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痕迹》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的版画起始课。这节课利用生活中的肌理做效果,超越绘画的范围,达到新的视觉效果。
本课以新的艺术形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拓印的方法去主动发现我们身边的、也许常常会被我们忽视的许多奇妙的痕迹,发现生活的美,体会整个过程的经历,并思考这些奇妙的痕迹将来可以怎样巧妙的运用到我们美术创造中去。我们在对童年的记忆中,大概都会记得“拓硬币”的游戏,它令我们迷恋而神往。我们的孩子在扔下画笔轻松地在摩擦中获得艺术作品。这是一件奇妙无比、情趣盎然的事,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主动去发现艺术,创造美,加深对艺术领域的认识。
对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更好地落实教学。本课目的是能够发现、采集不同的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难点是拓印的技巧。学生们在课前应采集树叶,查阅资料,收集带有纹理的物品。以探究合作的形式学习本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导课环节我利用了学生喜欢而又有神秘感的魔术形式,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变完后,让一名同学去触摸,用感官体验告诉急不可待的学生们是一个有纹理的瓶盖,如此简单明了地点明了课题“痕迹”。
课题的明确,加上教师引导性的语言“你们都见到过那些带有痕迹的物品”同学们的脑海中飞快地搜索这类信息,然后积极地宣布所知道的事物,如钥匙、钱币、鞋底等。这时再出示与其相对应的拓印,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有纹理的物品会变成一张画。有了这种新奇的兴趣,再去欣赏更美的艺术品,这时同学们迫切想知道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此时告诉同学们它不是画的而是印的,然后让他们去动笔探究拓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但拓印的结果学生间大不相同,这样同学们探索出了拓印的方法,也暴露了拓印的不正确方法,教师加以指点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最后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在教室寻找有痕迹的东西。既完善了课题,又布置了课堂作业。
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是那样的轻松,加上不用画的画,他们是那样的兴奋,最后让他们的作品组成一幅大画,落实了合作创造的精神。提升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在轻松愉悦兴奋的气氛中进行,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大增,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创新意识及审美情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毕加索老师作品首展落户皇城艺术馆
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
“观”挑战美术馆展示方式
迎新春当代书画艺术家作品联展在京开幕
“长城杯”书画展评亮相首博
马书林中国画作品在沪展出
“九城联展”北京站展卖结合
袁吉祥牡丹画展在京举行
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亮相
深圳美术馆推出馆藏精品展
杨佴旻的水墨史诗
中国美术馆举办欧洲构成主义大展
猛犸牙雕献礼展举办
高云个展进社区
当代版画家五人展展现“黑土情怀”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展
“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
透过漫画看华君武人生
中日韩书画名家作品汇聚盘山
百幅佳作汇聚中国友联画院第二届院展
吴东魁书画艺术全球巡展启动
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开幕 黄永玉等参展
潘鹤小型雕塑作品展亮相广东美术馆
袁运甫向故宫捐赠水墨画
李西伟、演旭和尚、赵茂盛迎春书画展
陈亚莲举办绘画宝石艺术联展
车建全艺术个展演绎胶片里的现象学
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中日美术交流联合展
张同禄景泰蓝经典作品在京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