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给美术课堂带来的生机新课程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具大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从教师角色上看。教师已一改昔日传统的“唯师是从”、“师道尊严”的状况,构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如“我们大家一起画”?”“你觉得怎样?”“你真了不起!”“你真是太棒了”等等即尊重学生又激励学生奋进的语言在许多课堂中随处可见。
从教师教学方法上看。教师已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大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的整合与延伸,积极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表现美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努力缩短美术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着眼于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
从学生学习方法上看。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已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人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感知美术、体验美术、表现美术,同时能够大胆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美术的感知特点、美术标准不确定性特点,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走出课程实施的误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兴趣的培养、课程的整合,注重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美术。这的确是我们美术教育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却走了另一个极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教师片面地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忽视了基本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以审美为中心这一重要理念,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为了突出课程的整合。美术课程的整合应以美术文化为主线。当前许多课为了突出课程的整合,将美术课的教学重点偏离了,把美术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
合作性探究学习。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合作性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有的问题学生可以马上就回答出来的,可教师却要刻意安排小组讨论、研究回答。本人认为美术合作性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进行探究、实践。如共同画一张长期作品或共同创作不同类型的画种等。时间可定在一周内或一个月内完成,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最后,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博观约取 出入魏晋——张德林的书法之路(组图)
由“勁”“猛”到“凈”“圓”:張德林的回歸(图)
杨卫:重要的是发现
迷离的状态:读赵俊忠的绘画
尤洋:当代艺术的现实意义
故宫限流比涨价更紧迫
朱非书法:谦谦君子的刚正雄壮(组图)
刘开渠:对雕塑创作的几点意见
王寅:投身山水间 笔端现神韵(图)
保护优秀传统要与建设现代文化相结合
亦戏亦画——孙吉祥京剧人物画(组图)
朱德群:国立艺专的最后一位剑客(图)
关于“画派”的几点思考
许江:写作是未竟之事(图)
禅境,穿越书写的极限——张德林的书法艺术(组图)
有鸟无尽意 有花无尽妍——戴洵花鸟画(组图)
“新工笔”热潮能否持久
艺术界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吴冠中 赵无极(图)
唐勇力中国画笔墨散谈
中国当代碑派文人书法家张克鹏——解读作家张克鹏的书法艺术(组图)
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王南溟:新古典主义与流行书风理论的脉络
余果:“当下”是对艺术行动的拖延
深圳画院院长忆朱德群:是个厚重少文的人(图)
尚扬自述:学习山水画的母本已面目全非,何以入门?(图)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组图)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
顶尖书法家得意之作从何处来
李鬼充斥艺术品市场:书画如何保真
曹善华:书法创新不可人为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