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近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以此纪念这位文博先贤和捐赠大家。
今年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新中国文物工作的开创者郑振铎先生诞辰120周年。这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28件,从郑振铎先生捐献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中遴选出来,其中一级品9件、二级品87件。展览共分“认识郑振铎”“陶俑入故宫”“余音”三个单元。
郑振铎(1898—1958),字西谛,福建长乐人,生于浙江温州,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藏书家、社会活动家,也是新中国文物工作的开创者。他以一己微薄之力为国家抢救战乱时期流散古籍,竭尽全力抢购古代陶俑,为国家保存了大量珍贵艺术遗产。
郑振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他捐赠的陶俑弥补了故宫博物院旧藏品类的不足,促进了雕塑艺术的陈列和研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评价:“郑先生留给故宫的,绝不止那些精美的陶俑,更重要的是他对文博事业认真执著的精神,是永远令人感怀的无私的胸襟和超卓的识见。”
梁毅:呼唤有担当的艺术批评
艺术中的中国制造(图)
评李晓柱乡土人物画:更深入挖掘人性
米巧铭对话俄罗斯列宾美院院长西蒙(组图)
伪劣艺术家游走江湖令人生厌
以法写心,质实空灵——简论张德林的书法世界(图)
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图)
廖廖:一个女性主义绘画艺术的样本
略论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组图)
陈婉之:浅析当代中国写意画衰弱的必然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图)
期望白砥
刘巨德:不懂装饰艺术难进入艺术永恒的精神世界
留法三剑客的艺术被高估
陆俨少:学画微言
评委的标准不一定是艺术的标准
故人忆旧:属于台湾画家陈澄波的淡水(图)
丛涛:徐悲鸿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已渐消退
国博副馆长陈履生谈“名馆·名家·名作”特展
没有文脉,何谈水墨?
且读且画(组图)
“斯和”之展
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历史
苏锐:艺术批评很难吗
青年艺术家刘艺科:感受世界的方式(组图)
徐悲鸿对当代美术所起作用并不很好(图)
吴长江:书画艺术之境(组图)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
徐冰借光画中国山水(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