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9-06-29 - 2019-09-06
开幕时间:2019-06-29 18:00
展览城市:辽宁 - 沈阳
展览机构:无空间(WUSPACE)
展览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仙岛北路2号
策 展 人:赵露
参展人员:孙闻冠 吴光宇 赵端
展览介绍
无空间将于2019年6月29日至9月6日呈现展览“眼睛看见它自己”。本次展览探讨一种对主体性的悬置,这种悬置不是直接的否定和对抗,而是试图通过对主体意识的反思来探寻更多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可能性。展览包括孙闻冠、吴光宇和赵端三位艺术家,分别从不同角度探寻悬置主体所带来的体验。
展览题为“眼睛看见它自己”,并非意在加入长久以来关于视觉至上的争论,而是将视线的回望作为重置主体性的一道切口,通过折返和迂回主体意识的方向来完成对主体的重新思考。西方哲学向来有重视“视觉”的传统,比如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指出:“诸神最先造的器官是眼睛。它给我们带来光……如果我们没有见过星辰、太阳、天空,那么,我们面前关于宇宙的说法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自柏拉图之后,西方哲学开始尝试去“看”,视觉感官不再仅仅当做眼力,而是一种心智的视察,图像也随之被赋予更多理性的认知。随着现代大众传媒技术飞速的发展变革,以及鲍德里亚所言的“消费社会”的到来,“看”被推至现代社会首要的经验感观,视觉图像的扩张蔓延以及人们对视觉文化的追逐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系列对于视觉至上的反思和批判也随之而来。
不论对视觉的重要性持何种态度,“视”与“看”都是由主体发出并向外投射的方向性动作。在被赋予理性或是感性意识之前,视觉已然预设了一个作为整体的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就是主体意识的对象。尼采说:“与怪兽搏斗时,要谨防自己也变成怪兽。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除了带来惯常意义上的反思,在回望及回望带来的不断回望中,主体意识被肢解,与客观世界的边界被逐渐推至极限。
在赵端的作品《N个》(Combien de)中, 身体的负空间以一种近乎凝结的细微被显现, 更确切的说,是空气、卷筒与肌肤互为彼此的持存。身体的空间被挖掘、分解,不论最终的指向是永恒或是坍塌,每一帧共存的翕动都是瞬间体验依赖的契机。作品《椅背》(Dossier) 中,在Arthur Groussier老人院, 艺术家以身体作为椅背, 双手环住老人, 老人坐好, 靠向“椅背”,看向镜头,摄像机从这里开始记录一分钟。相互倚靠的两个身体填满了作为椅子的全部内容和形式,静默中带有温和的力量。一种已然超越了主体性的体验在向外漫溢,流向整个客观世界。当主体与对象一并溶化,图像、言语、感知开始进入一种无名的悬浮状态。在吴光宇的作品《后花园里有大象》中也呈现了这样一种陌异。当没有发射的主体也没有投向的客体时,目的不再那么重要,在波动的只有内心的静匿,体验一种拒绝被感知的着眼于当下的耗尽。当主体被重置,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也随之被重新定义。孙闻冠的互动装置作品《水的呐喊》通过将水的声音化为有形,向人之中心的自我安置发出反问。人性之初,如巴塔耶所言,便是对自然否定的开始。人性既否定自身的兽性自然,也否定外在的大地自然。纯粹的“我”早在人与自然的分化之时便已抽离,自然的总体性也随之分崩离析。在对抗和控制自然的历史中,人类展开了自身语言的历史、理性的历史、主体的历史。各种泾渭分明的对立面逐渐确立:理性与感性,内在与外在,主体和客体。而“我”被消散,这或许是一种重新抵达纯粹的可能。中心消失了,或者说中心变得无处不在。
陆兴华:当代艺术与事件、作品与装置(图)
振于无境—说说何家英的绘画
乾隆:论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
2016年云南美术联考/统考合格分数线
抽象艺术:发展与问题共生
艺术史就是盛满愤怒的容器
文化艺术交流促进民间外交
赵子龙:万达该补一补艺术史(图)
剪纸延伸的快乐和前景
朱其:当代水墨缺乏哲学性和精神性
公共艺术漆山是一个问题艺术
方世聪:用古典技法绘制当代艺术
文人画:说声爱你不容易
士凡:论争请回归学术
林木——也谈焦墨
注意力能量与艺术的真伪
时代的晚餐:艺术明星的新江湖传奇
与何桂彦对话:“新水墨”也需要回归传统吗?
超级讨人喜欢的小女孩插画图片分享(组图)
观大千之艺术:为中国山水画开辟全新面貌
旅法女油画家:带着文化使命出来
鲁明军眼里的沈爱其(图)
中国绘画历史: 清代绘画
78岁虫雕创始人的惆怅:朽木还有谁来雕(组图)
诗词衰落了:书画为什么能兴盛
鲍栋:当代艺术自我组织在中国
2017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
流光溢彩 盛世华章——元惺华奎摄影书画联展在青岛举行(组图)
观念艺术与中国现代性的重建
2016年青海美术联考/统考合格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