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
2、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校园环境。<><>
3、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活动过程:
1、 风景画欣赏导入。(复习构图、透视知识)
2、 分组活动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适当点评总结。
一、引课:
1、课堂内。
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
(老师展示风景画。)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2、课堂外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教师循环指导)
3、课堂内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课后简析:
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导入课题生动自然,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
城镇化建设与保护文物两不牺牲
中国画的发展需要画派
何怀硕:艺术死亡之源
大运河申遗成功是荣耀也是责任
生意与传神 ——中国花鸟画精神探源
齐白石有无媚俗(图)
我看艺术评论
王隽语:闲来无事话夜白(组图)
萃取精神的华彩(组图)
黄宾虹到底会不会画画
“神奇之手”让建筑从图纸到现实
禅境与书境
里应外合的当代新水墨
马未都:别太把大师当回事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
山水中的哲学表达——姚伯齐山水作品赏读之一
工笔花鸟画创作之意境的拓展
写生之“生”
许嘉璐谈传统书院:培养人的儒雅和气节
回望青山 返本开新(图)
潘玉良:身体的性情与自觉
张子康:美术馆应是文化价值体系建造的场所(图)
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组图)
段正渠:朋友(组图)
打造地方画派的隐忧
“大师”岂能制造?(图)
警惕“私人定制”
齐白石常以静物画表现传统节令:岁朝图表现元旦
书画家万不可被自己捧杀
张炜:当代艺术评论的勇气和热情与时代心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