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件古埃及文物与汉代诸侯王陵文物争辉
木乃伊金缕玉衣将在南博同台展出
南报网讯 (记者 朱凯)当古埃及的木乃伊邂逅汉代的金缕玉衣,两大古代文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8月10日,南京博物院将推出“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汉代文明的故事”特展,来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近百件古埃及精品文物,将与南博院藏汉代诸侯王陵出土文物同室争辉,再现两大文明的别样风采。
金字塔和诸侯王陵、人形彩绘木棺和镶玉漆棺、护身符和玉九窍塞……埃及和中国的古代丧葬制度,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文物瑰宝,其中尤以木乃伊和金缕玉衣最为闻名。不过,这些两大古代文明的艺术品一直鲜有机会共置一室。
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建于1912年,是北美洲第五大博物馆,藏有60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大洲的珍贵文物。此次来宁展出的古埃及文物有近百件,木乃伊面罩、埃及艳后雕像、猫木乃伊、鳄鱼棺等只在纪录片或电影中出现的异域文物将第一次来到南京,让市民有了近距离一睹真容的绝佳机会。
说到古埃及,人们印象最深的除了金字塔,无疑就是木乃伊了。木乃伊即“人工干尸”。古埃及在法老王、贵族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企盼和缅怀。
被誉为“东方木乃伊”的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诸侯王死后所穿的殓服,也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诸侯王和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木乃伊与金缕玉衣,都源自统治者们对永生与不朽的追求。古埃及人用盐水、香料、膏油、麻布等将尸体泡制成“木乃伊”,再放置到密不透风的墓中,让这些深藏墓中经久不腐的尸体,静静等待着灵魂重新回来依附于肉体。
在包裹尸体时,古埃及人会给法老王和贵族们戴上金色面罩,再将绿色石头制成的护身符放置在亚麻绷带间,尤其放在心脏位置处。这与汉代皇室的丧葬制度有不少相似之处。
中国古人认为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因此除了以玉作衣之外,还会用玉块塞住九窍,这些玉塞与古埃及护身符有着同样的用意。汉代金缕玉衣的来历可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饰”——用形如眉、眼、鼻、口的玉石片附在织物上,覆盖在死者面部。
此次展览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除了木乃伊和金缕玉衣,汉代诸侯王陵出土的玉面罩、玉塞,也将与古埃及的木乃伊面罩和护身符等随葬品一同展出。
王岱山个展“一朵玫瑰就是所有的玫瑰”在深圳华侨城桥舍画廊开幕
评展|简明展览与晦涩理论并不矛盾,比如爱因斯坦&达尔文
书画修复|从吴湖帆等合作的《刘定之像》谈一代“装潢圣手”
孙文浩于广州画廊作 “资本主义新农村与母亲的调查报告”汇报画展
艺术档案见证新中国艺术繁荣与发展
中方采取反制措施 对美部分艺术品类加征关税(图)
精美绝伦的宋代花鸟画怎么形成的
北京画院展齐白石笔下人物神情(组图)
这位80后艺术家,把三里屯咖啡馆画得很抽象
方寸之间展现时代风貌
屏风中的层层幻境(组图)
《琅华馆藏本枯兰复花赋》王铎行书手稿真迹
红色记忆——木根雕展正在三坊七巷展览
王子月”问题剧场计划”的北京站
夏鹏程草书亮相北京介居书院美术馆
“格物致知——朱春林油画研究展”于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开幕
宋文治泼彩山水,让人沉醉!
“对话-边缘”——花桥纪2019年度提名展
教育部宣布2022年前全面取消考试大纲
“丹麦设计·丹麦制造——艺术与生活家居美学”展在艺·凯旋开幕
四川白玉县境内首次发现吐蕃时期摩崖石刻(组图)
160余件航海仪器勾勒海上蒸汽时代(组图)
他的油画作品柔和细腻,未完成的遗作成为后世人体画的传奇
“深圳市中国画学会第三届学会展——人物画提名展”在深圳画院举办
浙江海宁出土2万枚古钱币 涉及4个朝代(组图)
郭沫若《屈原》手稿 亮相国家大剧院
美对华艺术品10%新税9月起征(组图)
“中国梦·丝路情”——亚欧丝路名城艺术交流展在连云港博物馆开幕
英国知名艺术公司:中国艺术收藏市场发展迅猛(图)
纪念登月五十周年,上海当代艺术馆发起“塔台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