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一对,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一对,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珐琅工艺起源于地中海盆地,与琉璃一样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原始烧瓷时期”将近两千年(公元4世纪以前),“佛郎嵌时期”又辉煌10个世纪左右(4世纪—14世纪),到14世纪,世界珐琅艺术开始进入一个新时期——“现代珐琅时期”。珐琅工艺的不断演变,更多的是出自于工艺师的推进和探索。
在4世纪的法国,佛朗嵌被演化成了纯粹的画珐琅,她可以随着艺术家的设计构想比较随意的去布色,描绘,最后一烧就完成了,讲究的是“火”的艺术,表现出一种随意性和自我艺术个性的流露,她伴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到了14世纪后期,半透明镂空珐琅工艺成为了“现代珐琅时期”的开端。作为掐丝珐琅的演绎,半透明镂空珐琅绘制在半透明底板上的,在当时的法国皇室中风靡一时,倍受追捧。在新艺术主义(Art Nouveau)时期,出现大量以无金属底板珐琅装饰的首饰,这一工艺在当时被称为“半透明镂空珐琅”。这一工艺需付诸极大耐心潜心研究,不断探寻秘笈,配合精湛工艺,历经无数尝试,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微弱的光线,透过半明半晦的珐琅层,如此优雅精致,仿若以光线为色彩绘制的神奇图画。除此之外,内填珐琅工艺对于工艺大师来说也确实是一项考验。要制作内填珐琅彩绘装饰的表盘,需要将表盘置于约800摄氏度高温的窑炉中进行高温焙烧,反复几次;而绘画技法必须精准到位,不容有失。这种神奇的制造工艺需要耗时36个小时,才能令珐琅表面形成的线条颜色鲜明,且富有立体感。
如果说珐琅的美隐藏于层层烧制的材质之中,那么珐琅的价值就诞生于工艺师指尖所触碰的一刻。正因为珐琅艺术家不懈追求,力臻完美,通过渐变色彩,才真正体现光线明暗效果。直到制作珐琅的最后一刻,工艺大师仍需聚精会神,因为些许的差错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比如珐琅涂层过厚,烘烤时间过长,或者外部压力太大等等,一件杰作的诞生全赖于工艺大师精湛的技艺。时间已不是主角,工艺才至关重要,工艺大师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优美的珐琅诗篇。
军旅画家写生七彩云南
丁观加:真真切切情与意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中外美术学院院长在杭论剑
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法美术作品展举行
陈德华:清新雅致 寥若晨星
庆祝党的十八大美丽山东中国画晋京展作品选
第三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举办
文人雅集和康德的午餐
闳约深美的百年画卷
海宁四画家展示“墨韵江南风”
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书画展举办
中国式原创力推广计划启动
当代中国画五人展
于成松肖像画将在德展出
中国美协少数民族题材系列专题展透视
龙年中国艺术更要潜龙在渊
李荣海“耕夫草堂”书画馆家乡开馆
2012·四季水墨展
余友心:雪域寻梦三十载
2012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进入收尾阶段
长共水云连——致董小明杭州个展
张志民绘画艺术:纵横捭阖 自成新格
毕宝祥山水画登陆联合国总部
2012年“文人画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组图
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在意开幕
沈一丹书画奉献碧海丹心
画家要背着画板“为民写真”——记蒋兆和绘画艺术发现展
北京指墨画院成立 弘扬民族文化
万壑在胸 力以扛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