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沈括《梦溪笔谈》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北宋著名科学家。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1063年他考中进士,不久升为太史令。1072年兼任提举司天监,大部分时间在开封研究天文、改革历法。后为集贤院校理。因职务之便,通读皇家藏书,充实学识。1088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汇集平生见闻,撰写了《梦溪笔谈》。沈括学识渊博,在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其著述有22种155卷,而据《梦溪笔谈》和宋代诸家书目,此外还有18种。《梦溪笔谈》是以笔记体裁形式写成的科学典籍,全书总计30卷,分成17类,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数学、地质、地理、物理、化学、医药、生物、建筑、冶金、文学、史学、音乐、艺术、财政、经济等,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巨著,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世界科学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87.岳飞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南宋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岳飞20岁投军抗金,收复中原之地,四次北伐,是两宋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作为南宋时期的重要将领,他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数百次的战斗,所向披靡,沉重地打击了女真贵族嚣张的气焰,为南方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时年39岁。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留有《岳武穆集》。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是令士气振奋的佳作。他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从而保住了南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88.宋慈《洗冤集录》 宋慈(公元1186-1249年),字惠文,福建建阳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生于一个中等官僚家庭。宋慈少时拜朱熹弟子吴稚为老师,受朱熹理学思想影响很深。青年时期进入太学,喜读诸葛亮的著作,常以“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自勉。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历任主簿、县令、通判兼摄郡事等职。他四次担任提点刑狱,在处理狱讼中,特别重视现场勘验。对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著作加以综合和提炼,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于1247年编辑了5卷本《洗冤集录》。自13世纪以来,成为历代刑狱官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元、明、清的同类著作基本上是以此书为蓝本加以订正、注释和补充的。18世纪《洗冤集录》被译成法、荷、德、朝、日、英、俄等国文字,流传海外。《洗冤集录》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医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比西方的同类书籍早350年。宋慈因而被后世誉为“古代第一名法医学家”、“世界法医学奠基人”。 89.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也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创立,到南宋朱熹完成。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接受和推崇,经元至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后来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和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对文化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90.宋代画院 及书画大家 北宋末年徽宗赵佶时代的宣和画院、南宋初年高宗赵构时代的绍兴画院是中国画院的极盛时代。宋朝在建国之初设立了翰林图画院,两宋画院的画家,有名可查的有170余人。宋徽宗赵佶在人物、山水等方面都有一定成就,也擅长花鸟画,还创立了一种精瘦劲健的“瘦金体”书法。《宣和画谱》20卷,收入6396件作品。宣和画院画师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北宋汴梁城的繁华景象。在书法上,宋人“尚意”,一变唐代以来“尚法”的传统书风,开创了一代新风。北宋四大家,人称“苏黄米蔡”。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蕴藉,各具仪态。此外,北宋影响较大的书法家还有蔡京、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等。南宋高宗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宋书坛。此外陆游、张孝祥、范成大等,都是当时有影响的书法家。“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创立了南宋的“院体”画风,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91.宋交子 与纸币发行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这时的交子,还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赢得了很高的信誉,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1004年至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交子得到了官方认可。1023年,北宋政府决定设立益州交子务。次年二月正式发行官方交子,国家发行的纸币由此发端,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对人类文明史起到重大贡献。 92.元好问 元好问(公元1190-1257年),金元之际著名诗人。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其父元德明为金末名士。35岁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是金末元初文坛盟主,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堪称一代“诗史”;其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今存词377首,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传世不多,仅存9首,但影响很大。元宪宗蒙哥二年(1252年)曾赴漠北,觐见蒙古藩王忽必烈。晚年以编纂金史自任,著录百万字,取名为《野史》。1257年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并辑有《中州集》,寓故国之思,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 93.文天祥 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南宋末大臣、著名诗人、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原名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又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幼时从父读书,并在白鹭洲书院学习。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第一名。当得到元军渡江的谍报,他即在赣州起兵,带兵开到临安。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反对无效,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元营谈判。