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之后,在文字手札的气象万千,山水画的宁静幽远,以及宋代器具的洁净高华中。我们仍能体会到那个苏轼与那个朝代所留下的丰瞻与光泽。
正如苏轼所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故宫于1420年建成,到今年正好是600年。大家都在猜测,在故宫建成600年这样的特殊时刻,故宫博物院又会拿出怎样的传世藏品展出和庆祝?
或许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故宫600年的纪念,以一个人物特展开端:苏轼。展览名为 “千古风流人物”,其实,大展中苏轼本人的作品少之又少,展出的大都是他的朋友和后世文人的相关作品。
我们都能念出几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但除此之外,世人对苏轼的了解,大多是管窥蠡测。比如“河东狮吼”的典故,至今仍流行的“东坡肉”食谱,或是“ 王安石三难苏东坡”和“苏小妹三难新郎官”的之类轶事。
可他到底风流在哪里?似乎很少有人答的上来。
事实上,可能很少为人所知的是,其实苏轼“在诗、文、书、画这四方面都做到了至境”。因此后世不以“诗”“词”等具体的类别来称呼他,而是尊称他为“文豪”。
但更为重要的是,苏轼不只是一个著名的“文人”, 他的个性、他的经历、他的哲学思想,都影响了后世千百年来人们的思维走向。
今日,我们细细梳理了苏轼的生平和所作并分享与你,这篇短文当然远远不能概括他的思想与成就,但从他漂泊的一生里,或许你也仍能感受到一份共鸣和向往之情。
一生都在被贬的路上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画卷向左首有一处画着一辆驴车,车斗里拉着的东西上面盖了一块隐约有字的布,应该是从某扇华丽屏风上拆下来的、写得很好的书法作品。为什么说不要就不要了?大概是写字的人出事了。就是这么一个极小的细节,记录下了苏轼和他的时代遭逢的劫变。
这就得从裹挟了宋朝(尤其是北宋)整个朝堂的“新旧党争”开始说起。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时,王安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支持他的人一般称为“新党”;以司马光为首的稳健保守一派,则是“旧党”。
苏轼本身的政治主张更偏重于旧党,且因为文采非凡,总能把道理说的鞭辟入里,便成为了新党的眼中钉。
苏轼曾说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把所有人都看成自己的知心好友,对谁都不设防,所以他跟别人开玩笑,言语不经意间得罪人是常有的事。
《春中帖页》,约为苏轼时年五十岁时所作(1084),是苏轼写给范纯粹(范仲淹第四子)的信札,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有浑厚凝重之韵致。不失为苏轼中年时期的上乘作品。 图/故宫博物院
比如有一次,王安石潜心写作了一本字源研究的书,在公众场合跟大家说“‘波’是三点水一个皮,就是水的皮啊”,苏轼立刻接话说“如果‘波’是水的皮,那‘滑’就是水的骨头了吗?”这就让王安石很下不来台。
再加上当时宋神宗和后来的宋徽宗铁了心要变法,屡屡上书的苏轼,便因这种种原因开始了自己被贬之路。他最高曾官至尚书,但今天还是受人尊敬的高官,明天却什么也不是,甚至还曾沦为阶下囚,一直活在兜兜转转、风风雨雨里。
苏轼一生有30次委任,更有17次流放或失宠,被贬之处从最西北的定州 (今河北定县)到最南端的儋州 (今海南儋州)。苏轼去过大约90个城市,几乎一生都在路上,足迹甚至遍布北宋的东西南北,甚至在整个版图上走出了一个“中”字。
如果要一起旅游,我选苏轼
苏轼晚年时,曾题诗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也就是说,别人要问我这辈子做了什么事?我主要做了三件,就是黄州 (今湖北黄冈)、惠州 (今广东惠州)、儋州 (今海南儋州)。
其实这是苏轼的一种自嘲,黄州、惠州、儋州,是他被贬谪流放的三个地方,也是他许多经历和重要作品诞生之处。
在贬谪黄州时没有俸禄,于是好友马正卿替入不敷出的苏轼谋划,向黄州官方求一块土地耕种。已经四十七岁的苏轼便领着全家开荒种地。这块地在黄州宋城东门外,名“东坡”,于是便苏轼自号 “东坡居士”。
据记载,苏轼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于是研究了一个极为简单的炖猪肉方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放上酱油,用文火炖上几小时。这就是现在“东坡肉”的起源。
在被贬到惠州时,他天天吃荔枝、杨梅,还说“日啖荔枝三百颗”;写下了“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名句。
苏东坡晚年时,政敌章惇听说苏东坡在惠州日啖荔枝,待得还很惬意,于是气急败坏地说,那就让他去海南儋州吧,苏子瞻 (苏轼字子瞻)的“瞻”和儋州的“儋”更配。
当时的儋州是极为荒蛮凶险的地方, 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被贬谪后的苏轼还有如下三条禁令:一不得食官粮,二不得住官舍,三不得签书公事。
他白手起家,在山上修了一栋草屋,取名叫“槟榔庵”。儋州湿热,房子又不透气,父子俩经常热得面红耳赤,没有吃的,他们就在山里采摘苍耳和青菜熬汤,苏轼甚至对着阳光张开嘴,说这样能解饿。
他还研究了“东坡鱼”的做法,鲤鱼冷水洗后擦盐,里面塞上白菜心,放到锅里煎至半熟,再加上几片生姜、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将出锅时放上几片橘子皮。
