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归去来兮”徐仲偶先生个人艺术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隆重开幕。著名策划人唐克扬策划的本次展览是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的首个展览,得到了宁波市委市政府、宣传部、市文化局的关心关注,以及宁波大学、宁波美术馆的大力支持。潘天寿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艺术大师,而且在理论和教育方面卓有建树,堪称大师中的大师。徐仲偶先生希望能以此次精心准备的艺术展览向大师致敬。
徐仲偶先生认为,潘天寿大师一生的艺术创造,都在践行中国文人的气骨,并在作品中突显知识分子的气节与精神风貌。作为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徐先生一向强调,要以大师精神哺育教育、发展教育,借艺术与设计教育引领新人文精神的重建,因为这一代艺术教育者有着义不容辞的文化复兴之责任。本次展览,一方面致敬大师,一方面希望能够鼓励新人和年轻一代教育者,脚踏实地,努力探索,拿出精神、气度与态度,勇于担当,在大师的精神指引下,用艺术实践和教育实践去创造新的人文格局。
潘天寿大师曾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一面坚守国画的文化传统,一面在实践中革新,推陈出新,以磅礴的文化自觉走向世界,从而提出“两峰论”,认为一中一西两座文化高峰,并肩耸立,认为中国艺术和文化不应生存在西方文化标准的阴影下,而应找到自立之根本。徐仲偶先生自称是“两峰论”的追随者,但也十分重视以现代西画的形式和理念为滋养,丰富自己的艺术面貌。特别在对待中国艺术的现代性问题上,徐先生始终以民族文化自觉去对话西方现代艺术,通过艺术实践,积淀成“以中国身份,从中国出发”的文化态度。
徐仲偶先生坦言,改革开放后,中国用一二十年的时间,在艺术上走过了西方的百年,而中国没有及时出现有益于现代性转型的缓冲过渡带。所以,在这种现实情境中,“以中国身份,从中国出发”的提出,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徐仲偶先生奋勉不辍,自言一心探求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基因,并努力使之在作品中生长发芽。
在“两峰论”的感召下,徐仲偶先生积极探索创新之路,期望在当代艺术大潮中回应民族文化根性的源流,觅求话语,发轫新貌,从传统走向未来。“归去来兮”艺术个展,以与潘天寿大师一脉相承的文化姿态,重在引领和创造新的文化精神与身份自觉,并不忘在教育事业中使之延展升华。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翟群: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展览?
年轻艺术家评选热缘何弊端重重
理查·司契米德画油画技法
梁晓声:读书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
艺术家:工笔当道实为中国画的悲哀
金文及其临写技法十讲(之一)
丰子恺的学习经
当代艺术如何品牌化(图)
观陈有杰先生画马: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组图)
五年级上册《偶戏》学案人美版
论赵孟頫书学思想与书法风格
武松杀嫂雕塑仅是场地选择不妥吗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低调与奢华(图)
新水墨:何处求新
黄永玉:在艺术的蜜缸中游走
艺术教育如何面对文化困境
什么是透明画法和“光学灰”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组图)
艺术家李伟广:用油画的肌理表现中国山水的诗意
影像批评:景观摄影已成“摄影景观”
剪纸类别划分的设想(组图)
钟刚:2013中国美术馆观察
马遂千里志,御风行天涯——马年话马
邵大箴:纪念齐白石先生的当代意义(图)
李公明:以公共艺术介入中国社会
朱绍良坚称《功甫帖》为真迹
金文及其临写技法十讲(之三)
关于水墨“还乡团”与传统“回归”
黄永玉:画画从来就是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