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精的展览,讲求做透和做深,而不仅仅是精品的陈列。这一次上博的吴湖帆鉴藏展完全是建立在学术研究之上,这是今后展览的方向。”在向媒体说明2016年展览计划时,上博副馆长李仲谋解释。记者发现,今年上博的展览计划里分别有两次与外方的合作展,有两次选在最小的第三展厅制作小而精的展览,另有一次是回馈重要捐赠人的展出。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透露,处理好中外、古今、本馆的藏品和借展藏品的关系,是选择在2016年举办这五个展览的原因,五个展览把这些角度都囊括了,还要尊重合作方的意愿和档期。
副馆长李仲谋提到,第二个展览《芷岩风流——周颢的艺术世界》和第四个展览《明代吴门书画家手札墨迹展》设置在空间较小的第三展厅,这个展厅在今年成功完成了《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酌彼金罍——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展》两个小而精的展览,展示出了学术研究成果。第三展厅在今后计划辟为学术人员展示研究成果的、可锻炼可实验的小型展览场地,同时要求小展览兼顾普通观众喜好,呈现方式力争雅俗共赏。“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些无缘大型展览的偏门藏品,在学术课题里是绕不开的物件,希望这些藏品也能够多多曝光。”
在2016年的五大计划展览之外,馆方还略作“剧透”:大英博物馆的著名展览项目“100件文物讲述人类历史”展览将在2017年登陆上海博物馆。
评委的标准不一定是艺术的标准
参与:从社会雕塑再出发
以法写心,质实空灵——简论张德林的书法世界(图)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留法三剑客的艺术被高估
略论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组图)
吕新民与他的乐天书画社(图)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图)
皮道坚:当代艺术绝非全是观念
春宫画与古希腊裸体的身体审美
国内艺术节频现:究竟是谁的节日
徐冰借光画中国山水(组图)
徐恩存:当代经典再解读
中国画史研究需要不同的视野(图)
冯博一:非展览空间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2017年长春光华学院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
“水墨在中国是文脉,在西方是媒介”
万米书画长卷收藏策划者田太华——实干型艺术梦想家(图)
青年艺术家刘艺科:感受世界的方式(组图)
评艺术家张火丁复出:生活不入世 艺术才入流
米巧铭对话俄罗斯列宾美院院长西蒙(组图)
苏锐:艺术批评很难吗
评论:让艺术像血液一样融入生活
继承传统,走向现代——青年画家张鸿武(组图)
薛松:我不是艺术的教徒
摄影技术没有进步的6个原因(图)
王明明:画院要出人才,才能出精品
陈婉之:浅析当代中国写意画衰弱的必然
孙振华:创造一种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