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历时30余年的“数字化”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目前已累计完成23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这意味着其逾三成洞窟实现了“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初衷。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距今1650多年历史的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其中保存完好、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
由于洞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都是由泥土、木材、麦草等材料制成,随着时间推移和参观游客的增多,莫高窟文物的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为应对莫高窟不可逆转的衰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即开始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以期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和普通文物相比,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的数字化面临诸多难题。要将壁画完整地搬到电脑里,前期需要采集海量信息,后期数据拼接、整合、存储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人工手段完成。
据了解,采集一平方米壁画一般需要50到60张图像,一个壁面采集上千张,大型洞窟达到4万多张,而一个中型洞窟全部完成数字化采集工作需要3个月时间。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俞天秀介绍说,现在数字化的成果应用非常广泛,不仅运用到了考古测绘、美术临摹、保护、展览展示,还涉及网络文化弘扬等各种工作。
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档案,保护好洞窟文物的基础上,为了让敦煌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敦煌研究院加快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步伐,让数字资源和敦煌学研究不断接轨最新科技,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弘扬敦煌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自信。
“数字化不仅是保存的意义,从电脑屏幕上放大来看,比在洞窟里还要清楚,而且洞窟受光线影响,很多东西看不见,通过数字化就能够看得更清楚。”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表示,目前除了“云游敦煌”之外,还有很多小程序,通过手机、网页等即可看到很丰富且分门别类的敦煌壁画内容。
大道至简 笔墨游心 ——著名国画家罗家宽先生画展在京隆重开幕(组图)
3元面值的货币也曾流通过
“赫哲印象——赫哲族渔猎文化雕塑绘画艺术展”在黑龙江开展
“猫王”的铁杆粉丝:藏品已超过1万件
【研讨会实录】“光华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回望中国现代美术之路
花之魂—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亮相第七届中国画节(组图)
男子将价值5万元紫砂壶落公交 好心车长妥善保管
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开幕
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外省美术类成绩查询
奇异景观——秦凤玲个展
重庆邮电大学2017年艺术类专业校考成绩查询
《透》-方天园作品展即将开幕
鲁迅美术学院2017年艺术类校考合格分数线
收藏旧版图书潜力巨大
新手藏家怎样才能避免买假藏假
冯斌个展:色空墨影
清朝推崇武功,飞龙阁所藏御用兵器成百上千
闪烁如歌——闫平艺术展、正是橙黄桔绿时——王克举艺术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花桥纪 2017桂林油画展】在桂林市花桥美术馆隆重开幕
留学德国的中国艺术家,在上海用展览追忆留德心路
使用紫砂壶讲究多 竟有男女之别
201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合格分数线
展览|“梦回新安”:中国美术馆举行汪友农画展
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开幕
十炒九亏的邮币卡电子盘:乱象何时休
文玩手串该怎么存放?
装置艺术诠释“让每一个在乎都能照亮世界”
嘉兴老板收藏飞机大炮欲建展览馆
艺术家谢德庆:生命是变化莫测
2017鲁迅美术学院校考专业合格分数线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