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美术是创造性劳动》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不是机械反映社会生活,而是经过画家的提炼、加工、来反映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方式,认识、理解美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与评价,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现实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
难点:艺术技巧和材质的巧妙结合。
三、教学策略
本课通过学生的赏析,来学习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从而进行创作的。建议在欣赏---讨论---评述中来分析作品。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留空白、点评、总结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思考。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多媒体的准备。
实物作品。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各色小摆设。
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
引导阶段
回忆《开国大典》
提问:1.作品的表现形式
2.作品的表现内容
3.作品的创作来源于
思考回答
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来源于
发展阶段
欣赏作品
王式廓的《血衣》
思考:
1.作品的题材内容。现实生活中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2.作品的表现还需要哪些条件?
分析:具体人物
1.画家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心理的?
2.他们对作品整体影响。
欣赏图片,对照自己找的材料。
学生具体分析
启发引导,让学生通过欣赏、讨论等形式找出作品的表现来源于生活。
发展阶段
3.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欣赏作品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观看图片 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画派。
对照作品
分析画面的形象--屹立的公牛、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抱婴儿大哭的母亲-----
夸张、变形以及象征手法的表现对作品的影响。
谈感受
学生读相关的背景资料。
谈对作品的感受。
资料与图片结合欣赏。分析作品的再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对比欣赏中外作品体会画家的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探究阶段
欣赏“因材施艺”的作品。
材料的运用与作品的表现有哪些联系。
分析作品的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的关系。
结合自己收集的作品,具体分析。
评价阶段
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画家的创作不是机械的反映生活,而是经过提炼、加工以及自己的思想来完成的。作品的产生又高于生活。
学生通过欣赏评价作品。
留空白,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拓展阶段
结合“因材施艺”创作。
独创。
动手能力
2017年青海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工作的通知
海派艺术家如何走出上海(图)
鄂力:篆刻家的方寸之心(组图)
吴冠中:用内心的炽热情感来创作
王金岭绘画展暨“中国画漫谈”讲座在河南大学举行(组图)
吕澎:处于衰竭之中的当代艺术
何必模仿荒木经惟的私摄影(图)
2016年天津科技大学美术设计专业录取分数线
怎一个“名师”了得
书法研讨会冷思考:昭然若揭的世俗目的
陈源初:艺术思悟的迷茫
张海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图)
农民画的乡土之根
西方美术馆的东方收藏与展示
立法禁止到此一游能否奏效
熊晋:以狂草传承中华文化(组图)
画家协会:从雅集文人到人民团体
2016燕山大学美术设计专业录取分数线
张大千白描人物画稿解读
香港漫画的另一张面孔(图)
安徽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温馨提示
王佑民的梦幻与担承
大连民族大学关于取消艺术类专业招生校考的公告
王清州的油画:书画外的游戏之举(组图)
备战联考 阅卷老师眼中什么样的试卷才能达到高分卷的标准
卢芝高:让嵌瓷艺术发扬光大
古典艺术史和现代艺术史
网络批评者不应参加批评家年会
想当官的书法家不如想当书法家的官
“艺搜索”,纯正血统引领艺术品搜索引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