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种绘画融合了西藏传统唐卡绘画、壁画与汉地工笔重彩画要素,又借鉴了西方写实绘画和现代绘画元素,会传递出怎样的视觉感受?当代西藏画家正在用西藏布面重彩画传递怎样的文化意蕴?8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雪域祥云——西藏布面重彩画展”将提供答案。
开幕式现场还举办了西藏美术馆藏品征集启动仪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文联主席扎西达娃,以及冯远、靳尚谊等向正在筹建中的西藏美术馆捐赠作品的艺术家代表、艺术家亲属和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出席活动并参观展览。
本次展览展出了韩书力、余友心、巴玛扎西、计美赤列、边巴、拉巴次仁、次仁朗杰、次旦久美、索朗次仁、德珍、次仁旺加、平措扎西、石达13位画家的54幅作品。扎西达娃介绍,这些作品反映了西藏浓郁的自然和人文气息,是参展画家对高原生活气息与美好理想的深情表达和对今日西藏故事的生动讲述,全面展示了西藏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几代美术家植根高天厚土,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艺术实践,体现了画家们在继承弘扬民族传统艺术和汲取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方面的努力探索。
据介绍,西藏布面重彩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新画种,体现了我国现代美术形式与创作手法上的创新。“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各个方面快速发展,艺术成就尤其突出,随着西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世界也通过西藏的绘画认识了新西藏的面貌。 ”画家余友心的参展作品《腾飞》将灵动的水墨画法与西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牦牛精神”结合起来,他介绍,“牦牛可以在海拔五六千米的地域生龙活虎,生命力非常旺盛,我多年秉持着‘牦牛精神’创作,藏族同胞还送我一个外号‘老牦牛’ ,这相当于我的‘自画像’ 。 ”画家巴马扎西的参展作品《布谷》则充满了解构意味,“布面重彩和西藏唐卡艺术都是在布面上创作的,唐卡表现的是佛像、神像等,我们将其转化为现代人的情感诉求方式” 。 《布谷》对春播中的“二牛抬扛”场景进行解构,将播撒的种子夸大为西藏唐卡艺术中的元素“如意宝” ,充分彰显出对高天厚土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办方介绍,西藏美术馆藏品征集得到了海内外美术界热烈响应与无私捐助,首批捐赠的画作是吴作人、李可染、董希文、李焕民、萧淑芳、张德华、靳尚谊、冯远、潘世勋、李化吉、曹春生、陈丹青、李自力、裴庄欣、景玉书、陆曦(澳门) 、刘国松(台湾) 、林天行(香港) 、尼玛泽仁、徐匡、吴长江、左良、李小可、史国良、于小冬、其加达瓦共26位著名画家的作品。
本次活动由西藏文联主办,西藏美协、西藏美术馆筹建办、西藏美术院承办,也是中国美术馆对口支援西藏文化建设扶持项目。展览将持续至8月25日。
谈美术的心育作用
小学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浅探
关于美术课实施愉快教学的建议
美术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在哪里?
儿童绘画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点滴谈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
层层深入化难为易
浅谈中国画教学
在困窘中生存的高中美术欣赏课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
浅谈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
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初探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
揭开婴幼儿涂鸦和儿童画的奥秘涂鸦解析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以“游戏性”的方式开展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主动学习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课型设计
美育期待:科学表述与具体实施
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美术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探讨美术新课标 浅析体验性学习
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初中美术愉快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