在元营与元丞相伯颜争辩不屈,怒斥降将,遂被扣留,押解北上。行至镇江,设法逃出,历尽艰险,从海路到福建,组织军队,继续抗元。南宋灭亡,文天祥被俘。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赋有著名的《过零丁洋》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不屈之志,为千古绝唱。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押到大都(今北京),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的诗词散文都悲壮刚劲,反映了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在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数百年来传诵不绝。 94.五大名瓷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东汉发明瓷器,宋代瓷器达到了一个高度,产生了五大名瓷:钧瓷、汝瓷、官瓷、定瓷、哥瓷。钧窑瓷器品种繁多,造型独特,色彩斑斓,被誉为“国之瑰宝”。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汝瓷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官瓷有南北之分。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南宋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后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统称南宋官窑。官窑烧制青釉瓷器。其烧瓷原料和釉色的调配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胎骨颜色泛黑紫。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精细,釉色多为白色,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哥窑瓷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质地优良,做工精细。五大名瓷各具特色。 95.指南针与航海 指南针也叫罗盘,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期,人们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宋代,用人工磁体的技术制造了指南鱼。经过长期的改进,人们把钢针在天然磁体上磨擦,有磁性的钢针,成为指南针。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北宋出使朝鲜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船队夜晚使用指南浮针。随着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广泛应用,南宋时开始把磁针与分方位的装置组装成一个整体,便是罗盘。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不仅使人们克服了远航时不易辨别方向的困难,也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南宋时一些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经常搭乘中国的渔船往来贸易,他们学会了指南针的制造方法。到12世纪末-13世纪初,阿拉伯和欧洲一些国家开始用指南针航海,比起中国迟了100多年。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日后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前提。 96.火药的发明应用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中国不仅是火药的发明国,也是最早制造各类火器的国家。公元808年前,炼丹家发明了火药,迄今有1000多年历史。唐末火药用于军事。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的飞火,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火药”的名称及其正式配方最早见于北宋,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11世纪初,创制了“手炮”、“蒺藜火球”等火药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发射子窠(弹丸)的突火枪,是射击型火器的鼻祖。元代制造出最早的铜铸火铳。火药硝传入伊斯兰教诸国。八九世纪,波斯人称之“中国盐”,阿拉伯人称为“中国雪”。1260年,埃及在大马士革之战击败蒙古西征军,俘虏了工匠,缴获了大量火器。中国的火药与火器技术直接大规模西传。火药传入欧洲,西方各国直到14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 97.成吉思汗 原名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建立起庞大的蒙古汗国。1271年元朝建立後,其孙忽必烈追尊为元朝皇帝,庙号太祖。他出生于蒙古贵族世家,其父也速该是蒙古乞颜部首领。他9岁时,其父中箭亡,部众流散。1189年,他被推为蒙古乞颜部贵族联盟首领,此后四处征战,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春,45岁的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此后对外展开了大规模军事活动。1209年春进攻西夏,1224年破银川。1211和1215年两次向金进攻,占领金中都(今北京)。1219年发动第一次西征。西征前,降服畏吾儿,灭西辽。1220年,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26年,再次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 98.咸阳王 赛典赤·瞻思丁 赛典赤·赡思丁(公元1211-1279年),一名乌马儿,原为中亚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人,一说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后裔,又一说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后裔,花剌子模国人称之为“赛典赤”,意为贵族之意。成吉思汗西征时率部归附。太宗窝阔台汗时,任丰、净、云内三州(今大同西北部一带)都达鲁花赤、燕京路断事官。宪宗蒙哥即位后,任燕京路总管,多惠政。蒙哥伐蜀,受命管理军饷。世祖时,擢为燕京宣抚使,拜中书平章政事,综理财政。1264年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兴办学校,修整道路。1274年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为云南设立行省的第一任行政长官。任职期间,改革行政体制,设置郡县,加强了元王朝对云南的中央集权制统治。并注重农业生产,教民屯田播种,兴修水利,疏浚滇池,兴办儒学,建孔庙,讲经史,广设驿站,推行教化,注意协调民族关系。死后,忽必烈追封咸阳王,将他树立为地方官员管理的楷模。 99.忽必烈与元大都 忽必烈(公元1215-1294年),成吉思汗孙,元睿宗第四子,元朝的创建者,庙号世祖。蒙古灭金,据中原地区。蒙哥即大汗位后,命忽必烈总理漠南汉地军国事。他任用汉人儒士,采用汉法,使社会生产秩序得到恢复发展。1260年,在部分宗王拥戴下,即大汗位于开平。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在蒙古语中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原称燕京,曾为辽、金陪都。元大都的营建始于1267年,新城位于原金中都旧城东北,历时20多年。建成后取代了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大都城的建设以忽必烈驻跸的太岁山(今北海琼华岛)及周围湖泊太液池为中心,平面呈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而成。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共分50坊。元大都是当时东方著名的繁华之城,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大都城的繁华有着详尽的描述。高丽、日本、安南、波斯及欧洲的商人、使节、教士、科学家等都曾前往大都,而大都的建设中也有阿拉伯、尼泊尔等国工匠的卓越贡献。 100.八思巴 八思巴(公元1235或1239-1280年),藏传佛教喇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元朝第一代帝师。本名罗古罗思监藏,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八思巴意为“圣者”,是尊称。