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巧置换
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1、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 “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
(1)、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
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
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
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第2课:自画漫画像、
问题提出
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教学目的
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请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漫画肖像作品,建立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探究体验:
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
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分析图片:
1、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2、漫画肖像有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
教师小结: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是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
4、抓自己的突出特征。
5、结合欣赏教材爱因斯坦漫画像“漫画”过程图示,引导学生了解既要夸张人物外形特征,又要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夸张。
6、教师自画漫画像,解决夸张变形问题。
教师便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夸张变现,使学生创作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实践:
教师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抓自己最主要的特征。
四、成果展示:
对于优秀作品及时展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教学难点: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反思
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了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学习效果不错。
第3课:漫画与生活
问题提出
漫画的功能有哪些?
教学目的
1、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4、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欣赏图片
二、探究体验:
1、结合漫画作品与课本解释漫画: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
2、漫画的功能有哪些?课本的图片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本图片,向学生做系统的介绍漫画知识。
(1)、 立意:
结合课本图片边举例边分析,漫画来源于生活。
如何立意:正确、明确、深刻。
(2)、漫画的功能有讽刺、歌颂、传播、娱乐等功能。
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学生一幅画往往是由几种表现手法构成。
(3)、 文字作用:使画面主题更明确、深刻。
教师小结:
对于“无题”漫画进行分析:换面一斤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而含蓄幽默。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多样。
四、成果展示:
采取班级画展形式展示,评价重点落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
板书设计:
3、漫画与生活
表现形式:单幅 表现手法:讽刺、歌颂、娱乐、 组成部分:漫画
多幅 宣传、夸张、巧合 文字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总结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了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通过漫画创作,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素质。
第4课:身边的风景
问题提出
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教学目的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安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
二、引入课题:
1、请学生看书p8——9页后回答教师问题:
(1)、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2)、你能说说画家是如何用线条表现事物特征的吗?
2、学生回答。
三、新授:
(一)、讲解线条的造型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把方凳后,提出游戏规则:
那位学生能不画椅子,最后还要把小老鼠画出来?
2、请几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画出来。
3、探索问题 :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分析那位同学的思路符合游戏要求。
4、教师演示:
播放课件。
5、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四、学生自由创作:
到生活中去观察、体味,选取美好而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景画下来。
五、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六、小结:
线条的造型作用。
七、课后拓展:
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表现同一风景的早晨和傍晚。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条记录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线条的造型功能。
教学难点: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线条表达情感的作用。。
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写生习惯。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了发现美的能力。
第5课: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问题提出
你能说出这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椅子吗?
教学目的
1、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
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师生看 (飞机起飞的情景),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2.看雪景,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
二、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和图片(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课件,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1.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
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四、欣赏评述:
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总结反思
在活动中,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段。学生能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从而增强了学生表现的能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第6课:操场上
问题提出
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教学目的
1、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3、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激情导入:谈话,操场上同学们都在做哪些游戏和运动?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
三、欣赏:欣赏图片上的人物动态,了解如何组织画面构图。
四、自由探究:
1、分析人物的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2、在画面色彩上,突出表现主题物。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构图的,以及色彩的运用等。
2、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六、课后拓展:用拼贴等立体的方法表现一幅操场上的画面。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表现不同动态的人。
教学难点: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总结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并能尝试着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进行构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并促进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
第7课:盘泥条问题提出
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过程设计
一、作品赏析:
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范品等形式, 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一盘泥条。
二、探究:
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自己尝
试搓泥条、盘泥条。
三、发现问题,质疑解疑:
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第一步、搓泥条:
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 以防泥条断裂;搓泥
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第二步,盘泥条:
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盘条时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会立不稳;如果泥条较干则适量涂上泥浆或粘点
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盘筑时有可能出现下塌的现象,每连续盘几圈要稍作停顿,待稍干后再盘。
四、掌握技法,盘条成型:
第一步,搓泥条;
第二步,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绕造型,可以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根据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无:如制作器皿,则需将泥条盘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猪就无需底板,直接将泥条叠圈即可。
第三步,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或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
五、欣赏评析,交流感受:
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
六、拓展思维,鼓励方法创新:
盘条的技法有很多种,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绕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陶艺作品,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束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要领,体会玩陶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并制作陶艺作品。
总结反思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主尝试、探究、质疑,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了制作要领,体会到了玩陶的乐趣,并获得了身心的愉悦感及自我创造的成功感。
第8课:瓶子巧装饰
问题提出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瓶子?
