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小型张
自1969年以来,为广泛宣传邮政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万国邮政联盟将每年的10月9日定为“万国邮联日”(1984年改名为“世界邮政日”)。
画像砖上的《驿使图》
上世纪70年代,甘肃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驿使图》,画面上“一骑绝尘”的驿使,堪称中国邮政的标志、形象大使,是我国最早的“快递小哥”。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形象地描绘了大漠孤烟下,古代驿使快马加鞭,风驰电掣赶送文书的急切情景。
作为古老的通信样式,邮驿是古代为传递政令、军情而专设的机构,它既服务于官府,也为平民寄送信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驿使,也即信使,古代专车传递文书叫传,骑马送信叫驿,步行传函称邮。
3000多年前,周代就已有颇具规模的邮驿系统。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络,交通要道上多设有供驿使食宿、换马的驿馆,同时颁行了我国最早的邮驿法《行书律》。汉代的邮驿系统由州、郡、县三级管理,汉武帝曾在河西走廊“设四郡(敦煌、张掖、酒泉、武威)、据两关(玉门关和阳关)”,以便捷传递公文和信件。三国时期,魏国制定的《邮驿令》将“邮”“驿”结合在一起,是我国邮驿史上的首部法规。
邮驿在唐代日趋完善,《大唐六典》记载,各地共有1639个驿站,驿务人员达2万多人。宋代以后,为传递紧急军情,又专门设置了为军队服务的快速邮递体系“急脚递”。清代,全国有官驿1600余处,驿卒7万余名,驿马4万多匹,数量甚是庞大。
然而,随着现代邮政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当下快递业的飞速崛起,曾经驿卒飞驰的邮驿,连同分布各地的驿道、驿站,渐行渐远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以致成为今天弥足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隐匿在浩瀚的诗词歌赋和文物古迹之中……
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古代邮驿,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的文脉内涵、人物形象,却在中华大地上起码留存了千年以上。
1972年初,生活在甘肃嘉峪关市新城乡新城村三组的两个羊倌,在戈壁滩牧羊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处隐秘墓葬。不久,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前往实地勘察,探知了在嘉峪关以东、酒泉市以西近13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散布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220—420年)的地下墓葬群。而据史书记载,公元3世纪,鲜卑族拓跋家族建立北魏政权后,长期统治着西北和北方的内蒙、山西等地区,他们的贵族墓后来大多选址在河西走廊的广袤绿洲上。
1972年4月至1979年,考古人员对这片被命名为“新城魏晋墓葬群”进行了7次不同规模的发掘,涉及墓葬13座,其中8座是砖壁画墓,共出土600余块彩绘墓砖壁画。考古中发现,这些墓的内壁由青砖垒砌而成,墓画直接绘于砖面,大多数画面都以砖为单位,每块砖表现一幅完整的内容,诸如狩猎、放牧、聚会、出行、耕种、酿造、烧烤等富于浓郁生活气息的场景,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科技、民族关系等社会情况,它们色泽鲜艳,保存完好,如同一幅幅丰满、立体的风俗画,为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其中,5号古墓中的砖壁画《出巡图》,阵容庞大,气势恢弘;《驿使图》描绘了一人一马在漫漫黄沙的驿途上,飞奔急递、驿传天涯的场景……如今,它们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已随5号墓整体移迁至甘肃省博物馆西侧地下展厅,复原后对外展出。
画像砖《驿使图》长35、宽17、厚5厘米,米色设底,黑色轮廓线,马身涂黄色,点缀红色斑块,绘于公元3世纪前后,艺术地再现了距今1600多年前西北边疆的驿使,一骑绝尘的邮驿情形,被公认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
同大多数墓砖画一样,《驿使图》绘制之前,也是用筛过的黄土掺和少许胶性物质,在墓砖上抹平为底,然后采取勾填法,以土棕色颜料起稿,以墨线勾勒人物和景象的轮廓,最后填绘赭石、石黄、白、朱、粉黄、灰、浅赭等相应的色彩。
《驿使图》上,形似当今“快递小哥”的驿使头戴黑帻进贤冠,身穿右襟宽袖衣,骑跨红鬃烈马,足蹬长靴,左手举持棨传(过关时的信物凭证)文书,右手紧控缰绳疾驰,驿骑四蹄腾空,一动一静之中,凸显出驿递任务的重要和紧迫。画面中,驿使神情肃穆,面部没有嘴巴,一种观点指出,这是旨在强调昔日邮驿事关军务、政令,保密性强,职责要求必须守口如瓶。那匹马的刻画传神阿堵,尤为精彩:马首高举,鼻阔耳削,目大有神,颈粗臀肥,胸廓健壮,细腿小蹄,筋腱毕露,长尾平甩,尽显宝马良驹快如闪电、急如星火、高速驰骋的英发雄姿。
《驿使图》笔法简洁,线条流畅,画风洗练,融写实和写意于一炉,白描重彩,寥寥数笔,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高度体现了魏晋壁画所崇尚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
《驿使图》出土后,立即名声大噪,一度作为中国邮政的标志参加世界万国邮政博览会,并作为嘉峪关市的城市符号,矗立在火车站广场上,诠释出一种忠诚、负责、守信、高效的人文品格和城市精神。
1982年8月25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原邮电部以《驿使图》为邮票图案(将背景和人物衣服改为浅蓝色),发行了面值1元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票图古朴典雅,边衬大雁底纹,不仅契合纪念主题,而且象征着鸿雁传书的美好寓意,因此面世后深受集邮界的追捧。《驿使图》以“快马加鞭、守口如瓶、不辱使命”的形象,从此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而家喻户晓,广为传布。
1994年,原国家邮政储汇局发行首款全国通存通兑的储蓄绿卡时,同样选用了文化底蕴深厚的《驿使图》作为卡面图案。此后,《驿使图》在中国邮政及其储蓄领域不断续发再版,尤其是覆盖面最广的金融借记卡,走出国门,流通海外,亚洲、北美、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不乏它的身影。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邮票公开发行,票面上使用的依旧是以《驿使图》为主要图案的邮政绿卡,而这也是《驿使图》第二次走上方寸邮票。
抖落历史的尘埃,如果说中国古代兴盛的邮驿,让我们隔着岁月的长河,充分领略到了氤氲浓厚的历史气息,那么,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然成为中国邮政“形象大使”“代言人”的《驿使图》,仿佛从1600多年前的魏晋走来,延续着它过往的使命,为我们传递着来自远古的讯息,一如既往地演绎着“一人一马走天涯”的驿途传奇,尽情地向世界展示着它源自东方文明古国的古典之美、磅礴之力,彰显出我国邮政和储蓄“飞奔向前、安全可靠、信息必达”的服务理念。
湖北工业大学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简介
速写考试高分秘笈,美术生快来收藏吧!
山西传媒学院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简介
西安音乐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简介
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九大美院
湖南工程学院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和学院介绍
北京电影学院设计专业考题汇总
辽宁大学简介
白城师范学院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概况
玉溪师范学院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
江西服装学院简介
云南财经大学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简介
天津工业大学介绍
西安外事学院概况
太原科技大学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简介
河北传媒学院简介
南通大学概况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简介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简介
江汉大学简介
吉林动画学院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