1251年,八思巴为萨迦寺主持和萨迦派教主,成为萨迦派第五祖。1253年,在六盘山谒见忽必烈,备受崇敬。1258年,八思巴在忽必烈面前与道教首领辩论,驳倒了对方。1260年忽必烈即位,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让他统领天下释教。1269年,八思巴创制成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后称为八思巴文字),忽必烈下诏颁行,升其号为帝师、大宝法王。八思巴在任国师或帝师期间,进一步巩固了西藏地区和中央的关系,带动了汉藏、蒙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元朝的稳定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的团结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101.黄道婆 黄道婆(公元1245-1330年),宋末元初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汉族,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她出身贫苦,早年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从黎族人那里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年)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棉织技术,使得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由此棉纺织品呈现了空前盛况。松江府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黄道婆去世,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为她立祠,岁时享祀。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代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 102.关汉卿与元曲 关汉卿(约公元1220-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他的籍贯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和大都(今北京)人之说。他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位居“四大家”之首。“元曲”一词始见于明,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曲同唐诗、宋词并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为代表作。他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 103.元四家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四人画风各有特点,均为江浙一带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并兼工竹石,是典型的文人画风格。他们生活在元末社会动乱之际,遭遇相似,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黄公望,常熟人,原名陆坚,改名黄公望,全真教道士,名大痴道人,被推为“元代四大家之冠”。他得到舅舅赵孟頫传授,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粹聚于笔下。倪瓒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无锡人。他博学好古,工诗画,画法疏简,格调天真,以淡泊取胜。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的山水画受到外祖父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浙江嘉兴魏塘人。工词翰,擅于用墨,淋漓雄厚。元四家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104.《马可·波罗游记》 元代中西往来活动的高峰,当推马可·波罗的访华。马可·波罗(MarcoPolo,公元1254-1324年),出生于威尼斯商人家庭。1271年他跟随父亲尼柯罗和叔父马菲奥沿着丝绸古道,经过3年半跋涉,在l275年到达开平(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后他在忽必烈宫廷备受信用,在中国居留17年。1291年马可·波罗奉命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远嫁波斯,从泉州出海,经君士坦丁堡返回故乡威尼斯。后来,他在威尼斯对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在狱里把自己的东方见闻口述给狱友。狱友整理成书,为《马可·波罗游记》。这部书以纪实的手法,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虽然至今仍有学者质疑马可·波罗其人的真实性,但是这部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的游记,曾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05.郭守敬 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元朝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郭守敬幼承家学,后从天文学家刘秉忠学习。十五六岁时,他得到一幅计时器“莲花漏”图,已能了解其机理。20岁时他负责指导疏浚了家乡的河道和修复了淹没多年的石桥,展现了才华。1262年郭守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召见,面陈水利建议六条,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次年,升为副河渠使,主持大都通惠河的修建工程。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20件天文仪器,这些仪器颇多创造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深远。经4年时间制订出的《授时历》,于1280年颁布,沿用360多年,代表了元代天文学的高度发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郭守敬被明末来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称为“中国的第谷”。 106.元代泉州港 元代是泉州港的繁荣极盛时期,当时被称为“世界东方第一大港”。元王朝实行对外开放贸易政策,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大海商蒲寿庚于宋末元初掌管泉州市舶司,招来大量外商来泉州贸易。元朝规定民间商人可发舶海外,并行“官船官本商贩之法”,官商合办,有力地地促进了泉州港的繁荣。元代瓷器生产发达,元初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述“此城之中瓷市甚多”。元末汪大渊曾两次从泉州乘船到海外贸易,在所著《岛夷志略》记述与泉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比宋代《诸蕃志》所载多了40多个。其中记载泉州出口的纺织品深受外国的欢迎。元末来泉州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称泉州为“刺桐港”,“甚至可以称作世界最大的海港”。元代泉州造船业也有新的发展。中国大船有四层,设备齐全,可载1000人。元代泉州外销商品中还有茶叶、铜铁器、盐、糖等,《岛夷志略》中记铜铁器远达80多个国家或地区,泉州港的繁盛由此可知。 107.朱元璋与南京城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参加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肇基了中国历史上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效仿古代两京故事,下诏以汴梁(今开封)为北京,以金陵(今南京)为南京。1378年,罢北京,以南京为京师。朱元璋从1366年开始营建南京城,1386年始告完工,前后历时21年。明代南京城,包括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层城墙。依据自然地理形势建造,形制独特。城垣用巨大的条石砌基,用巨砖筑成。南京城周共设13座城门,以聚宝门(现称中华门)最为宏伟,保存至今。在中国古代都城建造史上,南京城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城垣建筑闻名于世。