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去年12月27日在成都博物馆开展以来人气“爆棚”,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观展人数已经超过25万。 22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本次大展除了汇聚全国众多著名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的镇馆之宝外,多达20多场免费的预约制高水准学术讲座也成为了又一个最大的亮点,而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王旭东在讲座《当现代科技遇上古代文明——敦煌石窟的保护与传承》中与观众的互动,更是留下了诸多精彩的话题。
[话题一]张大千在敦煌有没有毁画?
在此次特展中,共计8个复原石窟、70幅临摹壁画集中亮相,这令不出蓉城便可一睹敦煌风采的成都市民们激动不已。期间,活动还吸引了无数业内人士云集现场,他们除了参观展览还汇聚到了讲座现场,在观众互动一开始便为王旭东摆出了一道难题:“张大千在敦煌究竟有没有毁画?如何评价张大千在莫高窟的行为?”
要说临摹敦煌壁画,最有名的四川画家当属张大千。1941年春,张大千带领妻儿门生离开成都,留在敦煌临摹壁画。在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张大千整理文物,为洞窟编号,并临摹壁画276幅。就在张大千声名远扬之际,传出了他在敦煌破坏壁画的消息,致使这趟敦煌之行毁誉参半。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可能很多人不敢涉及张大千在敦煌做的一些事儿,实际上任何事都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要回到当时的历史中去评价张大千。”对此王旭东认为:“在当时的经济、技术等发展条件,局限了艺术家的视野。不仅张大千剥掉表层的壁画,露出更早的唐代、北魏的壁画,就连常书鸿也揭过220窟的壁画表面,这是艺术家的眼光。”
“虽然现在敦煌肯定不允许再揭这些壁画,但这样的行为在过去并非没有先例。”王旭东用外科手术生动比喻了洞窟壁画的保护工程:“例如在外科手术中,我们过去都要开刀,在人身上留下很大一个伤口,而现在流行微创。你能说那个时候医生的水平太差了?不能这样说。过去敦煌壁画出现空鼓的现象,保护方案会使用铁的十字架,而现在则是用有机材料。有些人说当年是破坏,因为铁架把画面都给毁了。但在当时,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有可能这块壁画就消失殆尽。”
“愿意救命还是保存身体完整?这中间需要取舍,不能因为现在技术和理念的提升,就一味否定过去。”他意味深长地说:“文物保护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能做什么,而是我们应该做什么,而在实践过程中这点很难权衡。壁画的情况也要‘因画而异’,只有专家学者到现场去讨论,到定点监测,才能确定下一步的修复方案。”
数字敦煌
[话题二]敦煌遗书精华部分实现“数字化回归”
100多年前,敦煌有超过4万件文物被西方探险家先后用各种手段带到国外。针对此有观众提出,我们是否应该追回文物,让敦煌学研究也更多留在中国呢?
