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斑纹》这一课比起人美版教材的系列课程《自然界的图形》来说,缺少了系统性,缺少了明确性。虽说两课教学内容完全相同,但它没有对天然形成的斑纹进行细化,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关于“肌理”的知识,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美。
肌理这个名词是很难理解的,对学生而言,它主要是指纹理、色彩,例如:指纹、树纹、叶纹等等,从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入手,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则或无序的种种变化,并尝试表现。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按教师的要求收集了很多有天然斑纹的物体或图片资料。是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直观。学生用心、用手、用眼请去感知这些平时不太被关注的细节之美,种种发现,让他们不时地发出惊叹,这时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提升的一个好的契机,但我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只是草草的作出总结。如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的用美术的眼光去分析理解这些斑纹,体会它们纹理的杂乱无序和细腻整齐,触感的光滑柔软和粗糙坚实。便可轻松得解决本课重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56朵花”绽放联合国总部
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携手合作
唐宋名瓷传人与台湾陶艺名家交流展
广州国际行为艺术节:搭建交流的桥梁
中国美协组联工作呈现新气象
Hong Kong Eye:香港本土艺术的国际突围
马海方书画精品展北京风情
奥运雕塑助力上海艺博会“升腾”
周锡玮:大彩无色 心归自然
首届研修班:地方画院创作能力提升进行时
敦煌莫高窟百幅历史照片在国图展出
张鹏的油画艺术视野 充满情感介入和浸润
艺术家陶鼎展示“色抽象”
倪有鱼上海展新作
古玩珍品亮相文物博览会
首届绥风当代水墨艺术展举办
李政恩彩墨敦煌作品展在京举行[组图]
寇宗鄂艺术馆霸州开馆
女画家秦百兰悉尼办展
中日画家共绘“日本风情”
郑云云和她的瓷绘作品
摄影作品捐赠展纪念沙飞诞辰百年
中国钓鱼岛书画名家爱国笔会在京举办
司马连义工笔画在京展示
陈树中“一直守望在野草滩”
马海方书画呈现北京风情
雅昌美国印制大奖获奖作品亮相
苏立文:我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目击者
建构美术国际视野 助力高校美育建设
老舍夫妇书画展首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