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南京明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现存的21.351公里城墙,虽已历经600多年风雨,仍巍然无恙,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首屈一指。 108.郑和下西洋 明永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3年),郑和奉命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组织之严密,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前列,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盛事。郑和(约1371-1433年),明代宦官,航海家、外交家。又称三宝太监。回族,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昆明晋宁)人。1382年,明朝大军统一云南,他被俘进宫为内侍,入北平燕王朱棣藩邸,后在靖难之役中于郑村坝立功,赐姓郑,始名郑和。后升为内官监太监。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远航船队首次下西洋。从南京宝船厂开船,太仓刘家港出海,福建长乐五虎门开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在长达28年中,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与地区,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1433年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首次大规模走向海洋,在15世纪初期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109.永乐迁都北京 1368年,徐达攻克元大都,改称北平。洪武十三年(1381年),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之国北平。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代其侄建文帝,登上皇位,建元永乐。永乐元年(1403年),以北平为北京。1407年,下诏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1410年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次年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1416年召集群臣,正式议迁都之事。次年,北京营建工程全面展开。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新修的北京城周长45里,呈规则的方形,中轴线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布局。永乐十九年(1421年)下诏正式迁都,以北京为京师,南京为陪都。1423年北京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西洋古里、忽鲁谟斯、锡兰、阿丹、祖法儿、剌撒、不剌哇、木骨都剌、柯枝、加异勒、溜山、喃渤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等16国派遣使节1200人齐集北京。永乐迁都北京,奠定了明清紫禁城和北京城建筑的基本格局,开启了明清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长达590年的历史。 110.《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汇集了古代图书七八千种,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前后编纂过两次,第一次编纂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于次年完成。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姚广孝、解缙等人重纂,采选书籍众多,参与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9人,历时六年(1403-1408年)完成。初名《文献大成》。《永乐大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即使是后来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更使西方同时代典籍所望尘莫及,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分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后历经浩劫,今存不到800卷。 111.于谦保卫北京城 于谦(公元1398-1457年),明朝军事家和民族英雄。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1421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为官清廉。巡抚山西、河南,锐意兴革,在各州县设平准仓,调节粮价,赈济贫苦,兴修水利,深得民心。1449年瓦剌也先率军大举南下,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挟持下亲征,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大败被俘,京师大震,史称“土木之变”。时英宗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于谦力排南迁之议,拥立朱祁钰为帝(即景帝),整饬兵备,首创团营建制,选拔精兵,分营团操,亲自督战,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以“意欲谋逆罪”杀于谦。抄家时“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后复官赐祭,追谥“肃愍”,改谥“忠肃”,有《忠肃集》传世。于谦曾经写下充满豪气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112.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源于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盛于明清。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可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延伸至西亚、西非红海海岸。全长近4000多公里,有1300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茶马古道见证着中国乃至亚洲各民族间千百年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茶马古道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在澜沧江流域出产的云南大叶种茶叶的远征,联动了中外民族间的经济及文化交流。茶马古道还是佛教东传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之一,在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融合,商品承载着文化。现在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祥云县的云南驿、普洱市的那柯里,有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113.明代书画艺术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明初,宫廷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绘画占有重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都在苏州从事绘画活动,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之为“吴门四家”。继之,顾正谊和董其昌以华亭派著称,以董其昌影响最大,讲求笔墨趣味,其画法一直影响到清代中期。明代书风,继承宋元以来帖学的传统,前期楷书形成了盛行一时的台阁体,以沈度、姜立纲为主要代表。成化到嘉靖间,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又称“吴中三大家”,一变台阁体的面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晚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米万钟为当时的四大书家。