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继“宅兹中国”“格物匠新”“玉出红山”等展览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又一个携手地方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地方历史文化展览,是山东博兴地区佛造像历史艺术的系统性展示。
本次展览系统展示了博兴地区历年来出土的石雕、金铜、白陶佛造像,119件(套)展品分为博善兴佛、金像流辉、金像铭愿三个部分,从造像艺术特色、地域时代风格及造像铭文内涵来展示博兴地区佛造像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博兴龙华寺遗址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朝至隋代最大的寺院遗址。初建于北魏年间,后因北周武帝灭佛而废毁。隋文帝自仁寿三年(603年)开始敕令各地建塔修寺,龙华寺即在这一时期重建而成。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龙华寺遗址附近不断出土佛造像,尤以1983年出土的金铜佛造像最具影响力。北魏时期的程晕造佛像、释迦多宝佛并坐像等佛像形式在龙华寺遗址出土较多,东魏时期的张茄喜造思惟菩萨像在造型上与石雕思惟菩萨像的造型相似,表现了这一地区金铜造像与石雕造像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影响。博兴地区出土的金铜佛造像属小型佛像,多为平民或比丘出资制作,主要用于在家供养或随身供养。这里的金铜佛造像受到河北定州及南朝地区金铜佛造像艺术的影响,形成了造型古朴、多不鎏金、衣纹运用细隆线法雕刻等地域性特征。
1983年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94件金铜佛造像,其中45件带有铭文,铭文中又有35件具有确切纪年,纪年时代自北魏太和二年(478年)至隋仁寿三年(603年),历北魏、东魏、北齐、隋四代,长达125年之久。这批金铜佛造像所跨年代之久、纪年序列之清,在区域佛造像中实属罕见,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小型鎏金铜佛像断代的标尺”,也为探讨山东地区佛造像的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次展览重点展示佛像蕴含的艺术、历史与思想内涵,探讨博兴地区佛造像在北朝时期的演变历程,发掘这一时期佛造像艺术所展现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博兴佛造像不仅表现出艺术风格的交融,也印证了佛教中国本土化的演变历程。源自域外的佛教在本土化后被民众更广泛地接受,同时民众的观念也在佛教影响之下发生了嬗变。
据悉,展览将持续四个月。
徐冰《蜻蜓之眼》艺术大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重聚清华
一枚契丹文辽代金质钱币背后的历史
“大道绘心——鲁石书画作品展”即将亮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云自在——高云作品展”在南京开幕
“己亥墨像”毛雪峰重彩山水画作品展
紫砂壶如何断代?其实有迹可循
明万历青花瓷画《詹何钓鱼》
紫砂壶的壶盖与壶口有什么讲究?
2500件明星兵器亮相军博 数千军事文物再现革命史
“瓦连金·西多罗夫、安德烈·卡瓦利丘克艺术展”在京开幕
追求东西方和谐与精神融合的理想
艺久情长 卢是百年诞辰美术文献展
袁长君百余件花丝镶嵌作品在京展出
长三角四地推出联合摄影巡展
“鱼尾纹和歌谣”棉花个人作品展
“中国新生代女性艺术家精品展”在天津开幕
桃核手串应该如何保养?
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首次联袂举办大型文物展览
清代的“小人书”
细说红木家具收藏史
沉香手串保养方法
登月50周年:追溯影像中的人类探月史
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摇扇纳凉话“扇”标
中美画家在辛辛那提联合举办画展
大美无疆:菲利普·德盖讷作品展开幕
美术书法摄影专题展聚焦“初心”“使命”
新疆新象的丰沛力量
西北五省区精品画作汇聚兰州 画家笔墨绘丝路风情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