4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以120吨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裝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內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 自由神像按古希腊女神的美丽形象塑造,她头戴光芒四射的皇冠,(皇冠上7条射线, 代表全世界有7个洲;代表自由神像的光要照耀全世界,全球各地的人都應享有自由!)身穿罗马古代长袍,端庄丰盈的身体微微前傾,双唇紧闭,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凜然不可侵犯之感。女神右手高擎长12米的火炬,左手拿着書板,書板刻著 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 意思是「第二 屆大陆会议」在当日发表「独立宣言」, 宣布美国独立, 每年的7月4日从此成为美国的国庆日!),脚上殘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 創作這一藝術杰作的是19世紀后期法國雕刻家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尔迪(F.A.Bartholdi)。由于他的卓越功绩而当选为纽约市荣誉市民和法国荣誉勋团指挥级团员。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尔迪于1904年10月5日在巴黎逝世,但他所塑造的自由神像永远表达着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 3、黄河母亲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设金城郡,辖13县。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设置兰州总管府,兰州之名始于此时。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定为甘肃省省会。1941年设立兰州市。兰州自古在西北就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是我国古代中西贸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埠和贸易集散地,也是唐代以后西北重要的“茶马互市”总站。兰州古称金城,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 《黄河母亲》花岗石圆雕,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黄河岸边的州滨河公园内,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母亲造型朴实、仪态端庄、秀发飘拂,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微曲右臂,仰卧于黄河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发纹似水、衣纹似水,与背后的黄河景观和谐如一体,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作品寄托了千万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对伟大祖国的无限深情。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内涵,深得国内外人士的推崇和喜爱。多年来,《黄河母亲》的艺术成就已被雕塑界所公认,还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就连许多海外游子和外国友人,都为了亲眼目睹这位“母亲”的风采而专程来到兰州。《黄河母亲》一直是甘肃人民的骄傲。 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同时,水波纹和鱼纹也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 雕塑前面另立一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于1984年8 月所立“献给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母亲”碑。 《黄河母亲》大型城市雕塑由著名女雕塑家何鄂创作,北京雕塑厂于1986年4月30日雕成,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全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得“优秀奖”。 4、上海多伦路: 位于鲁迅公园虹口体育场附近的多伦路,原名叫窦乐安路,这条小街曲折幽静,两边的小楼风格各异。可别小看了这条在地图上不起眼的小街,它可是上海的一条具有标志性特色的文化名人街,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鲁迅、矛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在此间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历史地位;而名闻遐尔的公啡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则更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 为“抢救文化遗产,保护故居遗址”,经上海虹口区政府10个多月的艰苦开发和建设,多伦路现已成为上海都市文化旅游一处引人注目的新景点。那些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古铜色雕塑群像,是文化名人战斗的形象写照,高4米、宽3.8米的厚实雄伟的牌楼设计,散发着浓郁的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与气息,充分体现了海派艺术的特征。不管是那精心点缀的街景小品、还是那交相辉映的故居旧街老弄堂,以及鳞次栉比的画廊文苑博物馆和连片成市的古玩字画藏品……,来到多伦路,你仿佛能聆听到这里曾经激荡文坛的震耳惊霄,感受到这里曾经强劲的“民族魂”脉搏的跳动。 5、上海外滩 外滩是大上海最著名的城市景观。它东起中山东一路,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面对滔滔的黄浦江母亲河,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的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构成的特色街景,是最具有上海特征的街景。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上海对内和对外经济联系的增强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开展,上海逐渐发展成为远东的经济、文化中心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外滩建筑从规模、形式到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02年,由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新楼建成(现外汇交易中心),这是上海第一幢从设计水平、材料到施工均能与欧洲建筑媲美的楼房,由此拉开了现代外滩建筑轮廓线改造的序幕:1911年巴洛克风格的上海总会落成(现东风饭店),成为当时外滩最为精美的一幢建筑;1923年新希腊式风格的汇丰银行大楼(现浦东发展银行)投入使用;成为当时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的一座最讲究的建筑;1927年海关钟楼对外滩城市轮廓线起到了重要的构图作用;1929年南京路口的沙逊大厦(现和平饭店)建成,成为时髦的装饰艺术派风格的领头羊;而1934年百老汇大厦落成(现上海大厦),则是绵延1000多米建筑凝固音乐的一个强有力的休止符号。至此,现代外滩城市轮廓线才趋于完美。