晚明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个性思想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层面,从徐渭的狂放和董其昌的平淡,从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书法作品风格来看,既有个性解放的思想倾泻,又能感受到深幽孤峭的内心情感的流露。 114.商帮兴起 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大商帮,一般认为大多是从明中叶开始兴起的。有徽州商帮、山西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江右商帮、洞庭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货币化,国内外市场扩大,为商人创造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商业资本活跃,市镇蓬勃兴起,城镇中聚集了大批商人。各地商人主要从事粮食、丝棉织品、盐茶、瓷器、木材和典当等业,也有从事奢侈品转贩的。部分商人投资于手工业。此时更多的人走向经商道路,是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社会阶层中,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重本抑末的价值观已被颠覆。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又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因此商人们利用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商帮应运而生,起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15.算盘与《算法统宗》 算盘是中国的发明,北宋已应用于世,《清明上河图》中已画有算盘,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发展,珠算术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1573年福建建瓯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在历史上流行最广、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则是徽州程大位编的《直指算法统宗》。程大位(公元1533-1606年),珠算发明家。字汝思,号宾渠,汉族,徽州休宁率口(今黄山市屯溪)人。他在商务往来中,留心数学,遍访名师,历经20年,于1592年完成了巨著《直指算法统宗》17卷(简称《算法统宗》),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至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经典之作,开创了珠算计数的新纪元。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其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清代前期,该书又传入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 116.王阳明心学 王守仁(公元1472-1529年),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陆王心学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年间,其父王华,是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他随父移居北京,28岁中进士。1506年,因反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当驿丞。他到西南少数民族杂居的偏僻山区,在龙场发生了重要的思想转变,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从此背弃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本体便是理,史称“龙场悟道”。他的致良知思想包含着促进思想解放的因素,打破了圣人同凡人的界限,在客观上起到了动摇儒家权威的作用。作为中国儒学集大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对社会各阶层的人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流行达150年之久,远播海外,传至日本,成为显学。 117.戚继光抗倭 自明初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的海岸线上,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朝筑海上16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取得了一些成效。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进行侵扰。此时明朝军队中涌出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公元1528-1588年),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蓬莱)人。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抗御倭寇。亲赴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新军,演练创制的鸳鸯阵,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1561年在龙山、台州大败倭寇,平定了浙东。次年率精兵援闽,1564年仙游之战大败倭寇,福建倭患遂平。次年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倭寇。东南沿海倭患遂告解除。 118.万里长城 长城,又名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其工程之浩大、规模之雄伟,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公元前656年,长城之筑,始见记载。战国时楚、齐、魏、燕、赵、秦和中山等国相继兴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北御匈奴,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最为著名。西汉之后,东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辽、金等王朝,均规模不等地修过长城。明长城亦称边墙,在明朝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经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长城的空心敌台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所创建。明长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119.中华武术 中华武术,泛指中华民族在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武术缘起于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商周时期,出现了“武舞”,用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唐朝始行武举制,裴民剑术、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明代后武术大发展,流派林立,形成了太极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嘉靖年间江南流行的武术,有拳法11家、棍法31家、枪法16家、刀法15家、剑法6家、杂器械10家、钯法5家、马上器械16家。当时武术家有擅长短打的“绵张”;擅长踢法的“山东李半天”;擅长打法的“张伯敬”;擅长拿法的“王鹰爪”等。戚继光训练出著名的戚家军,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俞大猷、唐顺之、何良臣等编撰了《剑经》、《武编》、《阵记》等武术典籍,为武术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20.壮族女英雄 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公元1497-1533年),明代抗倭巾帼英雄。壮族。本姓岑,本名氏瓦,壮语“花”、“瓦”不分,也名岑花。镇安府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人,归顺州世袭土官岑璋之女。她自幼聪明好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长大以后,嫁给田州府(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同知岑猛。