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灰”在高考中的运用
许多初学者经常问我,这种颜色怎样调?那个调子怎么画?有没有一个调色的公式?我一般情况下会画上几笔,告诉他可以这样画,还可那样画,办法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动手去试验,揣摩,总结。曾经有学生拿到一张调色表,如获至宝,我没阻拦他,等他照着这个“宝典”画了一段时间以后,我问他有何感受?他说开始觉得好有效,可后来发现停滞不前了,只会调表里所列的颜色,甚至有时觉得不是自己在画画了。所以说,“高级灰”有很多种,不要固执地认为灰色调全部是用“高级灰”画出来的。有的人不去纠结如何调出“高级灰”的问题转而迷信“高级灰”颜料越多越好,准备了两个大颜料盒把所有能买到的“高级灰”颜色都装了进去,可以不用调和颜色就能画出物象来。等到能辩证颜料“丰富”与色彩“丰富”的问题以后,发现原来自己做了颜料的奴隶。
学习重方法,考试讲技巧。我认为,“高级灰”在高考中的运用的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它的基本特征:动态中的对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作用;微妙的色调变化。考试就当做一次写生训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更有利于绘画水平的发挥,考出优异的成绩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做“高级灰”(国美灰)颜料的奴隶,不盲从不跟风,有自己的见解,做绘画的主体,颜料的主人。
2、如果独特变成了流行,将会趋于平常。当众人认为“高级灰”特别之时,于是一哄而上,都想吸引评卷者的目光,其结果是谁的画都“跳”不出来。就考试而言,时间是宝贵的。不因噎废食,要合理使用“高级灰”颜料。
3、考试卷的画面色调统一,“高级灰”的运用和平时写生训练相同,根据评卷的特点,为加强画面效果,可在大关系上把对比加强一点,在整体上进行经营和控制。比如台面的衬布色彩变化较小,比较灰一点,手法松动;而其上的静物色彩对比大一点,手法明确些,形体严谨些。
4、不要刻意去迎合评卷老师的喜好,要知道,哪几个老师会评到哪些考生的试卷还是未知,所以不要做这种不靠谱的事。
5、因为培养方向,教学体系,地域文化等的不同,有些学校在招考时录取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关注高校的选拔要求,重视考试大纲,但不要刻意模仿某所大学的“画风”。比如近年来“国美灰”已基本形成一种训练和考试的套路,像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样式,搞得很多人在跟风,它充其量算是一种应付考试的模式,和许多流行的事物一样,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新的套路所取代。比如构图大多采用高俯视,衬布的穿插,面积甚至颜色都一定的样式,使得空间深远易拉,颜色简单易调,加上配套的“国美灰”颜料,很快就能画出漂亮的灰色调来。可是,千画一面,统一到快成标准化考试了。又比如物象的外轮廓,有一种叫做“破边”的画法,外形毛毛的很不明确,如果处理恰当效果不错。也有不少人一味的毛下去,没有区别的平均对待,认为是色彩突破外形的束缚,是一种高层次的表现技法,殊不知那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结果。不错,色彩表现手段有一种叫做以色破形,它靠的是色彩的张力,可以突破边线轮廓,而用色彩直接塑造形体,轮廓有实有虚,甚至消失,但不是所有物象都如此简单处理。也有以形为主以色为辅的表现手段,如古典油画静物和中国工笔画,有着严格界线约束。还有一种常用的形色结合的表现手段,形体结构严谨,色彩作为主要绘画语言,充分体现出以色传神的重要作用。
不要去猜测考试的题目,至于四处打听更是枉费心机。想走捷径的本质是投机和懒惰。经过刻苦的学习,基础夯实了,水平提高了,根本无须操心考试的问题。分清考试和学习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绘画目的,向老师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前辈大师学习。在色彩写生发展历程中有这些色彩大师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已经发现了条件色现象,虽然《蒙娜丽莎》声名远扬,但她在色彩运用上还是固有色观念下的明暗画法。后有威尼斯画派的提香已开始懂得以色塑形。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将形与色的发展推向又一个高峰。夏尔丹是18世纪法国孕育出的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同时,他也是西文美术史上的静物画巨匠之一,他的画能赋予静物以生命,给人以动感。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突破了当时流行的古典学院派千篇一律的棕色调画风,对色彩的动态对比关系进行了探索,就色彩表现力而言比当时著名的安格尔更胜一筹。安格尔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色彩处于次要地位。同时期俄罗斯画家列维坦在风景画中用色彩谱写心灵之歌,成为一代“抒情大师”。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将“高级灰”的动态对比,和而不同的色彩关系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有塞尚、修拉将以色破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是20世纪的灰调大师,以微妙的“冥想”式静物画著称。
6、要有独立的治学精神,不因流行时尚而迷失方向和自我。夏尔丹当年没有去画世人认为高级画种的肖像画和历史画,而是选择了在学院体系中被认为低级的静物画,不事张扬,质朴而写实,终于成为一代色彩大师。色彩的运用能做到和而不同,作品定能脱颖而出,大学离我们还会远吗?做人,能做到和而不同,离成功还会远吗?
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
融诗寓画美术教学初探
表扬要适度--美术教学反思
《图形的联想》教学反思
世界文化视野中的楚美术
关于备课——快乐准备 快乐教学
用真诚的爱心换取孩子们的信任
《瓶子变变变》教学反思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美术教学方法的反思
美术教学的一点反思(暑假作业二)
用心和学生“对话”
创设愉悦的美术教学
二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美术教学计划
美术教学反思(三)
美术教学反思
《献给教师节的画》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正确评价美术作业
揭开婴幼儿涂鸦和儿童画的奥秘涂鸦解析
三年级美术欣赏反思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点滴谈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你的家 我的家》教学反思(二)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
《你的家 我的家》教学反思(一)
《乌龟滚下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