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在古瓷片上,无论是青花或是粉彩的器物上,我们都可以较多地看到关于“读书”的画意,可见,古人非常看重读书的意趣,包括这些绘制瓷画的窑夫工匠们。

图2

图3

图4

图5
关于勤奋读书的名言有许多,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等。
图1是一块清中期的官窑瓷片,笔触细腻,画工精致,穿着官服,当然是一位官人,正坐在松树下读书。古人读者强调先从“四书五经”开始,一位老先生曾说,你每十年读一次,理解都不同。所以,过去私塾教学起初不会要求学子说出《论语》是怎么回事,只要会背就行。历史上凡是要科举的人,四书五经全部要背下来。比如乾隆皇帝、雍正皇帝,在当皇子的时候都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史有记载,和珅也是能把四书五经全部背诵的。有人曾说,今天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没有一个学者,或者官员能把四书五经流利地念一遍。
图2是清代康熙年的青花碗底。一个穷书生在月光下读书。此瓷片上应该是“映月读书”。是读书人在生活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真是清苦又浪漫!
图3是“囊萤苦读”。此画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寒士苦读的场景。“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是说,寒士因为家贫,买不起灯油,夏日捉来数十只萤火虫,装在一只鱼泡囊内,悬于树枝之上,用以照明,夜以继日地若读圣贤书。类似的还有“映雪”,典出《初学记》“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等,也是这类瓷画经常表现的画面。令人感叹!还有“凿壁偷光”。是说“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等。另外还有,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韦编三绝、下帷读书、三余读书、挟策读书、三十乘书……感叹古人的丰厚,真的无法一一列出。
图4是同治粉彩瓷笔筒上的画面“吟诵图”。一位小姐在丫环的陪伴下,在宅院里“举书吟诵”的画面,非常有趣。古人把读书分三阶段:吟诵,学贯,涉猎。侧重“诵读”。
图5是清后期的粉彩瓷盘的“背诵图”。过去读书先是从相对简单的启蒙读物入手,如《三字经》《百家姓》等。私塾先生要求在读的基础上,能不看书“句诵”“句读”“背诵”,对一些文本不要求理解,而是要求你把它背下来,背下来就过关。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满朝朱子贵,尽是读书人。”古人以“学富五车”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用“开卷有益”勉励人们抓住大好光阴去读书。而不能将书“束之高阁”。传说,李白少时爱读书,夜不释卷,有一天夜里,他梦到自已的笔头上生出花来,后来他坚持写作,下笔如有神助,久之,名闻天下。
今天我们收藏这类瓷片,是分享古人这些动人故事,像先贤一样懂得“开卷有益”,坚持读书。南京百岁翻译名家杨苡女史说“读书是天下第一美事!”不虚也!
美术考生须知的 人物组合的场景速写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在湖北省绘画专业录取情况
2015年福建省艺术类高职第二次征求志愿计划表
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动画专业考试题目
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甘肃艺术类招生录取相关情况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5年福建省艺术类招生计划
2013年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5年福建省艺术类高职第一次征求志愿公告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2015年艺术类高职第二次征求志愿计划
四川大学2015年河南省美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统计
天津师范大学2015海南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统计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在黑龙江省艺术类录取分数线统计
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图媒专业美术单招考试考题
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建筑专业单招考试题目
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甘肃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统计
美术生正确认识南北方色彩的渊源
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广西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相关情况
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宁夏艺术类招生录取相关情况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2015年艺术类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考考试题目
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广西区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统计
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黑河学院2015年四川省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统计
四川美术学院2013年湖北绘画类专业单招考试题目
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造型专业校考考题
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北京市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统计
高考状元常用的语文基础题答题技巧
美术联考备战时,要学习的速写训练方法和表现方法
山东艺术学院2015年山东省专科专业录取分数情况
天津美术学院2013年北京考点美术专业校考考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