瓦氏夫人一生的功绩主要有两点:第一,受命于田州危难之际,重振田州,建义学、兴教育,稳定秩序。第二,在倭寇入侵东南沿海的危急关头,不顾年近六旬的高龄,带着年幼的重孙,统帅几千名壮族将士,远赴千里之外的抗倭第一线。她手握双刀,驰骋疆场,“十出而九胜”,在战场的雄姿被描绘为“女将亲战挥双刀,成团雪片初圆月”。“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到处流传。为此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瓦氏阵法”精髓由戚继光“鸳鸯阵”吸收后著于《纪效新书》之中。“瓦氏双刀功”后传播于江浙一带。明代文学家徐渭特地创作了戏剧《雌木兰》,古代民间传奇故事中的女英雄木兰由此冠上了“花”的姓氏。 121.俺答封贡 明代蒙古俺答汗与明朝罢兵和好的事件。俺答汗(公元1507-1582年),是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万户首领。其部住牧在丰州滩(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明嘉靖初年崭露头角,势力日强,控制蒙古右翼地区,将察哈尔宗主汗迫往辽东。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胁求通贡,史称“庚戌之变”。次年明朝迫于俺答威势,开马市于宣府、大同等地,旋因闭市而战事又开。1570年以俺答之孙把汉那吉降,明山西宣大总督王崇古献安边之策,奏请朝廷,厚待把汉那吉。大学士高拱、张居正支持这一建议,诏授把汉指挥使。俺答妻深恐明朝杀其孙,日夜责备俺答。俺答亦悔,拥10万众抵明边,索要把汉那吉。明蒙开始和谈,俺答遣使来朝,请封为王,并请互市。次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议定通贡互市条款,先后于大同、宣府、延绥、宁夏、甘肃等近边地区开设马市11处,互市贸易,开始了明蒙数十年和平友好的局面,有力促进了汉蒙经济、文化的发展。清人认为惠及后世200多年。 122.隆庆开海 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海”,也称“隆庆开关”。明初“倭寇之患”开端,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经济,特别是海防的需要,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称为海禁。海外贸易以朝贡贸易方式进行。成化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白银需求激增,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不可阻挡,海禁阻碍了中国对外商品交流和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故东南沿海地方官员主张开放海禁。嘉靖末年,平息了倭患之后,隆庆批准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的建议,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虽然开放有限,仍不准与日本贸易,但是标志着民间海外贸易合法化,由此晚明民间私人海外贸易逐步占据海外贸易的主导地位。此时葡萄牙人东来,明朝在澳门开埠,引进外商经营海外贸易合法化。生丝、丝绸、丝织品、瓷器等远销海外,换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23.元明青花瓷 青花瓷产生于唐,成熟于元末,而明代以后为全盛期。唐代河南巩县呈青色花纹的瓷器,可视为青花瓷的滥觞。元末青花瓷的烧造发展成熟,以景德镇浮梁瓷局产品著称,是应宫廷对外交往需要而兴的瓷器新品种。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持续近30年,所到之处,大多是伊斯兰文明流行的区域。下西洋带回了“苏麻离青”,海外钴料使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达到了烧造的高峰,“开一代未有之奇”,受西亚金、银、铜器的影响,在造型上出现了许多新增的器型,如八角烛台、花浇、天球瓶等,具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或仿西亚金属等器皿器型生产。成化年间,进口钴料用竭,国产钴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民窑青花瓷发展的契机,青花瓷逐渐形成了中国瓷器的主流。晚明社会商品货币经济进入大发展时期,西方航海东来,明朝在漳州月港开海,在澳门开埠,青花瓷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独步世界,传播到亚、非、欧、美。 124.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明代著名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穆宗时进入内阁,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为了挽救明朝统治的危机,他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旨在解决明朝200多年发展中所积留下来的各种问题,以巩固明朝政权。创立“考成法”整顿吏治,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在全国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实行是古代赋役制度史的重大变革,改善了明朝财政状况,国库储备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与蒙古俺达汗进行和议,开展茶马互市,并建立了明朝与西藏黄教首领达赖三世(索南坚错)的通好封贡关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对安定各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改革触动了贵族、官僚、地主等既得利益,张居正去世后,改革终止。 125.万历援朝之战 万历援朝之役,又称“援朝鲜”。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全国。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计划首先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攻打中国。在釜山登陆的日军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朝鲜国王李昖遣使向明朝求援。次年正月,总兵官李如松奉命出兵援朝,与朝鲜军并肩收复平壤、开城。在收复王京时明军受挫;而日军连败之后,军粮缺乏,弃王京,退据釜山。于是停战议和。后明廷日本封贡事败,明朝再次出兵援朝抗倭。援朝之战经历7年,丰臣秀吉死,中朝联军最终将日军逐出了朝鲜,取得了战争胜利。1598年露梁海战,是中朝联军给侵朝日军以歼灭性重大打击,切断敌人海上退路的战役。海战中,中国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身先士卒,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此战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126.朱载堉 《乐律全书》 朱载堉(公元1536-1611年),明代律学家、历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有“律圣”之称。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靖世子”。系明太祖朱元璋八世孙、明仁宗朱高炽六代孙。其父郑恭王朱厚烷能书善文,精通音律乐谱,载堉自幼深受影响。朱载堉的《乐律全书》是兼含乐、舞、律、历诸学的百科性质的专著,共47卷,百余万字,由《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历学新说》、《律吕精义》等15种著作汇刊而成。他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的数理理论。《律吕精义》内外两篇,阐述他创造的新法密率,在理论上解决了历代在旋宫问题上存在的矛盾,是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音律系统阐明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巨著,为现代键盘乐器和音乐艺术奠定了数理基础。十二平均律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包括钢琴,故朱载堉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 127.