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常常是能否“看懂”作为评判标准。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的,属于看得懂范畴。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中国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中国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中国画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画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国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艺术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中国画也是如此。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
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
宁夏水洞沟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获金鼎奖
广顺钱邮交易中心昨日上线
四川美术学院2017年本科专业校考成绩查询
彭丽媛同波兰总统夫人共同参观肖邦博物馆
珠宝玉石有鉴定证书也未必真 深圳查万张假鉴定书
博宝艺术网投资2亿元 “博乐计划”“扶持青年艺术家(组图)
凤凰金融:用先进科技为公益铺就爱心成长之路
季羡林收藏的书画究竟有多牛(组图)
2017四川音乐学院艺术类校考成绩查询入口
艺术收藏入门必读│深圳“回响·自然之道”艺术展给你指路(组图)
嘉德春拍收锤 梅清2530万元刷新个人记录(组图)
斩断走私象牙野生动物利益链
毕业生这么多美术馆却还在闹“饥荒”
艺考生该怎样突击文化课呢?速来看~
唐陵石刻保护调查:石刻文物保存现状堪忧(组图)
柏融投资喜迎上线一周年,稳健中前行(组图)
俄罗斯矿工发现奇石 含有3万颗钻石让科学家困惑
油画艺术家孙滋溪离世
摸清地名家底,记录古都变迁(图)
感受艺术|澄怀味像绘山川 涵道映物现苍茫
北宋《长安图》补绘 唐长安城及山水田园全貌尽显(组图)
季羡林遗产案上午开庭 北大称公益捐赠不可撤销
河北现九品芝麻官古墓碑 清朝称登仕郎
故宫年内新开三条参观通道 开放面积将扩大到76%(图)
成都IT妹创作最萌3D熊猫动画获网友热捧(组图)
博物馆+宝库成小区的新标配
东方水墨印象派艺术家
30件流散文物移交青铜器博物院(图)
资深文博专家易苏昊到访国投通汇基金 共商深度合作(组图)
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案杨绛获赔20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