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希德·约翰逊,《无题 – 破碎人》,2018,陶瓷瓷砖 镜面瓷砖 喷釉 油画棒 黑肥皂 蜡,185.4 x 122.6 x 5.7厘米/ 73 x 48 1/4 x 2 1/4英寸,© 拉希德·约翰逊,摄影:Martin Pareskian
作为在圣莫里茨举办的第二场展览,豪瑟沃斯正在圣莫里茨的两层空间里展出知名美国当代艺术家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的展览,其中将呈现艺术家全新创作的一系列绘画、雕塑及素描。约翰逊的多学科实践涵盖雕塑、绘画、素描、电影制作以及装置等多种媒介,并融入了许多对非裔美国人和其他非洲离散社群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与物件。本次展出的系列探讨了艺术家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焦虑与逃避的主题,回应了美国与全球社会当前所面临的政治与社会动荡。
拉希德·约翰逊:我从未想起
Rashid Johnson
It Never Entered My Mind
展览时间:2019年2月17日—3月31日
展览地点:豪瑟沃斯圣莫里茨
瑞士圣莫里茨
Via Serlas大街22号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 早10:00至晚7:00
画廊一层展出了约翰逊于去年首次亮相的“破碎人”(Broken Men)系列。这个系列包括了一组雕塑式绘画,其中的画布被替换为由破碎的陶瓷和镜面瓷砖拼接成的马赛克。在这些由支离破碎的色彩和线条所构成的混杂构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画面中呈现的人物造型。在这个新系列中,艺术家从象征性及身体性的角度,将这些人物的焦虑推向了极限。这些“破碎的人”或聚或散,回应了在变动的社会现实中的集体与个人的身份问题:在美国,随着不公与种族冲突问题日益加剧,这些作品变得比它们所对应的人更加地神经质与反乌托邦。
拉希德·约翰逊,《无题 – 破碎人》,2018,陶瓷瓷砖 镜面瓷砖 喷釉 油画棒 黑肥皂 蜡,184.2 x 280.7 x 6.4厘米/ 72 1/2 x 110 1/2 x 2 1/2英寸,© 拉希德·约翰逊,摄影:Martin Pareskian
拉希德·约翰逊「我从未想起」展览现场图片,2019,豪瑟沃斯圣莫里茨,摄影:Stefan Altenburger Photography Zürich,图片:豪瑟沃斯
画廊的二层空间展出的是约翰逊的“无题 – 逃避拼贴”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定制墙纸带来了生动的色彩,呈现了土著面具、热带海滩以宇宙风光等一系列图像,并致敬了桑拉(Sun Ra)提出的通过逃跑来反抗压迫的非洲未来主义哲学。这些拼贴的表面覆盖着艺术家用喷漆和自己标志性的混合物(融化的黑色油棒、肥皂和蜡)留下的印记和手势,并以此给这些尺幅巨大的抽象作品赋予了一种强大的能量。这些千变万化的墙纸,带着萨满式的视觉语言与天堂般的意象,唤起了人们对某个遥远国度的想象,既神秘莫测又振奋人心。这些画作让观者得以窥见那个国度里的奥妙,但这种奥妙又非能唾手可得。
拉希德·约翰逊,《无题 – 逃脱拼贴》,2018,陶瓷瓷砖 镜面瓷砖 品牌红橡木地板 乙烯基 喷釉 油画棒 黑肥皂 蜡,185.7 x 125.1 x 5.7厘米/ 73 1/8 x 49 1/4 x 2 1/4英寸,© 拉希德·约翰逊
拉希德·约翰逊于1977年出生于芝加哥,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介,以探讨艺术史、个人与集体文化认同、个人表达、文学、哲学、材料性与批判史等方面的议题。在完成芝加哥艺术学院摄影系的学业之后,他的艺术实践迅速地拓展到更广泛的媒介——包括雕塑、绘画、素描、电影制作与装置,创造出蕴含丰富的象征和个人历史并融入多种材料的跨领域实践。
约翰逊的作品因其在叙事中嵌入了日常材料和物件而闻名。这些材料与物件常常与他的童年有关,并经常谈及非裔美国人的集体思想史与文化认同。
拉希德·约翰逊,《黑色而焦虑的画作》,2018,油画棒 棉布,67.3 x 52.1 x 3.2厘米/ 26 1/2 x 20 1/2 x 1 1/4英寸,© 拉希德·约翰逊
拉希德·约翰逊「我从未想起」展览现场图片,2019,豪瑟沃斯圣莫里茨,摄影:Stefan Altenburger Photography Zürich,图片:豪瑟沃斯
新疆师范大学简介
南昌理工学院简介
徐州工程学院简介
曲靖师范学院简介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
河池学院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简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简介
商洛学院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简介
安徽建筑大学简介
河南师范大学简介
湖北科技学院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简介
山东体育学院简介
贵州财经大学简介
长春师范大学简介
黑龙江工程学院简介
淮阴工学院简介
吉首大学简介
江苏理工学院简介
乐山师范学院简介
大连民族学院简介
潍坊学院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简介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简介
湖南文理学院简介
周口师范学院简介
南阳理工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