徐光启 《农政全书》 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明代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他通天文、历算,习火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他编著的《农政全书》是17世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60卷,70余万字,共分12门: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收养、制造、荒政,分类引录了古代有关农事的文献和明朝当时的文献,是“杂采众家”而又“兼出独见”的著作。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两大方面,主张用垦荒和开发水利的方法来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提出以预防为主的备荒和救荒思想,通过试验,推进农业技术的发展,破除了中国古代农学中的“唯风土论”思想,进一步提高南方的旱作技术,推广甘薯种植,总结了蝗虫虫灾的发生规律和治蝗的方法。 128.《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公元1587-1641年),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幼年受父亲影响,喜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22岁开始远游,至56岁去世,他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16省,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徐霞客游记》是他30多年旅行探险的结晶。通过亲身考察,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他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欧洲人最早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1774年;最早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 129.宋应星 《天工开物》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明末科学家,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1615年举于乡,1643年任江西分宜教谕,在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名著,也是世界科技名著。书名取自《易·系辞》“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全书分上、中、下3卷,具体共18章。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还绘制了123幅插图,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该书问世后,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被译成日、法、英、德、意、俄等多种文字,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以及欧洲各国。 130.汤显祖 与明代戏剧 汤显祖(公元1550-1616年),明代戏剧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海若士,一称若士,晚年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南)人。明代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成功改革了昆山腔。梁辰鱼用昆山腔上演了《浣纱记》传奇,轰动了当时剧坛。万历年间,作者云起,作品繁多,形成中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汤显祖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剧作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12岁时显示出才华,34岁中进士,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在戏剧创作上,汤显祖推崇徐渭的浪漫精神和李贽的“童心说”,崇尚真情。其戏剧《还魂记》(一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代表作,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显示出个性解放的思想和浪漫的艺术手法。在戏曲史上,汤显祖与关汉卿、王实甫齐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131.四大名著 是明清四部著名小说的统称。这四部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从明代开始,小说文学形式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地位。元末明初,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产生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公元1330-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施耐庵(公元1296-1371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晚明刻书业发展,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西游记》成书于嘉靖年间。作者吴承恩(约公元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产生在清代的著名长篇小说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约公元1715-1763年),名霑,字梦阮,又号芹溪、芹圃。他自幼在“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后因家庭衰败而饱尝人间辛酸,晚年移居北京西郊,创作了《红楼梦》前80回。后40回由高鹗整理。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齐齐哈尔大学2016年湖南省艺术类专业录取线
黑河学院2016年江西艺术专业录取情况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河北省艺术类录取情况
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音乐类专业录取分数线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黑龙江省艺术类录取情况
绥化学院2016年在河北艺术类专业录取情况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2016年在安徽省艺术专业录取线
黑河学院2016年四川省艺术专业录取情况
绥化学院2016年在江苏艺术类专业录取情况
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安徽省艺术类专业录取线
绥化学院2016年在河南艺术类专业录取情况
绥化学院2016年在江西艺术类专业录取情况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江苏省艺术类录取情况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山西省艺术类录取情况
黑河学院2016年山西艺术类录取情况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更名为郑州工商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在河南省艺术类专业录取线
2017艺考统考联考备考指南 考试大纲详细解读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更名为武汉晴川学院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年山东省美术专业录取线
黑河学院2016年甘肃省音乐录取情况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山东省美术类录取情况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河南省艺术类录取情况
黑河学院2016年黑龙江艺术类本科第二批录取情况
绥化学院2016年在浙江艺术类专业录取情况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更名为安阳学院
2017西安美术学院速写考试形式评判标准工具材料
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河北省美术专业录取线
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美术类在北京市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