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座古老、美丽、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名都,无数文化名人在这块土地留下自己的智慧和创造。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美术理论家,顾恺之的“传神”论、南齐谢赫的“六法论”等,奠定了中国绘画美学的基本架构,对后世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南京是一座古老、美丽、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名都,无数文化名人在这块土地留下自己的智慧和创造。人们视南京为历史文化名都,不仅因为这里还保存着城墙以及散布于城内外的帝王陵墓、辟邪雕像,也包括曾经寓居和过往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的诗书画印。就书画艺术而论,中国画史上第一个高峰就崛起于六朝时期的金陵。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220—589),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共6个政权在这里建都,史家称为“六朝”。
在六朝这360余年间,金陵涌现出一批举国无双的大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他们作为里程碑式的人物,对中国书画艺术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和梁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曹不兴是第一个画佛像的画家,人称“佛画之祖”。他画屏风落墨成蝇让孙权信以为真的故事家喻户晓。顾恺之行云流水、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所构成的美学意蕴和艺术规范,让人见识到中国古典人物画的不朽魅力。陆探微的人物画“秀骨清相”,代表了魏晋士人的审美风尚。张僧繇画仕女“面短而艳”,被南朝雕塑者奉作楷模,称为“张家样”,千古流传的“画龙点睛”就出于他之手,对隋唐绘画影响深远。
六朝时期也是中国书法极为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书法进入了全面自觉发展的阶段,彻底完成了汉字的书体演变,楷书、草书、行书等诸体书法同时得到发展,风格多样,各尽其妙,成为后世典范。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及梁人萧子云、陈人智永等,都开创了书艺的新高峰。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美术理论家,顾恺之的“传神”论、南齐谢赫的“六法论”等,奠定了中国绘画美学的基本架构,对后世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五代十国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代。其中定都金陵的南唐,因为位于江南,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南唐的最高统治者都非常喜好文艺,如后主李煜既是词人,又是书画家,他们礼遇画士,授以官位,还在金陵设立画院,与西蜀在益州设立的画院并称为中国最早的两所宫廷画院。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就是南唐画院的名家,他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成为当今稀世珍宝。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称帝后,宫廷也曾设有画院,又一次让诸多名家会聚金陵。即使在都城迁到北京之后,明清时期的金陵依然有画家辈出。清代高僧画家石涛、髡残也都在金陵活动多年,为金陵绘画增加灿烂一笔。有如此深厚的底蕴,风行300多年、画史上最著名的学画入门课本《芥子园画谱》诞生于公元17世纪的金陵,就不足为奇了。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
浅谈中国画教学
探讨美术新课标 浅析体验性学习
美术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揭开婴幼儿涂鸦和儿童画的奥秘涂鸦解析
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计划
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点滴谈
在困窘中生存的高中美术欣赏课
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初探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
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小学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浅探
美术教学运用鼓励性评价的探讨
以“游戏性”的方式开展美术活动
中学美术教学中********欣赏初探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
关于美术课实施愉快教学的建议
儿童绘画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
美术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在哪里?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美术“教与学”的思考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主动学习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