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艺术主办的“绘事后素——中国当代艺术展”将于伦敦时间9月7日下午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策展人邓琰、陈琳策划,中央美术学院赵力教授担任学术主持。“绘事后素——中国当代艺术展”邀请陈俊、杭春晖、郝世明、马灵丽、彭剑、徐华翎六位艺术家参展,期待在历史悠久的皇家美术学院呈现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青年水墨的多元魅力与精神。开幕式之前还将举办一场以当代水墨为主题的研讨会,由中英两国艺术家、评论家共同参与。本次展览及相关学术活动皆属于中策艺术发起的“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项目,展览将持续至9月13日。
海报
学术主持赵力:
中国水墨,有着极其悠久的传统,但是这个传统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它的内在运动。当然,由于20世纪之前的中国处于自我封闭的文化环境,因此其传统的变化仍然是壹种内生的状态,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互通既缺乏愿望又缺乏渠道。
陳俊《經典 今典NO.9》160×118cm 紙本 礦物色 現成品拼貼 2015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是自身历史上最剧烈变化的时期,西风东渐背景下文化传统的撕裂和碎片化是其中的壹个结果,而中国水墨作为文化传统的标记之壹亦走上了所谓“转型”的现代化之路。“转型”的目的是现代化,“转型”的手段是向西方学习。
郝世明《仁 》 60x60cm 絹本水墨 2016
争论也伴随着这样的“转型”延续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80年代中国水墨的创作,凸显了当代性的问题意识。创作者,开始强调在“大时代”、“大趋势”下的 “小时代”、“小趋势”,其显著的变化就是“多元”与“个性”。很多水墨艺术家,要麽艷羡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狂放不羁,要麽返顾古代文人画传统的笔墨游戏,其共同性就是“我自为我”与“和而不同”。
馬靈麗《窺1 》48x58cm 絹本設色 2015
21世纪初的中国水墨,无疑是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的当下壹瞬。随着青年水墨家的登堂入室,“多元”变得更加“多元”,“个性”也变得更加的“个性”。不难发现,经过几代人的尝试,中国水墨的传统已经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而基于这样的包容性,中国水墨也具有了“实验”、“前卫”的特质。
彭劍《空房間》 158×152cm 紙本設色 2013
对于青年人而言,水墨或许就是自己得心应手的创作媒材,或许就是自己表达观念、阐述想法的最好介质,或许就是自己穿越时空遥接前贤的路径渠道。所以,他们会醉心于水墨的创作,沈迷于各种各样的实验,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去呈现自我以及自我关于当下的态度。
我们很高兴将这样的青年人的创作带到了伦敦,在伦敦这样壹个多元化而个性化的文化都市中来展现中国的当代艺术。参展的几位青年艺术家,都属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生壹代,他们无拘无束,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水墨。在他们看来,水墨创作是具有生命力的领域,而他们创作的使命不是在延续水墨的传统,却是在当代性的文化语境之中去言说“自己”的故事或者壹代人的精神。
徐華翎 《香 》2015N0.1 240 x 130cm 絹本 水色 2015
“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项目系列展览
绘事后素——中国当代艺术展
策展人:邓琰 陈琳
学术主持:赵力
艺术家:陈俊 杭春晖 郝世明 马灵丽 彭剑 徐华翎
研讨会:2016年9月7日下午5:00
开幕时间:2016年9月7日下午6:30
展览时间:2016年9月7日– 13日
展览地点: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术馆(肯辛顿)
主办机构:中策艺术
协办机构:伦敦东西方艺术顾问公司
宁波谦自牧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学术支持: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CCAD) 青年艺术100
在线展览合作:谷歌文化学院
和田玉籽料和俄籽料很相似 这些特征你了解么
《买卖城:2017朱发东在香港》展即将开幕
河北邢台发现金代摩崖造像 历经800年风雨
成都惊现春秋战国船棺墓群 堪称地下青铜器宝库
他们买玉之后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阜阳工地发现古墓葬群 市文物局追缴青铜剑文物
细说金银器对邢、越二窑及定窑的影响
《芥子园画传》:学习中国画技法的重要入门书
开封市民17年收藏万双虎头鞋 价值超百万
“情艺相生,和而不同----莱勒师生邀请展”开幕
10枚清代古钱币讲述收藏故事
中国画留白:画不在大小 但气局要大
龚贤《夏山过雨图》收藏鉴赏
矿区挖3公斤龙血色琥珀 同样重大发现还是30年前
如履薄冰的蛋雕艺术 工艺美术的高境界
唐代陶瓷奇葩——寿州窑黄釉瓷
蚌埠206国道边上发现古墓
带你认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
陶瓷纹样中少见的“八破”纹
古陶瓷收藏必须了解的历史和拍卖价值
“逢绿必涨”,绿色币你藏了几张?
承德老人收藏五千多张粮票 工作时曾主管粮票
古玉辨伪切不可被原有观点所束缚
“民间工艺”木雕是雕塑的一种
蕴含中华文化历史品质的漆器
提梁壶是一种比端把壶年代更早的壶式
“超越表现:一次终结具像的中国行动”盛大开幕
以色列挖出巨大石板墓 历史可追溯至青铜器时期
金银币上谈三国 梦回“三英战吕布”
南朝青铜双面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