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该展是继“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之后,故宫博物院2019年度又一年度大展。展览主题选择以花木欣欣向荣的灿烂、硕果成熟累累的盛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展览共展出文物307件,除向天津博物馆借展1件外,其余均为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展览建立在对花木题材文物系统梳理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很多文物都是首次亮相。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2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幕,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出的307件展品中,三分之一为一级文物,多数文物首次亮相。据悉这是中国首个以花木题材文物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展。
展览建立在对花木题材文物系统梳理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很多文物都是首次亮相,展出文物珍贵,如宋元时代书画作品数量多,其中不乏像南宋马麟《层叠冰绡图》轴、北宋传赵昌《蛱蝶图》卷、宋人佚名《百花图》卷这样的珍品,另外南宋宫廷画家马远、马麟、林椿、朱绍宗等的花木小品及花木题材的装饰的器物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王中旭介绍,展览在现代学术语境下突出了“花木”的概念,“相对花卉而言,中国古代更多使用花木的概念,花木能更全面、整体地反映中国古代对植物的认识和理念。展览以绘画为主,同时也包括瓷器、漆器、织绣、屏风及图书等多个种类。”
展览共设西雁翅楼、午门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分别对应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四时写生”展出精工写实风格的花木画作品,主要是宫廷画家和职业画家所绘制。第二单元“清雅逸趣”展出文人所推崇的墨笔淡设色,以及纯水墨的花木画,主要是文人画家的作品,但部分受文人趣味影响的非文人画家的作品亦包括在内。第三单元“寓情寄意”展示花木被赋予的情感和吉祥寓意,所展出的不局限于花木题材的绘画,而是与花木文化有关联的文物,着重突出花木与人的关系。
展览共展出文物307件,除向天津博物馆借展1件外,其余均为故宫博物院的藏品。
该展将持续至10月31日,也是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据悉,沈阳故宫也同时举办同一主题展览,与北京遥相呼应。
我们是否需要练习书法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四探——白石与外国人的交往心态(组图)
靳尚谊:我是如何画彭丽媛的(图)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五探 从齐派山水看白石内心(组图)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中国画已经现代转型了吗
孔祥东:独言丁佛言
艺术传媒春天还远吗
秦天柱:吝惜笔墨方得花鸟精髓
什么决定着中国画的高下
无酒不能画的傅抱石(图)
刘礼宾:四个关键词看懂实验艺术展
3D打印仿制艺术品是把双刃剑
2017年河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类省统考考试时间调整
当代书法创作的流行书风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行为艺术娱乐化只因被大众玩坏了
苏东坡是摄影人的榜样
风雅名士金武祥的岭南生涯(组图)
艺术天才如何表达忧郁(图)
吴东民:临摹也是创作
冯博一:关于策展和策展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思考
海归艺术的下个十年何去何从
徐小虎:收藏者在乎真假 学者则不必
浅识吴冠中的中国画创作思想
年轻艺术家的撞衫
品香:从容不迫方见雅(组图)
冯骥才:文艺工作者不能陷在市场里(图)
李真:跋涉于现实与虚无之间(组图)
张凡凡:清新女王的清新之梦(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