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体色彩的因素:
1、固有色:即物体在光照下呈现出的颜色。
2、光源色:即光源的颜色。如太阳光、灯光。
3、环境色:即物体所处环境的颜色。
在室内下常的自然光下写生,物体高光以光源色为主,物体亮部以光源色和固有色为主,物体的中间色调以固有色为主,明暗交界线以加重固有色及固有色的对比色为主,物体的暗部以固有色,环境色和固有色的对比色为主,反光以环境色为主。
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即色彩的相貌,色彩的名称,也称为固有色。
2、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即素描关系。
3、纯度:即色彩的饱和程度,即鲜艳度。
注意画面中的常见的5种对比和比较:
1、 注意色相的对比和比较。
2、 注意明度的对比和比较。
3、 注意纯度的对比和比较。
4、 注意冷暖的对比和比较。
5、 注意面积的对比和比较。
水粉画的一般画法:
1、 干画法:它是一种水少,含颜料多的画法。
2、 湿画法:它是一种水多于颜料的画法。
3、干湿结合法:即干湿结合使用的画法。
湿画法要注意的是:
通常是在前一笔还没有干的时候接着画第二笔颜色,趁画面未干一气呵成,颜色之间易连接、渗化、交融,画面效果滋润,常用于表现物体的暗部背景和远景等处。
干画法要注意的是:
用笔要肯定,准确,一笔一笔地画。多用在表现物体的亮面和灰面。
调色时需注意:
1、 调亮色时,应以浅色为主,慢慢再加入深色。
2、 调暗色时,应避免加入白色和一些浅颜色,把笔尽量洗干净。
3、 用水调和时:水的程度要适量。
4、 调色时,调入颜色种类不宜太多,否则色彩就会变脏。
5、 调和次数不宜过多(颜色和颜色之间不要调太均匀),否则色彩就会太熟而缺少变化。
6、 主导色调和:当画的中某一色彩占主导地位,其它色彩则处于从属地位。
一般的用笔方法有5种:
1、 勾:用于表现物体的某些精细的部位。
2、 涂或刷:用来画面大面积的色彩。
3、 摆:用于深入画物体的光感、体积感、和质感等。
4、 擦或扫:多用在画表面粗糙的物体或某些物体边缘的边。起色彩虚实过渡的作用。
5、 点:多用于画物体的高光或者花瓣、花叶等处。
水粉画的着色方法:
1、先整体后局部
2、先薄后厚
3、先深后浅
4、先后再前
5、先主体物,后次体物
具体的作画过程:
1、构图起形:
上紧下松,左右均衡,构图饱满,透视准确,切忌物体和物体的边缘线相切以及两个物体共用一条中心线。
2、铺大体色及大体明暗关系:
先画背景和衬布,其次画出主体物或者重色物体,再画亮色物体和次要物体。(铺色时注意先铺上固有色,再压暗部颜色,等稍干之后再提出亮部颜色,即物体的3大面)
3、具体塑造,深入刻画物体:
在已铺完大色调的画面上,具体分析物体形体的转折和块面的朝向来进行主观的分面塑造,在物体的3大面(暗,灰,亮)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出物体的7个层次(暗,灰,亮,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高光)的变化,注意前实后虚,前紧后松和前厚后薄的节奏变化。
4、调整收拾画面:
还未塑造到位的物体进行再次塑造,已经画过头的物体应做适当的减法,将多余的并没有表现出形体转着变化的笔触舍去,进行画面虚实的进一步处理,切忌面面俱到.
《我在空中飞》教案
七年级上册《精美的报刊》学案
《乘上列车去画画》说课与教案
《管弦乐队中的铜管乐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课《花地毯》浅说
《鲜花送老师》课时计划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七年级)
闪光的烟花教案二则
课题:***节日
七年级活动 研究与探索
第四课、《色彩的对比》
七年级上册《有创意的字》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教学设计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表现与绘制(七年级)
七年级活动 字体设计与版面设计
七年级活动 优美的校园 体验与选择
《美丽的印纹》课时计划
校园伙伴(七年级)
新课标一年级下册《影子的游戏》教学设计
八年级活动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 静物写生
家乡的桥
七年级活动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彩线连彩点》课时计划
花地毯教案设计
七年级活动 优美的校园 学习与研究
《梦中的我》说课设计
《秋叶》美术教学设计
八年级活动 策划与搜集
七年级活动 设计与展示
“五味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