“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流失,这个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当一个国家在封闭弱小的时候,根本不会顾及文化。”王旭东对此表示:“客观的讲,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一些机构,对这些文物保护得非常好。至于哪一天文物能够回到敦煌,还是由历史去解决,但敦煌学没必要狭义回归。敦煌在中国,我们希望敦煌学在世界,而不是把这些资料要回来不开放,让别人拿不到,没法研究。”
“敦煌保护和研究的国际化,一直是敦煌研究院正在推动的事情。”他说:“目前,法国国家图书馆已经把5000件馆藏的敦煌遗书高清数字复制件无偿赠送给敦煌,敦煌遗书最精华部分可以说实现了‘数字化回归’,同时我们与英国国家图书馆的合作也已开始。未来,敦煌研究院还希望推动俄罗斯、印度等拥有敦煌文物的机构加入其中,让散落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和文物形成完整的数据库,共同提升敦煌研究的水平。”
“文化与文化一定要包容和交流,这样才能形成新的文化形态。”王旭东认为:“我们要让外国人来讲中国的故事,这一定比我们去给人家讲要强很多。尤其敦煌文明更需要我们放在丝绸之路这个背景下研究,放在不同文明相互交融的背景下研究,而不是孤立进行。”
[话题三]“数字敦煌”让敦煌文化传播更远更广
上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为了保护敦煌石窟,留下可能消失的壁画和彩塑,开始启动了数字化保护工程。如今,这种对敦煌石窟信息的采集,已经成为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敦煌文化的手段。而现代科技的广泛利用,也让敦煌在资源共享、旅游开发、文化推广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
王旭东介绍,敦煌拥有彩绘和壁画的洞窟有492个,截至目前已有150个洞窟完成了壁画、彩塑的数字化信息采集,30个洞窟可以在“数字敦煌”网站上以三维立体方式对外免费呈现,其中的高清图像绝对比到现场借着手电筒光看得更加真切。这种全球资源的共享,让敦煌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传播。据悉,去年敦煌研究全媒体的点击量超过了1700万次。
“通过数字技术还让莫高窟有了新的旅游模式,先网上预约、再看数字展示中心,最后才到实际洞窟。”他表示:“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游客滞留洞窟的时间,有效的保护了珍贵的文物,同时也让人们对敦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在策展方面,不仅有在成都的这种实物展,还有互动视觉展,让公众带着VR眼镜就能身临其境。”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敦煌的保护与数字化进程就已经在与美国、日本的合作中展开。未来,敦煌研究院则希望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让敦煌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王旭东说。
[话题四]从“能做什么”到“应该做什么”
“目前,已经控制了壁画、彩塑的病害发展速度。”交流中,敦煌文物的保护现状绝对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对此王旭东表示:“每年都要对洞窟进行调查,如今有近100个洞窟的壁画和彩塑存在颜料起甲、空鼓等问题。不过,文物保护的理念如今已从‘能做什么’发展到‘应该做什么’,如果我们确定文物状态稳定,就尽量不进行干预,避免保护性破坏。”
据了解,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第一代敦煌人便开始通过安装窟门、清理积沙等方式,减少风雨以及人为破坏。最近几十年,则已经从科技保护的角度,选择了一些病害严重、价值较高的洞窟做保护修复。目前,敦煌研究院进行保护的团队多达两百余人,分别进行病害预防监测、科学检测分析、数字化保护以及文物修复。
“现在的敦煌强调预防性保护,尽量让病害不发生或者慢发生,很多情况下往往不干预即是最好保护。”多年来,敦煌还拥有着强大的科研团队,在莫高窟外的文物保护方面也不断在发挥着作用。王旭东透露:“今年年底,敦煌研究院将与四川文物部门合作,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津观音寺泥塑与壁画的保护。不久,关于观音寺壁画的病害调查、材料检测等工作就将相继展开。”
关于2017年山西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工作的通知
2017湖南美术联考时间考点安排
2017江西音乐学类专业统考考试大纲
2017广西艺术统考校考考试类别
2017山西艺术类统考联考考试政策出台
2017广西艺术类统考专业招生办法
2017年新疆美术音乐统考信息确认安排
2017年湖北艺术类文化课高考报名工作通知
2017年广东省音乐类统考曲目更正通知
2017年湖南省艺术类专业统考考试工作通知
2017山东美术统考考试科目范围和形式
2017山西美术联考素描考什么
2017江西音乐学类、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统考大纲
2017广西艺术统考考试科目一览表
速写快速提分的10个小秘诀,不得不看!(上)
2017年新疆音乐类统考时间地点安排
2017江西播音主持专业统考考试大纲
关于2017年山西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7广西高考艺术类考生投档规则
2017年江西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大纲
2017年新疆艺术专业统考考试规则
2017江西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考试大纲
2017江西美术联考考试内容材料用具及时长
2017湖南服装类职高统考时间考点安排
2017广西高考艺术类考生录取政策
2017江西美术联考考试科目分值
2017江西健美操专业统考考试大纲
2017江西体育舞蹈专业统考考试大纲
2017江苏艺考信息发布 各专业考试时间地点确定
2017江西舞蹈学专业统考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