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风骨有相—朱振庚艺术展”于2017年5月28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分为“从水墨到重彩”“戏墨人生”“众生相”“速写与白描”四个部分,展出朱振庚的作品100幅左右,全面回顾朱振庚的艺术人生,呈现他在水墨领域贡献。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现代知识分子,朱振庚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文化立场,他以“众生相”“戏墨人生”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主要内容,以水墨为介质,沉潜于中国文化与国人精神的灵魂深处,以艺术的方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履行文化人的职责。逝者已去,风骨长存。
朱振庚(1939—2012),1939年生于徐州,祖籍天津。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和现代重彩画的创作和研究,是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重彩写意画家。
《众生相》年代:2004 规格:245×173cm 品类:中国画
作为文革后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研究生班毕业的学生,朱振庚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如蒋兆和、叶浅予、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等名师的教诲与影响,对他的艺术观念的形成、艺术创作的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朱振庚是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水墨画家,他在中西文化冲击与交融的文化背景下,在传统水墨绘画向现代转型的际遇里,以大量的面向社会、直面生活、抒发内心的速写作为根基,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传统文人绘画之中汲取最符合心性的语言符号,创造出朱振庚的水墨范式。朱振庚的绘画语言依然承续传统以笔法为中心的水墨体系,但笔法更为活泼、随性、自由。笔下的意象带着强烈的性格特征,这是朱振庚的性格使然,虽看似逸笔草草,但形象鲜明,动人心魄直指人心。
朱振庚作品
在这次展览中朱振庚先生家属将其毕生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件经典作品捐献给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馆长说:“这些珍贵的作品将汇入国家艺术的宝库永久收藏。泽被后人,有感于此,我代表中国美术馆对于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感谢与敬意!”
展览位于中国美术馆1、8、9号展厅,将展出至6月4日。
前言
中国水墨画的现代化进程是和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联的,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与西学东渐的文化碰撞,使中国水墨发展在直面社会与直面人生的入世功能上得以彰显,现实主义题材和西方写实主义体系成为中国水墨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中国水墨画的传统主义者践行“以古开今”之路,沿承中国传统绘画的文脉,寻求与时代相契合的笔墨语言,在内省与外化之中形成传统主义的现代语态。朱振庚的水墨之路则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本土与西方两种文化系统中的要素都化为他水墨语言中可汲取的营养,他以文人绘画的笔墨和机趣作为出发点,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求造型的意趣,将写意精神和个人禀性天赋熔铸一起,成为中国水墨现代进程中的新的面向。
作为文革后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研究生班毕业的朱振庚,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如蒋兆和、叶浅予、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等名师的教诲与影响,对他的艺术观念的形成、艺术创作的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背景为朱振庚的艺术思想提供
了发展的土壤,在西方各种艺术思潮涌进中国的时候,中国的传统水墨系统在碰撞之中再次得以激活,并以更为广泛和深刻的视角将水墨发展的源泉从东方扩展到西方,从宋元以来的文人画传统追源民间艺术或上溯更为久远的艺术传统之中。
朱振庚早期的水墨作品是从画坛主流的现实主义的水墨体系中承袭而来,但在他研究生毕业之后,受现代思潮的影响,他的水墨语言开始走向现代重彩的构建。从重彩到水墨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发展历史逻辑,而从水墨再到重彩,则是在现代语境下朱振庚寻求传统绘画的当代转型的路径之一。朱振庚言:“中国艺术必须依托于现代艺术这个背景才能活跃起来,现代重彩切忌‘洋味’重彩,需从中国文化精神中生得主根,尊重传统(但不迷信传统),涉猎中外,吞吐古今,创造新的传统。”朱振庚对于中西传统有着很明确的态度和立场,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知是他艺术创作中民族性的保证。在他的重彩画中,不仅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造型和构成等诸因素,还从中国民间戏曲美术中借鉴了形象和色彩等诸手段。民间壁画的肌理感承载着岁月流沙的痕迹,也被他转化为重彩语言的符号,成为画面形式感的修辞。朱振庚在构建现代重彩的视觉体系之中,充分调动了“色”“墨”“粉”三种元素,参照古代壁画的手法,他以墨笔随形生发,以色写染,再以粉色笔,三种元素各自为用,在银灰色调的肌理趣味之中,交错碰撞,又浑然一体,下笔意气所到,生机勃勃,韵味于厚重叠加中产生。朱振庚深刻的认识到中国艺术中的“写意”精神,并将之转化在重彩图式之中,他注重笔法,讲究笔力与笔趣,认识到在重彩画中笔力与赋色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笔力为骨,强其骨气,色彩方能神化,若笔力有亏,画面色彩则浮于表面,空善赋彩,徒生火气。笔趣则是笔精墨妙之中显现的趣味,而趣味的产生则是画家学养、情绪与才情的统一,他追求“无羁无绊之美”,任笔触自由表现,灵动之中不失法度。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朱振庚在艺术上追求从水墨到重彩的现代构建,这是人生状态的使然,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朱振庚在六十花甲之后, 画风开始回归书写化的写意状态,强调笔性的意味,在水墨与彩墨之间,他将对于书法的研磨与体悟带入到创作中来,在很多作品中,直接以即兴式看似并无实际意义的行草书作为画面的背景。笔下的形象已自抒胸臆,随笔生发,“神觉完满于线,象化妙境无穷”,其相更加天真随性,逸笔草草,见情见性。
朱振庚的艺术之路是一个时代的折射,从水墨到重彩再复归水墨,这是一个现代语境下的水墨画家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文化融合之下的文化选择。他在传统水墨绘画向现代转型的际遇里,以大量的面向社会、直面生活、抒发内心的意象作为根基,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传统文人绘画之中汲取出最符合心性的语言符号,创造出朱振庚的水墨范式。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现代知识分子,他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文化立场,他以“众生相”“戏墨人生”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主要内容,以水墨为介质,沉潜于中国文化与国人精神的灵魂深处,以艺术的方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履行文化人的职责。逝者已去,风骨长存。令人感佩的是在这次展览中朱振庚先生家属将其毕生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件精品捐献给中国美术馆,成为国家艺术宝库的永久收藏,泽被后人,有感于此,我代表中国美术馆对于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感谢与敬意!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17年5月
黄山学院艺术系简介及专业情况介绍
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部简介及专业介绍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系简介及美术类专业介绍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及其美术类专业介绍
西安美术学院相关简介
2010年浙江传媒学院校考考题
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相关介绍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美术类专业相关简介
咸宁学院艺术学院介绍及专业简介
吉林艺术学院相关简介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及美术专业简介
法国公立凡尔赛美术学院
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专业介绍说明
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相关介绍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系简介
2011年合肥工业大学美术专业考题
武夷学院艺术系简介及专业介绍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视觉艺术学院介绍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及其美术类专业介绍说明
西京学院艺术学院相关介绍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相关简介及专业介绍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相关介绍
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及其美术类相关专业介绍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专业介绍说明
2007年西安美术学院考题试题(哈尔滨考点)
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相关简介及专业介绍
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美术专业考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