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儒、道、释三家皆言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他认为道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既然道是自然的,中国画又取法于道,那么道与画就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自然对于道来说,是人们取法的最根本对象。中国绘画与道家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将中国的哲学史与艺术史联系起来探究,不难发现,道家文化影响了中国绘画的体系,并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道是中国美学与传统哲学的最高范畴,以老庄为首的道家学派对此有较为深刻的阐述,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一切事物的最终本源、它既是物质元素的一分子,又是本质规律的核心。
“道法自然”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上有重大的影响,直接启示、引发和影响了艺术家关于审美问题的思考。中国画要做到“自然”,就要深刻体察到宇宙本体自然无为的状态和创造天地万物的自然过程。走进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中国画中艺与道有本质的联系,所谓“艺即是道,道即是艺”,所以有时候人们常说画就是“画道”。画中描写的都是自然中的道,离开了自然的道,中国画就无从谈起。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先贤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对艺和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形成具有中国哲学意味的思想体系。他们认为,艺来自于自然、来自于道,也来自于人的内心,而人的内心是通过自身对仁的修养、艺的培养、德的实践来实现的,所以中国画中的艺要与自然融合。中国画作为体悟道的绘画,体现在“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与“寓道于术”的艺术方式上。具体分为: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进乎技,艺与道合;心灵磨砺,心道合一。中国画并不是道本身,绘画是视觉产品,不同作品的格调千差万别。格调的高下与审美相关,审美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化,而其修养正是在向道的层面靠近的过程,所以古人常说某事某技“近乎道”。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画家表达审美比一般人更为直接一些,其审美的品位、格调、境界,可以通过笔墨表达出来。所以看中国画,最终要看的还是人,即看画画的人。人的修养高下、审美格调高低,在笔墨里是可以立辨的。正如古代画论里的“画如其人”。这就是中国画中为什么要体现道的原因。
黄宾虹先生说:“元人一笔两笔,无笔不繁。”元代画家倪云林的画就是用笔概括提炼的,甚至寥寥数笔,但黄宾虹却看到了“繁”,所以说黄宾虹是近乎道的人。但他也说过:“宋人千笔万笔,无笔不简。”其实世间之事亦是如此,事与物,看似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唯有真正明白之人才可以看到并掌握它。唐代画家张彦远言:“夫用界笔直尺,是死画也,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也。”“夫画物特忌形貌彩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中国画注重写意性,重意而非形,讲究以书入画,笔在意先,传神达意。苏东坡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欧阳修言:“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即是此意。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中国画的道和思想家哲学家谈的道是有些区别的,中国画的道一方面是理法、形神等在画面上有迹可寻的;另一方面是气韵、意境等相对玄远的。
中国画的气韵、意境等是存在画外的“意”,是道家所言的“意足不求颜色似,前生相马九方皋”,还没有弄清牝牡骊黄,却能知道马的“意”,画意的存在,正是李贽说的:“追风逐电之足,决不在于牝牡骊黄之间。”境是佛家所言,佛家称一切假的东西都是境,一切都可以叫境。意境是什么?是能感受到却又抓不住、摸不着,且人们喜欢的。人们喜欢看画,就是要看生活中不能得到而内心向往的景物,倪云林的荒寒、八大山人的孤冷,都是现实当中不可得到的,但越是得不到,人们越是向往。
南齐时期,谢赫曾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鉴赏中国绘画作品的重要美学原则:“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六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气韵生动已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最核心的观念之一。气韵就是生动,若无生动的笔墨,不可谈气韵。当然,谢赫说的气韵主要还是说“神”,也称之为神韵。六朝人很注重“神”,支道林喜欢养马,引来旁人的非议,而他却说:“贫道爱其神骏耳!”所爱者非马,马之神也,这与九方皋相马非常近似。这种神、神骏就是神韵,就是谢赫说的气韵。中国画中的气韵,描述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吴昌硕诗云:“墨荷点尽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他说中国画是在画“气”,气怎么才能让人们看到,又在哪里?其实就蕴藏在笔墨之间,只能在笔墨之中去体会,中国画中的气是不可说的。
中国道家哲学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它的形成以及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文学、经济、艺术等领域,道家崇尚朴素、简淡、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画起到了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决定了中国画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取向,并形成了中国画鲜明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面貌。
名家 | 石涛凭什么让我们记住他
追忆于右任:睡觉则长须打结(组图)
达芬奇《岩间圣母》发现新草图 作品将沉浸式展出(组图)
绘画宗师顾恺之
浮世绘等日本版画中的美国印象:从“长腿国”到“蒸汽火车”
“妍妙辉光——费永明纸质文物修复中的古笺再造艺术展”在沪举办
再生之环:张有魁、金善珍装置艺术作品展在艾维美术馆开幕
盲人如何看世界?用非视觉摄影抛开偏见和不可能
原创 为什么好看的书法会被书法家们说成是俗书?
书法与绘画
80余件景德镇宋元明清花器精品瓷亮相东莞
收藏投资导刊│“艺久情长——卢是百年诞辰美术文献展”开幕
多面天才雨果的“中国情结” ——走进“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
别错过!两项新展览即将亮相唐山博物馆
2019年江苏师范大学承认美术统考成绩
Scope艺术客 | 北京当代·艺术展2019:收关艺术
《光与彩:蔡玉叶油画展》在上海开幕(组图)
《PERSUE:WET PAINT 油漆未干》登陆上海(组图)
“雪域祥云 西藏布面重彩画展”于中国美术馆启幕
“超越时空的对话——吴为山雕塑作品展”将开展
书画没进步 篆书寻出路
绘写爱国心 弘扬报国志——首都统一战线举办书画展庆祝新中国70华诞
上万件艺术珍品黑龙江文博会上亮相 引八方游客驻足欣赏
一周艺术人物|波普大师“爱”已破碎,顾氏父子见证江南望族
以文化搭建桥梁:“第一届大千富士中日青少年书画展”正式启动
2019年西安邮电大学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和而不同 — 中国画作品展”在通州区文化馆开幕
2019抓住夏末最燃「北京当代·艺术展」与世界顶尖艺术作品来一场「肌肤之亲」!
价值连城的黄翡
花一年时间学习书法,只练会了一个字,别人说我傻,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