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卷烟厂推出的“刘三姐”烟标
“刘三姐”
柳州有座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
在广西的民间文化中,刘三姐是各族群众公认的“歌仙”,刘三姐的故事也被人们拍成电影、编成戏曲大力宣传。
相传,刘三姐出嫁时曾以木柴为题出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向新郎征对。新郎挠头挠了半天也答不出,无奈进不了洞房。这个时候,三姐 的哥哥刘二着急了,他便点了一筒旱烟抽起来,并频频向一旁的妹夫使眼色。缭绕的烟雾终于激起了新郎的灵感,他想了想便对了句“因火成烟夕夕多”。“因火”合成“烟”字,“夕夕”合成“多”字,“火”与“木”,五行相对,其余六字平仄,结构完全相对应。于是,一筒旱烟终于成就了这对新人的洞房花烛夜。
广西南宁卷烟厂于1986年推出的“刘三姐”烟标,其图案以简洁流畅的笔触勾画出刘三姐手持绣球的美丽动人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情在烟标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睦南关”
广西柳州卷烟厂推出的“睦南关”烟标
锦绣屏前说股肱,高关偏隔两邦风。应怜世事如名少,金匾犹新烽火红。
凭祥友谊关旧称睦南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关楼两边有城墙分列,尤如巨蟒,右侧金鸡山峻险高耸,气势磅礴。汉代时就在这里设立了关卡,最初叫雍鸡关,后几经改名,明初称镇南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越友好相处,边民贸易往来频繁。1953年1月,经有关部门批准,镇南关改称睦南关。
鉴于中越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广西柳州卷烟厂于1956年把“睦南关”搬上烟标,其烟标图案也是按当时的关楼模样设计的,象征了中越两国人民深厚、坚实、永久的情谊。
后来,睦南关又几经改名,最终定名为友谊关。
“壮锦”
广西柳州卷烟厂推出的“壮锦”烟标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壮锦是壮族同胞的一种手织装饰品,通常作为姑娘送给情人的定情物或者馈赠给仰慕者的珍贵礼品。
相传,广西右江边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一个美丽的壮族姑娘做了一个梦:她用阳光为经线,月光为纬线,编织了一顶头盖,伙伴们见了啧啧称奇,羡慕不已。第二天一早,她便依照梦境纺纱织造,并绣上美丽的图案,做成头盖,这就是壮锦的由来。
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产于广西左、右江,其质“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明代以后,壮锦工艺趋于成熟。明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图案的壮锦已成为献给皇帝的贡品。清初,织锦成为壮族妇女必学的一种手艺,同时也成为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
传统的壮锦上绣有各种图案,常见的有字纹、水波纹、云纹以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案,如“蝶恋花”、“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狮子滚球”、“跃马向前”等。其中,凤的图案数量最多,“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壮族同胞十分喜爱凤凰,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广西柳州卷烟厂于1980年推出的“壮锦”烟标,主图便是依照壮锦的常见图案设计的。
“米罗.欲望.人
北京画院藏沈尧伊连环画原作研究展将开幕(组图)
西汉彩绘漆面罩复制品南博参展(图)
“观水之形”水性材料研究邀请展即将开幕(组图)
文心雅集·2016—中外名人艺术书画小品邀请展隆重开幕(组图)
德艺双馨——名家作品展在京隆重开幕(组图)
纪念长征胜利展览开幕 展出红军“吃剩”半条皮带(图)
中韩博物馆杭州联合展文物 韩国国宝级文物亮相(组图)
卜友常藏汉代画像石拓本展在河南省美术馆拉开帷幕(组图)
常青藤计划: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组图)
新山水:彭斯油画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组图)
“兼容与传承
陈默个人作品展即将开幕(组图 )
300余珍贵文物齐聚国博忆长征(组图)
云游行者大自在 王泽中国画书法篆刻展在红博馆开幕(组图)
北古南风——孙天牧捐赠作品展开幕(组图)
“文化中国·森茂杯”2016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组图)
史前艺术:德国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举办岩画大展(组图)
9月到沪看展 浦东家具展推出“摩登上海”全新主题(组图)
达·芬奇60幅手稿首次亮相中国(图)
墨韵禅心:龙老石国画暨紫砂艺术展正式开幕(组图)
分界限艺术展将于上海盈艺术中心开幕(组图)
北京·现场艺术展:重量级艺术家云集(组图)
最美私立美术馆展出意大利杰作《忏悔的抹大拉》(组图)
“俺老孙来也”——梅墨生戏画孙大圣画展览开幕(组图)
黄贯中“声色犬戎”跨界艺术展北京站顺利结束(组图)
水墨心境——河南省优秀中青年中国画学术展将举行(组图)
封友文书法作品展暨新书发布在北京举办(组图)
雅得艺术应邀参展ArtChina国际艺博会(组图)
马王堆汉墓珍品文物在常州博物馆进入开箱布展阶段(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