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上篆刻着“中国大宁”的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领衔,260余件铜镜与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展厅打“照面”。昨日,“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开幕,该馆铜镜类藏品第一次完整、系统展出。
展览助理赵玉亮说,目前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延续使用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此次展览从国博数以千计馆藏铜镜及相关文物中精选出260余件(套)展品,按“鉴于止水”、“莹质良工”等七个单元,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
展厅里,大部分铜镜以背面示人,展示出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和一段段真挚的祝福,其中被誉为明星展品的是一件西汉时期的“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这面镜子出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湖南长沙伍家岭。最内是一个方框;中圈内,飘逸的羽人、神兽玄武、朱雀等在T形纹间点缀;最外圈,各种瑞兽在云端露脸,仪态万方。最有意思的是,镜缘铸有52字铭文,其中“中国大宁”字样出现在镜缘右侧。
一批历史名人用过的镜子也在展出之列。其中一面商代的弦纹铜镜,是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军事家、政治家和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还有一面“光正”十二生肖铜镜,是隋文帝长女李静训的陪葬品。
展厅结尾,为满足观众“照一照”的愿望,清代铜胎画珐琅八吉祥挂镜、清代玻璃桌镜、清代红木嵌螺钿大镜等集体展出。赵玉亮说,约在明末清初,玻璃镜传入中国。与铜镜相比,玻璃镜具有制作方便、鉴物清晰、体量轻便等优势,体量较大的玻璃镜丰富了当时的室内陈设,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展厅里,我们也遴选出若干铜镜展示镜面,以满足观众对古代铜镜镜面的好奇与想象。”
河北科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汕头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惠州学院
邯郸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商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嘉应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韶关学院
广州大学
肇庆学院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河池学院
河北传媒学院
中州大学
开封大学
韩山师范学院
五邑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