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传五代 董源 《洞天山堂图》轴
(2/6)明 文伯仁 《方壶图》轴
(3/6)明 文嘉 《画瀛洲仙侣图》轴
(4/6)元 方从义 《神岳琼林图》轴
(5/6)明 谢時臣《 四皓图》轴
(6/6)传宋 燕文贵 《三仙授简图》轴
蓬莱仙岛与昆仑神山是传说中的两大仙境乐园,《史记》记载,战国时期君王遣人探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而昆仑山则是《山海经》所描述的神域。两地皆居住着仙圣,并有丰富物产及神异动植物。六朝至唐代时期,随着道教盛行,道士们逐渐将地图上的真实名山仙道化,形成洞天福地之说,使得仙境更具现实性。名山洞府对于追求仙道的人而言,不仅是采药、炼丹、修行的地方,更是遇仙、升仙的媒介。
求仙仿道、仙山楼阁、玉洞群仙等仙境题材,在中国山水画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刻画仙人故事,如传宋赵伯驹的《飞仙图》;有的讲述道士修仙,如明郑重的《仿王蒙葛洪移居图》;有的描绘仙境生活,如明仇英的《云溪仙馆图》。画面中无不充斥对得道成仙的向往。而近期,“何处是蓬莱——仙山图特展”将于7月1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中不仅可以看到传五代时期董源的《洞天山堂》、明代仇英的《云溪仙馆图》,而且可以观赏元代方从义、明代谢时臣、文嘉、文伯仁等仙山题材的山水佳作。
此次特展精选三十幅绘画,分“仙境飘渺”“别有洞天”“修行采药·遇仙升仙”三个单元。展览的展品包括:传五代时期董源的《洞天山堂》、明代仇英的《云溪仙馆图》,以及元代方从义、明代文嘉、文伯仁等仙山题材的山水佳作。
第一单元“仙境飘渺”,呈现画中瑰奇变幻的仙山楼阁,以及昆仑、蓬莱、方壶、瀛洲等仙境乐园,作品包括宋缂丝《仙山楼阁图》、明文伯仁《方壶图》、传宋赵大亨《蓬莱仙会》等。第二单元“别有洞天”,以道教的洞天福地观念为主轴,彰显灵山洞府的神秘氛围,与道士画家对圣山的崇敬,传五代董源《洞天山堂图》、元方从义《神岳琼林图》是代表作品。此两件作品属于限展品,分前后期展出。
第三单元“修行采药·遇仙升仙”则是探寻一般人的慕仙心理,及入山修道由凡入圣的实践与超脱,展件包括传宋燕文贵《三仙授简》、明崔子忠《云中鸡犬》等。
值得一提的是,“葛稚川移居”是历代画家表现求仙仿道、遁世修行的经典题材,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有传世名作《葛稚川移居图》,明代郑重有《仿王蒙葛洪移居图》,明末崔子忠有《云中鸡犬》,清代有张若澄《画葛洪山居图》,等等。这些作品都描绘了东晋道学家葛洪骑牛携子侄徙家至罗浮山炼丹的故事。诗仙李白也曾对葛洪无比羡慕,咏诗云:“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诗圣杜甫在《赠李白》诗中也提到,“未就丹砂愧葛洪”。由此可见,历代文人雅士无不羡慕向往葛稚川的修仙生活。
文人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向往神仙生活,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代统治者的倡导。统治者一方面为了强调君权神授,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通过炼丹服食、求道访仙等途径以求长生不老,实现永久统治。且有明一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因此,这一时期画家的笔下或满足统治者长生不老的愿望,或憧憬自己驾鹤成仙的梦想,画里面常常会出现“重峦叠嶂之间有仙山楼阁,浩瀚四海之中隐蓬莱仙境”的场景。
如果说,明代是道教传播的一座高峰,那么明代仇英所绘道教题材的绘画同样也是一座高峰,他所描绘仙境的传世山水作品不胜枚举。其中,《云溪仙馆图》轴就是其中代表。在此幅画作中,远景白云缭绕,仙山峥嵘矗立中筑有楼阁,楼阁中有仕女闲谈、走动、或歌或舞。溪水从谷涧流出,汇流成河;河边长松亭亭。全幅设色清丽恬淡,山石皆以小斧劈写之,建筑细谨,承袭院体界画之风。另外,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还有一件仇英作品——《仙山楼阁图》,与此图相类似,画面上方同写有陆师道仙山赋。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图)
王志亮:前卫的准则与策略转换
陈传席:从宁戚饭牛谈如何看待美术界人才
面对全球文化流动的前瞻视野和应对策略
艺术家如何把握时间这把杀猪刀
画展研讨会与吹捧会
赵子龙:央视不打贪官打小姐
王加:“人生若寄”齐白石手札特展观展手记
浅析丰子恺的艺术
李万春故居被拆:文物保护春天何时到来
赵长青:用书法传递快乐
对文物最好的保护是问责
黄君:略论书法表演
许梅邨:范曾望凤姐
马书林:繁荣美术先树立艺术家自身的高标准(图)
从牡丹图到毕加索
黄永玉谈绘画:每幅画都很遗憾的完成(组图)
朱新建走后留下了什么
新文人画代表朱新建 放荡不羁的水墨艺术
论美术界士大夫精神的缺失
莫奈特展为何不在博物馆办
张黎姣:独立动画崛起不代表走近大众
联盟化和专业化是文交所未来发展方向(图)
四川美术学院2017年考试内容与分值
品淡如菊 笔驰墨香
治史罕人 书画大家
影像批评:论摄影法则的遵守与打破(组图)
2017四川美术学院专业考试大纲
回归“心性”与“笔墨”本体
朱新建:只要你敢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