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课《灵巧的手》的教学设计中,为了实现学生的真正参与,激发他们良好的参与状态,我不断提出新的问题,给予学生多角度的外部刺激,并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教学因素,注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情感渲染,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直接用手蘸颜料快速印出大树的树枝和树干,在强烈的视觉冲突下,学生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同时,老师用启发性的语言问:“边看边想,老师是用什么来画树枝和树干的?”引导学生参与观察与思考。接下来,老师又问:“谁能像我这样很快地给大树披上绿衣服?”学生急于表现、向往参与的状态被激发。在学生上台印手印时,老师问:“怎么只有大叶子,你能加点小叶子吗?”通过一个个新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情绪一次次被调动起来,参与的愿望显得那么地强烈。有了学生参与的愿望、意识与情绪,在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学习的游戏性的前提下,我进一步鼓励学生借助手形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用语言、绘画、人体彩绘、表演等各种形式外化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活动。
整课的教学设计中,从平面手印图形——看立体实物、做立体手形——平面绘面表现——立体彩绘,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创设参与情境,使学生做到全程参与。在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时我做了许多尝试,如:在本课引导学生做手形展开联想时,我不仅设计了伸手出来做手形的环节,还设计了“你是怎么想的?”“能教教我吗?”“我学得好吗?”等提问,使学生既参与了想、做、说,还参与教与评。
手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
博大沉雄的南阳汉画像石艺术
中国画写意造型说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创刊
偶然·无法 必然·有法———毕可燕水墨作品解析
《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新书首发
“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李维红画评
夕阳中国情书画巡回展在京举行
卢继波:深情绘壮乡
西域风情——李毅画集亮相恭王府
中国作家书画院公益文化本溪行见闻录
中国近现代美术馆发展之线索
第十五届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将办
当东方走近西方——访清华美院教授杭间
徐培晨在黄山建写生创作基地
润格关乎艺术生态
眼下的中国画廊,能活下来就是胜利
首届全国玉器收藏文化研讨会举行
徐培晨名山大川写生采风走进辽宁
著名画家李秀峰为家乡人捐赠作品献爱心
给世界一个看得懂的中国
刀笔,刻黑土地生活之魂
陆俨少的六地缘
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力
去中国美术馆看“镇馆之宝”
两岸60余位画家共绘八闽大地
王沂东称不会变画风
大写意中的文人境界——读严克勤近作有感
揭开一段尘封的中国艺术史
芝麻香“珍宝瓶”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