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1月10日,“阚萱:大谷子堆”展览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 该展览用173组静帧录像短片,分别摄下各个已被发掘的、建于中国封建制时期的皇陵遗址,以此方式重新思考中国的过去,进而深入理解中国的现在。 作为阚萱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最具标志性的项目,本展的最终实现建立在超过100天、逾2.8万米的持续性沿途考察的基础上,摄制团队达4人,并在2012年初最终完成作品。这些镜头宣讲着、诉说着、领会着纵贯几个世纪之久的历史沿袭。 阚萱通过对古陵遗址的调查和记录,将永久过去的历史照进今天人们司空见惯的现实。展览题目源于中国北方农民指代“坟茔”的土话,因其外形类似于农忙时节处处堆起的农作物而得来。
从《功甫帖》看文物艺术品回流税收问题
书画造假形成完整地下灰色产业链
谈书法的界格与出格
倪昆:社会性艺术实践
艺术衍生品正渐行渐近
孙家潭:篆刻不能少了书法气
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
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冰城老街里的雕刻人生(图)
乔晓光:需重视中国剪纸的原生态传承
石溪谷:什么是传统
评曾耀农教授新著《现代文艺人才》
艺术的终极关怀是创造美和传播美
杨奎松回应新书硬伤质疑:学术批评应回归学术(图)
张瑞田:傅雷为中国美术开出的药方
宋永进:当代绘画的三重境界:内容、形式、内容
全国美展权威性毋庸置疑
中国画不能转基因(图)
书法是中国画的筋骨肉
艺术圈:选择确已多样繁荣尚存隐忧
以展代教:当代艺术教学的一种思路
浅论安格尔:无赖与基因超载
传统花鸟画流行洋为中用是否可行
书法视觉化会成为代表时代的书风
专家:当下中国建筑缺少文化自信(图)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组图)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评论:建筑不仅关乎空间使用 更是处理人的虚荣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本不存在矛盾
2017年四川美术联考明日开考
印象派画家莫奈:水的拉斐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