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鼓儿响咚咚教学目标:
1、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学习活动的热情,体验制作与表演的乐趣。
2、学习鼓的装饰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不同艺术间相互交融与衬托所带来的美感。重点:体验制作与表演的乐趣。难点:鼓的装饰方法。教具:废旧材料罐、纸、木棒、胶水、剪刀、绳。教学过程:
一、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鼓儿响咚咚》好不好?(屏幕显示课题和打鼓的画面及鼓声)
2、我为大家朗诵一首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他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教师背着小鼓表演儿歌) 指着小鼓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同学:(略)你们能说说在那些地方见到过鼓吗?鼓励同学大胆回答问题:(略)
3、现在请大家看一段《鼓娃娃》的舞蹈。 (屏幕显示)
二、
1、那么好看的小鼓,那么好听的鼓声,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屏幕显示课本学生作品供学生欣赏)教师引导:这些漂亮的小鼓是用废旧瓶、罐等材料制作出来的,你们同样可以废物利用,做个漂亮的小鼓。
2、屏幕显示课本小鼓制造步骤。
3、教师示范小鼓制作步骤:
(1)扎线
(2)装饰小鼓
(3)贴上你喜欢的小饰物
4、学生制作小鼓。
三、欣赏评析——自主表演
1、你喜欢哪个同学的小鼓,为什么?
2、根据曲目来表演小鼓(教师示范)xxxx|x o|xxxx|x o|xxx|xxx|xxxx|x o|
3、请同学上台用小鼓表演节目。
4、放《鼓娃娃》舞蹈。请同学欣赏——模仿——表演
四、小结:(鼓励课后废旧材料的利用、创新。)
安旭:绘画重在通古今融内外(图)
广州艺术家谈文化如何走出去
口蜜腹剑的艺术伪批评
以绘画的方式关注饥荒
工笔花鸟画创作之意境的拓展
刘喜海对陈介祺的影响考绎
王清州:超以象外的写意水墨
马六明:从行为艺术到绘画将“无我”进行到底
从钱穆到钱锺书:北大未名湖取名考源
忻东旺:现实主义是我的“乐土”
传统人物画线描的发展进程
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的书法教育
“微时代”下的美术存在
三问新水墨(图)
米勒:尖端科学如何重新定义当代艺术
破译历史的路障:刘墉丛考
严学章:把“蟹派”艺术进行到底
从《范曾研究》创刊看“范曾研究”的悄悄走红
郭宇宽:如果梵高生在中国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17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介
莫奈及印象派绘画的社会世相(图)
徐文生:牡丹文化与绘画(图)
蔡萌:新水墨,不妨慢慢来
张其凤:当代书坛的三大误区
日本美术还未出生(图)
书法的精神美有赖于自觉修为
千城一面中的桃花源记
齐白石有无媚俗(图)
线的认知与表现
三谈《功甫帖》为什么必须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