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刚刚来临,这是让学生体验雨、表现雨的好时机。在进行《下雨了》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各种形态的雨以及雨中的情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为了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我以诗歌《雨中的伞》作导入,使学生进入诗歌所创设的境界,让学生充分地、投入而有感情诵读诗歌,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诗歌优美的韵律,能让学生潜移默化融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看脑想耳听嘴说手动。
让学生以摄影师的身份将诗歌描述成为要拍摄的雨景,在引导学生品词赏句的教学中,学生积蓄的情感得到了宣泄的场合。这些学习的过程、经验的积累、新鲜的感受在学生进行创作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每个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雨景,例如:上学或放学路上花花绿绿的小雨伞行走在街道上;爸爸妈妈接送孩子;雨披下面骑车赶回家的人……也有想象大胆、神奇有趣的:
三、3班的刘悦佐同学就以龙打喷嚏降雨的神话故事描绘了一幅充满幻想的雨景。当然,临摹在学生创作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之教会他们画某某物体的画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
“创意城市·伦敦美术大展”
商品社会的“完美罪行”
徐培晨名山大川写生采风走进辽宁
揭开一段尘封的中国艺术史
伦敦2012年中国艺术展隆重开幕
中国近现代美术馆发展之线索
润格关乎艺术生态
画家能否自证真伪?
《李宏志诗书画印》面世
《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新书首发
陆俨少的六地缘
夕阳中国情书画巡回展在京举行
中国作家书画院公益文化本溪行见闻录
两岸60余位画家共绘八闽大地
刘振夏人物画展在京开幕
连春英工笔画展亮相攀天红艺术馆
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力
当东方走近西方——访清华美院教授杭间
国博展出黄公望等元明清代表画家画作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创刊
眼下的中国画廊,能活下来就是胜利
偶然·无法 必然·有法———毕可燕水墨作品解析
手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
博大沉雄的南阳汉画像石艺术
赵俊生人物画作走进南京社区
2012,美术界的“个展年”
当代油画卡通倾向:从雷同走到雷同
《飞天英雄谱》赠航天英雄
《神工——李延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集》首发
去中国美术馆看“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