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作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课堂40分钟里,教学一个创造内容,除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多也只有20-30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若有时候想讨论的全面些、深入些,恐怕时间就更加不够了。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自己想要表现的作品是什么吗?能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吗?就算完成了,我想充其量也只是学生为完成任务快速地赶制应付而已。
所以在上完一堂课后,有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地说:“老师,我还没画完呢。”“老师,下节要是还上美术就好了。”“老师,我可不可以带回家画啊?”可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很难在有兴趣以后保持一个相对教长的时间,更别提在缺乏大家的集体合作以后会有更新的发展,所以,是否能提供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在共同的创作中细细去体会呢?在法国,为了使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育部门提出了三条原则:⑴凡是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⑵凡能通过社会和自然界可以掌握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上;⑶凡能观察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观察停止不动的静物。他们认为,社会和大自然就是艺术教育的课堂。因此,他们经常鼓励教师带学生外出郊游、参观、访问,在社会实践中接受艺术教育。在中国一节课40分钟内,这一切很难想象可以做到。课时的宽松完全可以随时开放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直观地学习美术,将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自己愿意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但在教材中缺乏的实用美术内容。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在进行英语长短课时的研发,那么,我们是否能参照这样的课时,针对艺术创作的特性,增加一个课时,将一个星期的美术课集中在一次两课时连起来上,有条件的话最好像德、美等国家一样,一上就是半天,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机会深挖我们的教材,也有机会创造更好的艺术创作场地。
新疆维吾尔农民画:藏在深山人未识
赵俊生人物画作走进南京社区
大写意中的文人境界——读严克勤近作有感
连春英工笔画展亮相攀天红艺术馆
润格关乎艺术生态
中国当代新水墨
第十五届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将办
徐培晨在黄山建写生创作基地
博大沉雄的南阳汉画像石艺术
陆俨少的六地缘
“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李维红画评
首届全国玉器收藏文化研讨会举行
当东方走近西方——访清华美院教授杭间
第20届全国版画展将引入策展人制度
两岸60余位画家共绘八闽大地
刘振夏人物画展在京开幕
中国画写意造型说
徐培晨名山大川写生采风走进辽宁
眼下的中国画廊,能活下来就是胜利
当代油画卡通倾向:从雷同走到雷同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创刊
偶然·无法 必然·有法———毕可燕水墨作品解析
画家能否自证真伪?
卢继波:深情绘壮乡
手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
没有“自我”,或者拥有“大我”
中国作家书画院公益文化本溪行见闻录
范石甫从艺6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
2012,美术界的“个展年”
王沂东称不会变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