被贬后食物和金钱匮乏,苏轼便自己动手烹调,反倒意外成就了一位“美食家”。他尝试了许多曾经人们不吃的食物,柑橘、查梨。
经他之手,无人问津的猪肉变成东坡肉,难吃的青菜变成东坡羹,普通的烧饼变成东坡饼,这都是有记载的美食食谱,甚至至今仍可操作。 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甚至,原本普通的帽子变成了子瞻帽(“乌台诗案”后,苏轼用乌纱缝在帽子上,以与他人区别),原本普通的竹笠变成了东坡帽,原本简陋的住处变成了雪堂,原本普通的西湖变成了西子湖,原本贫瘠落后的儋州,甚至出了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姜唐佐。
《墨茶图页》,边寿民作,图中书东坡逸事一则,为苏轼与司马光论茶墨异同之语。他对于墨更有深入的研究,远谪海南时还曾经尝试过制墨。 图/故宫博物院
被流放时,除了制作美食,苏轼还改善了许多真正的民生问题。
他疏浚西湖、建造苏堤,建造了“自来水网”,解决了杭州人民的吃水问题,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官办医院安乐坊,为贫民免费治病。流放惠州时,他教当地人用使用新农具“秧马”种稻,以减轻辛苦,提高效率。
在连年水患的湖州,他到任仅四个月就准备好一套完善的治水方案,甚至因为“乌台诗案”爆发,苏轼听到朝廷派人前来逮捕他的消息时,依然抢在被捉拿之前,将治水工作部署下去。
我们今天在网络上里常用“呵呵”这样一个词,它最初的原意表开心,其实,“呵呵”这个词的首创者要算苏轼,他在儋州给朋友们写信,据说用了四十多个“呵呵”。纵使在他最艰难、潦倒之时,依然能够豁达洒脱。
苏轼是一个生活家,他爱玩,爱吃,爱书法,爱绘画,爱写文章,爱交友。作家余光中曾说过: “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苏东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从“豪放”到“物我皆忘”
钱钟书说,李白之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在中国文化史上,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只有苏轼被称为文豪。苏轼作词便如李白作诗,纵笔挥洒,自然流露,词风大气磅礴时,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空灵婉约时,清淡隽永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看理想主讲人姜松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在节目《漫游全球博物馆——100件文物里的文明故事》里,举了一个例子。
《后赤壁赋》一开始只是平平地铺垫,讲有一天朋友来家里了,苏轼得了一条鱼,可是又没有酒,苏轼就问妻子去要酒。拿酒之后就写了一句,“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突然就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这十六个字简直是大气磅礴,不多一个字,却一下就把意境完全勾勒出来了。
他写西湖风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写骤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在湖沙道出门遇雨,同行友人都进退困难深感狼狈,只有苏轼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宋拓苏轼书丰乐亭记册》,欧阳修撰《丰乐亭记》,后苏轼写下此篇大字楷书。为苏书代表作,用笔体度庄安,结字气象雍裕,楷法中略见行意。碑立于1091年,原石已毁。 图/故宫博物院
虽然我们都认为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但其实这三个字 并不能完全概括他的书文成就,许多“词风豪放”的作品,集中在他任密州太守和徐州太守期间,他那时还是非常积极仕进的心态。
比如锋芒毕露的《沁园春·孤馆灯青》:“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元丰二年 (公元1079年),新党人士从苏轼的诗句里潜心罗织罪名,上奏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
御史们通宵审问,顶不住巨大的精神压力,苏轼陆续认罪。虽然前有附马王诜通风报信、中间有苏辙极力周旋、后有曹太后和王安石等人劝说营救,苏轼仍然危悬一线。恍惚中,苏轼给弟弟苏辙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绝命诗。
后来神宗决定将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其实是个依然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只有虚职,没有实权,也没有薪俸,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黄州。
这位二十二岁就金榜题名,诗书画三绝,被仁宗称赞有“宰相之才”的天子骄子,或许第一次真正领略到命运的残酷。
