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
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
(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
2、老师归纳: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的电脑美术作品。”
3、欣赏图案,复习 “复制、粘贴”。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 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
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
师:“刚才两位同学复制出了小猫,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复制出很多很多。请看老师制作的两张作品。”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师:这两张图案就是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制作的,漂亮吗?你觉得这两张漂亮的图案纸像什么?
学生发言:象包装纸、象桌布、象花布、象地毯、象窗帘……
二、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作品上的图案,图案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是否发现它的规律?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
(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
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
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三、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老师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
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2、学生实践
A、作业:运用所学方法,画一块花布。
B、学生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作画,大胆创意图形。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C、学生保存作品。(个别学生不会保存的可让学生相互帮助或老师帮忙)
三、作品展评
1、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图形是否有创意?排列是否有规律?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运用得好不好?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四、时装制作和表演
师:“我们设计的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制作成很多东西!老师现在就把这两张花布(西瓜和小猫图案)制作成两件衣服好不好?”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
(激发学生兴趣,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与应用)
马夹、裙子
师:这是两件是什么衣服?哪位同学想穿穿这件新衣服?(让学生轮流试穿)“穿上这件衣服感觉怎样?在电视上有没看过时装表演?能不能学走模特步把你这件“马夹”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时装秀表演:
A、让6-8位学生轮流穿上“马夹”和“裙子”,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绕教室走一圈!
B、分组比赛:男同学穿“马夹”、女同学穿“裙子”比比谁走得最精彩!” 评出优胜者,掌声给予鼓励。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机,摆放好鼠标、键盘、凳子。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会动的玩具”系列,通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
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
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导入阶段
一、 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
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
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
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
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
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思考:课前,师生应准备一些废弃的材料。教学中,教师应展示一些会游的玩具,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重点应启发学生,如何使玩具游起来。课堂的组织形式,可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商讨、制作。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并提醒学生要认真画好草图,并注明设计的意图。作业完成后,可将玩具放在水中游动,比比谁的玩具设计、制作得更好。
第19课 光的魅力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光有自然光,如太阳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烛光、灯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光,其实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衬下,艺术作品才会显得更加生动迷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
·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
教学过程:
一、 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讲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玩偶、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 “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第二节
一、 启发思路:
教师归纳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同学讨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完成作品。
二、展示光的魅力:
作品完成后,可举办一小型的展览,展示学生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提醒同学在展示作品时,要注意用电与用火的安全。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主要是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此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制成课件。
·谈谈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
教师把搜集到的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等各种图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增强学生对我们祖国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
二、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方法。
1. 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墓俑?人们为什么要造它?你知道的墓俑有哪些?
2. 看书上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介绍。
3. 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文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以及了解这些兵马俑在秦始皇陵墓周围所起到的作用。
第二节
本节课在网络教室上,鼓励学生正确上网自学习。
一、上网学习:
利用电脑进入人民画报网 网址:www.rmhb.com.cn 点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再选择“秦始皇兵马俑”,电脑上就会出现秦兵马俑的多幅图片,当鼠标指向某一幅图时,就会出现与此图有关的文字介绍。引导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进行欣赏。
二、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每一组同学向大家展示、介绍一幅自己搜到的秦兵马俑的图片或文字,
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对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以及主要发展过程作一了解。也可以鼓励学生了解有关“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目前已经有多少处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美术生在画画过程中,所要学习的几种应变能力
2013年中央戏剧学院美术校考考题
2013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三招妙解色彩学习中,画面“粉”的情况
2013年淮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安徽省艺术类招生投档录取情况表
2013年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东南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北京城市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美术高考常用素描作画技巧齐分享
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美术校考考题
2013年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0年东北林业大学美术专业考试题目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美术校考考题
201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辽东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武昌理工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武汉科技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美术高考速写提高的四要诀 把握好人物的比例和动态
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了解动画类专业考试形式与内容 做好提前准备
2013年燕山大学美术类专业校考考题
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校考考题
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山西省艺术类招生投档录取情况表
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甘肃省艺术类招生投档录取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