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痕系列——永不落空之六(木板综合材料) 游东醌
8月18日至9月6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云痕——游东醌个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游东醌的《云痕》 《畏》等系列创作,作品采用综合材料、空间装置以及影像交互等多种创作手法。
游东醌的早期创作倾向于西方古典油画技法及其所传达的宗教意义上的人文情怀。这种古典的多层罩染技法和人文情怀也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艺术家的创作是一个随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呈现的过程,作品往往越来越远离其构思和想象的“初衷” ,越来越具有某种模糊、多义的不确定性。基于此种重复叠加、不断调整、破坏、重构的创作方式,作品最终出现了类似于“云”的痕迹。而现实中云本身就是一种亦虚亦实、若有若无的存在,它的显现和消失暗示着它生命的时间线。这种时间线,又正吻合了艺术家对生命的某种深刻的个人体验——每个个体每时每刻的存在,即是他的痕迹。云过而无痕,而此无痕也是一种存在。艺术家经常让作品本身决定它自身的走向,因而创作过程更像是一种与各种材料、各种创作形态的交互感应。最终的作品面貌往往出乎创作者的预设与意料,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恰恰契合了艺术家对存在本真的最纯粹体验。
当今是否无一真正藏家
雅克•朗西埃:当代艺术就是一般艺术(图)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
英国试图读懂中国艺术
造梦者夏加尔
台湾漫画家林政德:用动漫方式传扬昆曲
中国艺术家为何缺失艺术主体性思考
蒋喜:从传统玉文化中汲取玉雕创意(组图)
北京美术统考明举行 考前考中5点内容不可忽视
选秀先锋及其他:我们需要怎样的新锐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
对待公共艺术品 且吐槽且尊重(组图)
摸清家底 推进国内美术馆事业发展
考古与公众关系如何更紧密
造佛记:克孜尔佛像现实版(图)
公共雕塑应对接大众审美
各国意外发现文物法律哪家强
郑孝同谈其父郑午昌的书画与人生(组图)
展览可以成为艺术生活体验
新闻考古未来会成为一门学问吗
浙商钟情红木25年 建中国最大紫檀博物馆(组图)
艺术家不要徒有虚名
非遗需避免文化物流式的传承
盗掘古墓为何禁而不止
历代铜镜浅析
文物保护奖励合法还需合情
陈正雄:台湾抽象艺术未受到外力阻挠
画家就是写生时的导演
李乃强创新中国水墨画:远看是油画近看是国画(组图)
书画界借助义卖赈灾沽名钓誉何时能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