刚刚历经一番死生,被贬谪黄州,尚心有余悸的苏轼写《卜算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黄州种地路上,一场阵雨突然袭来,于是就有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也是在黄州,苏轼到赤壁矶游玩,一生坎坷浮上心头,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挥而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人赤壁图页》(佚名),描绘了苏轼与友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取南宋时期流行的“一角半边”式构图,并着力表现了水纹。图/故宫博物院
苏轼在黄州整整五个年头。曾经一年三游赤壁,两赋其事,个中滋味,唯有他自己晓得。也是在黄州的这段岁月里,命运将坎坷化成吞吐山河的气魄,锲入他的灵魂,苏轼脱胎换骨成了真正的“东坡居士”。
在贬谪黄州期间,“佛老思想”成为苏轼在逆境中的主要处世哲学,他用“生死穷达,不易其操”八个字来要求自己。
佛老思想以清净无为、超然物外为旨归,但在苏轼身上起了复杂的作用: 一方面,他把生死、是非、毁誉、得失看作毫无差别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帮助他观察问题更通达了。
豪迈之外,苏轼后来的一些作品越来越旷达、恬淡。虽然也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悲叹,但更多的却是“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的恻隐,他写“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甚至有了庄周化蝶、物我皆忘的味道。
4.真正的“文人画”
苏轼写文章写成了文坛领袖,连他的老师欧阳修都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意思是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来)。
虽然苏轼以诗词闻名,但或许是光芒过于巨大,掩盖了别的成就,其实苏轼“在诗、文、书、画这四方面都做到了至境”。
苏轼名列“宋四家”之首,指的就是书法。他的《寒食帖》被尊为天下第三行书,排在王羲之《兰亭序集》、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表面看来最是随意,风格跌宕起伏,柔中带刚。
《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行书代表作。内容是两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书卷写于元丰六年(一说是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之后)。
可惜的是,因为党争的政治原因,他的作品存世很少,调和新党旧党之争无效的宋徽宗,一怒之下全面起用新党新政,下令禁毁苏轼、秦观、黄庭坚等旧党的文集。往日千金难求的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的字,常常被烧毁殆尽。
看理想主讲人韦羲 (作家、画家、艺术评论家)在节目《山水中国:线条和水墨的艺术史》里评论,“ 可以说苏轼和米芾真正确立了文人画。于是一种新的写意画诞生了,或者说作为文人画的写意画诞生了。”
在书法之外,更少有人知的,或许就是苏轼确立了“文人画”这一立意,那究竟什么是“文人画”?
北宋晚期,工匠画技巧已经非常高超,比如雄伟、宏大、精美的《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而 苏轼日常要处理政务,业余还要读书写文章,没有太多的时间,他画不了唐代李思训、王维那种工笔画,也画不了北宋范宽、郭熙这种宏大的山水画。
苏轼《枯木怪石图》
苏轼画作主题比较窄,不外乎古木怪石,松竹之类。而他的不同在于,苏轼在离奇古怪的形象时,还注入内心的情绪。苏轼这幅《枯木怪石图》,才第一次联系到人的内心,米芾说苏东坡这画的树弯弯曲曲,石头也奇奇怪怪,就像他心里的纠结。
这是“有我之境”, 从苏轼开始,绘画进入可以抒发内心情绪的阶段。文人士大夫的写意或者“墨戏”就是笔和墨的游戏,不在乎画得像不像,不在乎完美和工整,看上去好像没画完一样。
《墨竹坡石图轴》,由“元四家”吴镇所作,画上自题得苏轼作诗“意在象外”之趣,整幅画作笔墨凝练,浑厚苍润;配以本人大草书自题诗句,诗书画三者完美结合,相映成趣。 图/故宫博物院
中国文人很会书法,便逐渐演变为书画一体,“线条”就慢慢地、越来越多地取代了“色块”,用以绘画。
对于绘画,苏轼不光做了一些实践,他本身还提出了很多绘画理论方面的看法,比如首次评王摩诘的画,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赵孟頫和董其昌提出“文人画”,也从此而来。
《渔村小雪图卷》,王诜的传世名作,描绘山间水岸边雪后初霁的景色,将渔人劳作与文人幽赏等场景置于同一自然环境中,不仅有宋代宫廷绘画的细腻笔触,更体现了苏轼所强调的文人画“得之于象外”的主旨。 图/故宫博物院
苏轼还有一个理论“绘画论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是只懂得用逼真不逼真来衡量绘画,那就太低级了。 他主张绘画要解脱过度的成熟和技巧,回归到真挚而本源的表达当中。慢慢地,绘画越来越不在乎技巧,而在乎深刻的理念、哲学立意。
当然,苏轼的画作传世不多,他的论述也是零散、随意的;而“文人画”也始终没有一个明确可行的定义,在每一个时代里都有不同的表现。
但它作为一种观念,已经深深地沁入千年的画卷中,不断去追问:艺术的最终本质是什么?甚至,文人乃至人类的本质,又是什么?
