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由OCAT研究中心主办的“记忆寓”展览在北京开幕。展览主要围绕中国当代摄影中主要运用摄影进入历史叙事的若干案例,来展现从不同角度来探索摄影的多种可能性。从探索个人和家庭历史,到探究历史事件,再到讨论历史中的片段,甚至是反思照片作为历史叙事媒介的主题,参展艺术家将自己视为考古学家,纷纷从不同叙事角度切入,在回顾、改写和重构历史的同时,延伸出他们对更具体、广泛文化的追溯。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何伊宁,对展陈方式的思路做了一个清晰的讲解。他认为,此次展览与我的研究路径有关,以七位艺术家为案例,来讨论叙事,展览有两条隐形的线索,首先,我想通过展览探讨个人记忆、家庭记忆、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社会记忆之间的关联。其次,一部分艺术家们的作品记录了全球贸易的线索,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断地穿插殖民和全球贸易,想要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本次展览以七位艺术家的对摄影的多角度呈现,给我们打开了一条无限的视觉想象。以影像为主的艺术家黎朗,也通过自己的方式,重点讨论了1974年的摄影叙事。五台幻灯机不停的播放390张幻灯片,艺术家在每幅照片上都写了时间,并且以书写的方式,在墙壁上书写了这组影像作品的来龙去脉。以文本、声音、图像三种不同的方式,反映了摄影中的真实与虚构,纪实与记忆之间的某种关联。让我们重新思考摄影中的历史价值。在黎朗的导读中,我们能看到一条青年人从早期摄影探索的心路历程。
艺术家石真以日记文献的展示,记述的是整个家族1872年至1954年间五代人的故事,这五代人中间,有世界发生的事件,比如,乘蒸汽游轮环球旅行,参观巴黎世界博览会,一战二战上层社会女权运动等等。陈旻作品《JATP集合体》,也以承载记忆的装置,以巴黎热带农学园,引申出非洲的原住民殖民化历史问题。另外,董宇翔的作品,是考据大量抗日电视剧,把虚构的电视荧屏图片,与真实文献图片进行重新编辑以后,会表达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思考价值。
最后,展览以两场研讨会的形式,做了全天的一个分享。以在录像艺术逐渐成熟之后,为什么要用摄影来叙事?摄影叙事与文学及电影叙事的共同点和区别有哪些?全球领域内摄影书的流行对于当下的照片叙事潮流是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围绕这些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中国当代碑派文人书法家张克鹏——解读作家张克鹏的书法艺术(组图)
2017年北京美术类专业统考范围
创新之难:教育之弊
朱晓剑:书法的审美情趣不能缺
王南溟:新古典主义与流行书风理论的脉络
风高秋月白——赵夜白绘事有感(组图)
保护开放名人故居需解放思想
朱德群的自由精神
2017上海美术联考上师大考点考场安排
许江:写作是未竟之事(图)
亦戏亦画——孙吉祥京剧人物画(组图)
保护优秀传统要与建设现代文化相结合
日本插画家Katsuo插画作品欣赏(组图)
深圳画院院长忆朱德群:是个厚重少文的人(图)
2017年北京艺术类专业招生实施办法
艺术界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吴冠中 赵无极(图)
“新工笔”热潮能否持久
何桂彦:新水墨何以新(图)
朱德群:现代主义艺术的离去和归来
2017上海美术联考上海理工大学考点报名确认注意事项
2017年上海市美术类专业统考将于12月11日开考
雕塑家的艺术跨界实践(组图)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组图)
孙瀛洲:从古董商到文博大家(组图)
怎样进入“愉快的书法”?
大连民族大学2017年取消艺术校考
朱非书法:谦谦君子的刚正雄壮(组图)
风格琐谈(图)
由“勁”“猛”到“凈”“圓”:張德林的回歸(图)
2017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艺术与设计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