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一些人的眼里,七夕节是情人节,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写出了人们祈求幸福美满、爱情永恒的美好心愿。其实七夕节起初并不是情人节,而是乞巧节,即女子学艺、展示技能的节日,清代画家丁观鹏的《乞巧图》(见图),就有描绘女针乞巧之情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女子在农历七月初七月下拜织女、穿针乞巧的习俗。
七夕乞巧习俗缘于汉代,历代文人笔记里多有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当时的风俗是“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南北朝时已成风气,《荆楚岁时记》称:“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在七夕节,女子通过对织女的祭拜来祈愿拥有智慧和巧艺。到了唐代,七夕节庆越来越热闹,五代十国时期的王仁裕在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到明清时,七夕节花样更多,除了在庭院中,摆设香案,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穿七孔针外,还流行“丢巧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丢针”条:“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
丁观鹏,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造诣深湛。在宫廷画院五十年左右,作品近二百件。他擅道释、人物等题材,尤精仙佛、神像等,取法明代丁云鹏,渐有出蓝之誉。传世作品有《法界源流图》《乞巧图》《无量寿佛图》《宝相观音图》等。
丁观鹏的这幅《乞巧图》(见图),采用白描手法,运笔如行云流水,描绘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燃烛斋供的情景。画面上的贵妇三五成群,或立或坐,或相互交谈,或成群结队,或轻盈漫步,或仰穿针线,动态多姿。众侍女忙于上灯、烧水、执壶、捧盘、抬桌。画卷结尾到向天斋供为止,类似连续画,反映了七夕乞巧的风俗情景及过程。庭院内以翠竹、假山、松、梧等为布景。妇女发丝,著墨细匀,衣褶线条流畅,饰纹刻画细致,佩环飘动,得“吴带当风”之姿。全图色彩丰富,人物颇具动感,是清代宫廷绘画中合笔画的代表作之一。
汉斯·荷尔拜因肖像作品欣赏(组图)
2017贵州美术联考报名时间办法
王垂油画速写作品欣赏(组图)
法国插画家June Leeloo东方女性插画欣赏(组图)
美丽的眼睛绘画及摄影图片合集(组图)
北京电影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四个新增专业
史国良速写作品欣赏(组图)
爱意满满的手绘情侣婚礼及日常生活的人物插画(组图)
韩国场景插画第一人郑民燮最新线稿插画(组图)
埃贡·席勒作品欣赏(组图)
Alex Andreyev超现实主义奇幻插画欣赏(组图)
2017年辽宁美术联考考试命题分析
贵州省2017年高考今年12月1日至15日报名
德国康波夫速写作品欣赏(组图)
速写巨匠米开朗基罗作品欣赏(组图)
硬笔礼服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みっつば纯线稿手绘插画作品(组图)
菲律宾插画师Kerby Rosanes的绘画本手绘插画欣赏(组图)
插画师Paul heaston的记录日常生活的速写作品(组图)
2017年江西省音乐学类、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统考考场规则
北京通州发掘汉代古城 千余古墓纵贯战国至清(组图)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6年河北省艺术专业录取线
富有创造性的趣味手绘插画(组图)
中国书法与西洋水彩相结合的唯美鸟儿水彩画绘画作品(组图)
有故事的速写式场景涂鸦作品(组图)
随便一支铅笔就可以描绘一个美丽的世界(组图)
2017浙江时装表演统考报名流程考试时间
2017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招生专业简介
关于宁夏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
姑娘和花 人物速写(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