尾声.
在“乌台诗案”之后,驸马王诜等人也被苏轼“连累”,革除一切官爵。七年后重逢,苏轼万般愧疚,但王诜对苏轼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甚至召集朋友,在住处西园,举办了一场聚会,为宦游十载,被诏还回朝的苏轼接风洗尘。
这次聚会,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西园雅集”,它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元代“玉山雅集”一起,并称为三大雅集。
聚会上有苏轼、王诜、蔡肇、陈景元、秦观、李公麟、黄庭坚、苏辙、晁补之、张耒、崔白、米芾……等等在后世看来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
席间,这些人彼此唱和,各自抒情。王诜邀请李公麟作画,米芾作序。后者毫不推诿,写下《西园雅集记》:“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嗟乎!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
《西园雅集图》,宋代李公麟创作的水墨纸本画,为后世称道,仇英、张大千等画家都曾全力临摹。卷中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16位雅士在王诜府中做客聚会的场景。
以西园雅集为节点,之前之后,他们的人生各不相同。此后不久,苏轼再度被排挤出京,秦观、李之仪、黄庭坚接连遭贬,李公麟归隐山林,米芾离开京师,游历大江南北。
他们所有的人,在权力和命运的裹挟之下,或者挣扎,或者失落,或者洒脱,或者坦然,或者得觅良机荣登殿阁,或者至此流放,客死他乡。席间所作诗书图画,有的流传千古,也有的就此散轶世间。
俱往矣,西园早已不复存在,昔日文人往来的庭院,如今已经烟消云散。彼时的欢宴尽皆化作尘土,留下的只有诗文、词章、画作。那天在场的每个人,并不知道,他们都将在千年的时光里,成为东坡居士在《念奴娇》里慨叹过的“千古风流人物”。
千年之后,在故宫600年的特展上,我们通过这些又重新集合起来的诗书字画,在文字手札的气象万千,山水画的宁静幽远,以及宋代器具的洁净高华中,体会到那个苏轼与那个朝代所留下的丰瞻与光泽。
正如苏轼所写,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参考资料
1. 《漫游全球博物馆——100件文物里的文明故事》 ,姜松,看理想App
2. 《山水中国:线条和水墨的艺术史》 ,韦羲,看理想App
3. 《东坡文集》,(宋)苏轼,岳麓书社出版
4. 《宋史》
5. 《东坡新传》,李一冰,四川人民出版社
6. 《东坡志林》,青岛出版社
7. 《苏东坡传》,林语堂,湖南文艺出版社
8. 《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莫砺锋,《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2期
9. 《东坡乐府笺》,龙榆生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苏东坡在海南岛》,朱玉书,广东人民出版社
11. 《苏轼词编年校注》,邹同庆/王宗堂,中华书局
12. 《新译苏轼词选》,邓子勉,三民书局
2019年江苏省艺术类、体育类录取时间安排
江苏大学2019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港深书画名家联展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
2019年新疆艺术类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2019中国文化馆年会即将在烟台开幕
用文物“画”出雍正的“轮廓”(组图)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传出人事变动(组图)
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落幕 超15万人次到场参观
墨生虚白 室静生香 曹山庆祝建国70周年书法艺术展开幕
绵阳师范学院2019年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大连民族大学2019年山东省美术专业录取线
台北故宫将推出巨幅书画展(图)
萧晖荣萧芬琪粤港澳大湾区书画巡展首站在香港开幕
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沉睡江底300多年 张献忠“江口沉银”广州展出
唐蕃古道七省区近200件文物亮相银川
浙江美术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美术作品巡回展开幕
艺道同行——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书画展亮相澄怀美术馆
美国色盲艺术家眼中的“色彩”(组图)
2019年山东省艺术类本科批首次志愿填报即将开始
古巴艺术家邝美云作品展在京举行
2019年云南艺术类志愿填报时间安排
工美大师精品集中亮相
最新展览丨自在苏杭——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
今日特马结果/118图库/2019年马会全年资料/香港马会资枓大全/2019开奖结果/管家婆王中王鉄算盘开奖结果/今晚特马号
艺术与生活交融,传统与当代碰撞!第七届济南艺博会将开幕!
沈尹默书法展
“大美至朴——辛集农民画作品展”在京开幕
大足石刻卧佛摩崖造像启动修复 预计时长八年(组图)
温州市百名美术家采风创作作品巡回展在南宋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