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从延安东路至外白渡桥的这条滨江大道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在这条街上云集了上海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这些建筑尽管风格不同,但它们的整体轮廓却非常协调,浑然一体,犹如一首气势磅礴的古典艺术交响曲。漫步外滩,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非凡的气势,一种厚重的沧桑感、历史感。这些建筑成为上海“万国建筑博览”标志性建筑群之一,它们的美学价值已超过其使用价值,是一份值得珍视的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 2003年,上海已向联合国申报,将外滩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上海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早的一条商业街,原称花园弄。19世纪初就先后有先施(现时装股份)、永安(现华联商厦)、新新(现食品一店)、大新(现第一百货)四大著名的中国人经营的环球百货公司开设,这四大公司几乎成了南京路的代名词。30年代后,各行各业的商人择此风水宝地地相继开设或迁入了数百家名店、大店,如培罗蒙、鸿翔、凯司令、第一西比利亚等,最终形成了自外滩到静安寺不间断的十里洋场商业街,南京路成了声名远扬的黄金地段。 南京路东起外滩,穿越26条马路,横贯上海市中心,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全长5500米。现在的南京东路,1865年改名为南京路。南京西路从前叫静安寺路。解放前的南京路,既是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十里洋场”,又是一条富有革命传统的马路。解放后的南京路,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综合性商厦和专业性特色店并重的发展格局和模式,也成了中国现代商业发展的经营模式。每逢夜幕降临,繁华的南京路就成了一片灯的海洋,异彩纷呈、争奇斗艳的各种灯光美不胜收。来到南京路,无论你从怀旧抑或从了解历史的角度切入,南京路都象一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来发现百年巨变中的上海。 现在南京路已经辟为步行一条街,以方便国内和世界各地游客购物。 7、法国蒙马特高地 在巴黎东南方的山坡上有一幢雪白色的教堂,那就是著名的圣心大教堂(也叫白教堂)。圣心大教堂为颂扬17世纪的一位修女而建,整个建筑用一种特别的白色石头作材料,一遇雨水,石头分泌一种白色物质,赋予建筑物以通体洁白,圣洁的感觉油然而生。(教材图片上远处的白色建筑就是圣心大教堂)而那个山坡就是举世闻名的蒙马特高地。 19世纪下半叶,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术家,在蒙马特高地作画卖艺,使那一带充满艺术气氛,成为巴黎最别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区之一。如今,遍布蒙马特高地山坡上的艺术家,他们一般以给观光旅游者画像为生,在这里面既有美术院校的学生,也有世界各地已经很有成就的画家。他们画一幅画像要至少300法朗,一天画一两幅就足以过着很闲适的生活,所以不少画家都带着自己养的狗来到这里“上班”。 在蒙马特高地脚下还有个巴黎著名的歌舞表演厅红磨坊。印象派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名作《红磨坊》使这个歌舞厅蜚声世界。 8、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青铜雕塑,208.5×239×190.5厘米,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加莱义民》雕像现存法国加莱市。 1884年,当罗丹正埋头于《地狱之门》的创作时,加莱市当局邀请他制作一座忠魂碑。义民赴难这个事件,源出于法国的历史年鉴:14世纪百年战争中,英王爱德华三世围攻加莱市,加莱城被英军围困近两年,人们因饥饿而发生恐慌,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后经过谈判,双方媾和,英方提出媾和的条件是,加莱城内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消息传出后,全城一片缄默,只有欧斯达治和另外五个义士挺身而出,愿为全城人民的安全作自我牺牲。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 加莱市本来只要求罗丹制作义民中的一个叫欧斯达治·德·圣彼尔的烈士像。罗丹研究了历史,发现当时为拯救全城生命而被处绞刑的义民,除欧斯达治外还有五人。于是他决定以这六个义民按照敌人的条件穿戴好,在交出城门钥匙走向断头台时的情景,塑造这一组雕。经与市政当局再三协商,罗丹接受了只收一个雕像的报酬但塑造六个雕像的协议。 《加莱义民》由六个义民的雕像组成(见教材),这六个义民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象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他们的造型虽然各自独立,然而其动势又相互紧密联系着,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整座雕像分成两组,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六个义民的身材似乎相差不大,站立在一起。中间一个是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头发稍长,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去,眼睛向下凝视着,没有迟疑和恐惧,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由于他的坚强,鼓动着其余的人。左边站立的一个紧闭双唇,两手紧握城门钥匙,显得情绪激动,为拯救市内民众,他视死如归,步子走得十分坚定。右边的一个身体侧转,略微抬起手,内心表现出无比的愤怒,那举手向天的手势,不是祈祷,而是对上帝未能主持正义的谴责。他目光向下凝视,半开着的口似乎在对旁边的人说着什么,或鼓励对方在死亡面前抬起头来。他身边的一个义民,年纪较轻,他似乎被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死别的悲愤情感,他蹙起眉头,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神态。左面在他们身后的一个义民,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 当时,市政当局看了《加莱义民》的草稿,认为感情过于悲痛,希望罗丹修改。但罗丹不满足于通常作英雄纪念碑的惯例,他力图再现当年事件的真相,把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告诉后代人民,因此没有作大的修改。后来由于资金不足,一再拖延,直到十年后的1895年,这座组雕才在加莱市的里席尔广场上正式揭幕。由于台座很低,按罗丹的要求,雕像直接安放在广场地面上,于是六个义士就象当年在街上行走时一样,对人民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可是组雕问世后,罗丹的艺术再次导致社会的激烈争论。这说明一个有创造性的伟大艺术家,其艺术道路上的每迈一步都会遭到保守势力的非难。尽管如此,《加莱义民》在现实主义艺术史上的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 罗丹的《加莱义民》雕像,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在震撼着人民的心。这件作品不论其结构,和就其对纪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英雄人文的阐述,都具有革新的意义,显示了罗丹艺术的辉煌与不凡。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九年级美术第2课:街区剪影 教案"相关的文章

热门初中美术教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