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列颠博物馆珍藏的一件可追溯至2000年前的罗马皇帝奥古斯都青铜雕塑头像惊艳亮相“透过百件文物看世界历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展览会,目前在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展览。
该展览会借助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探索过去200万年的人类历史,其中不乏不列颠博物馆最古老的馆藏及当代文物。从石制到金制、从黏土到塑料物品,该展览会通过人类制造的物品追溯人类历史,其中包括一尊1.6米高的亚述浮雕,讲述一场洪灾的著名亚述土碑“洪水刻碑”,以及来自秘鲁的一尊小巧精致的黄金骆驼雕像。一件非洲碎石工具(已知的人类制造的最早工具之一),一只来自安恒地区的篮子、一枚克里萨斯王金币、一件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早期鸟形石杵等珍贵文物悉数亮相。

玉器讲述“妇好”的传奇一生
广东省博物馆推出年度压轴大展“玉鸣锵锵——商代王后妇好玉器特展”,以716件(组)妇好墓出土玉器为脉络,讲述“妇好”的传奇一生。展期至3月26日。
妇好墓位于河南安阳市境内,于1976年发掘。妇好墓的玉器不仅在数量上为迄今发现的商代墓葬随葬玉器之首,代表了商代晚期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准。例如一件“对尾玉鹦鹉”,玉质为糖玉,采用了一种剪影的手法,两只鹦鹉相对伫立,尾部相连,冠上各有一圆孔,可用于装饰或佩戴,成对的造型或许蕴含着幸福美满。
选择书法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图)
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冷热辩证
书画造假形成完整地下灰色产业链
刘钢:小时代绘画(图)
徐冰:中国画在未来会变的越来越重要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本不存在矛盾
专家:当下中国建筑缺少文化自信(图)
全国美展权威性毋庸置疑
谈书法的界格与出格
孙家潭:篆刻不能少了书法气
梅墨生:写生随谈(组图)
艺术考量:废物装置作品用行动质疑环境问题(图)
乔晓光:需重视中国剪纸的原生态传承
从《功甫帖》看文物艺术品回流税收问题
王栋栋:新水墨的中国梦
朱伟:用传统水墨说现在的事
如何面对上海消逝的文化记忆
书法是中国画的筋骨肉
变与不变的中国书法(图)
书法视觉化会成为代表时代的书风
画家冷军:改革开放题材值得深挖
美术馆不是货仓:要重视学术含量
2017年四川美术联考明日开考
评鼠首兔首回归:可能引发海外文物回归潮
王建玉:关于水墨问题的几个方面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组图)
春联书法为什么越来越没个性
艺术衍生品正渐行渐近
印象派画家莫奈:水的拉斐尔(图)
论艺说道:中国当代艺术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