教学目的
1、 通过想象和创意,把瓶子装饰成新的形象。
2.、能够通过独特的观察和想象,做出有特色的作品。
3、 愿意发现身边废弃物品所隐含的审美价值,并能够通过想象和制作使之实现。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有一个可爱的伙伴想和同学们交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师拿出礼盒,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2、师不急于揭开谜底:究竟是什么宝贝呢?我请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
师:你摸到了什么?大声地告诉大家!
3、师拿出瓶子:漂亮吗?今天米老鼠送给我们的礼物是
6、师引导观察瓶子外形,并了解瓶子各部分的名称。
二、剪出装饰材料。
1、去米老鼠家欣赏各种各样的瓶子。(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瓶子,师引导观察形状)
2、喜欢米老鼠家的瓶子吗?我也喜欢。
3、师按对折剪法演示步骤(1)画(2)剪
4、学生试着用对称法剪出一个自己设计喜欢的瓶子形状,师提醒注意大小适中,不要浪费材料。
(学生剪,师巡视指导)
三、美化瓶子:
1、和米老鼠比瓶子(课件演示不同瓶子)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些点、线条、图案、人物等装饰瓶子,(出示几幅学生作品)别班小朋友用画的方法做了漂亮的瓶子,你们想做吗?
2、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瓶子?
3、学生小组合作美化瓶子,教师巡视指导。
4、先做好的展示在黑板上。
四、游戏评价:
1、互相赠送瓶子作品。
2、师当记者随机采访几个同学,夸一夸自己得到的礼物。并提出建议。
五、拓展创新:
我们还可以用许多更奇妙的材料和方法做漂课瓶子,课后试着制作一个更漂亮的瓶子。也可以把家里的瓶子装饰一下,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针对一个瓶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想象,联想出不同的形象。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废弃物品所隐含的审美价值,通过想象和创意,把瓶子装饰成新的形象。
9、以墨代色
问题提出
你们知道什么是国画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中国画的以墨代色。
教学目的
1. 运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 尝试调配深浅不同的墨色,培养学生对墨的表现能力。
3. 尝试大胆用墨,创作一件墨色变化丰富的作品。
4. 了解祖国绘画艺术,能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兴趣。
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国画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中国画的以墨代色。
(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出示课题)
二、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1. 出示课件,国画图案,直观感受国画艺术特点(边欣赏边讲解)。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水墨世界,去感受一下国画的魅力。国画又称中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国画以其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表现其特殊意境,挥发着作者的主观情趣和感情。
2. 同学们对此国画作品中的荷和照片中的荷,说说你的不同感受,画中墨的深浅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 引导学生从欣赏中体会墨色的不同,导出墨分五色。
自古以来就有墨分五色之说,焦、浓、重、淡、清五色(出示图片)。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 认识国画中的墨色。
讲解墨的五色: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玩墨。感受一下墨分五色之说。学生在墨中一次一次加水调配出丰富的墨色,一次次自己涂抹体验。
2. 认识国画的笔法。
教师示范,执笔方法和笔法(中锋、侧锋、逆锋)。
四、尝试运用简单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老师及时鼓励学生应大胆用墨,敢于尝试才有成功的机会。
五、师生共同点评。
以鼓励为主,与学生共享用墨色挥洒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墨色的表现能力和大胆用墨创作作品。
总结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上,我介绍中国画的技法——涂、抹、点、染的墨痕在宣纸上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添上几笔就有了生动的形象时在宣纸上运用了学生学过的甩色、点色、涂抹等用笔用色技法作画。画面顿时产生了丰富的色彩变化,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再用墨线随意画几笔线条,一幅色彩明丽、画面生动的中国画跃然纸上。学生觉得既神奇又好看。在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的趋使下学生急切地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
10、看大戏
问题提出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中国的戏曲吗?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基础知识,感受祖国传统的戏曲艺术。
2、在西区欣赏中感受戏曲的艺术美,提高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3、能够以水墨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感受。
4、欣赏脸谱艺术,并能够大胆的进行艺术创作。
过程设计
(一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中国的戏曲吗?
放课件京剧《三岔口》片段。
二、了解戏曲形式:
“你们收集到了哪些有关戏曲的资料,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
1、 在我国都有哪些戏曲形式呢?
2、介绍中国的戏曲艺术有京剧、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川剧、秦腔等300余种。
3、戏曲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的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解释厨人物的年龄、性格、气质等综合特征。脸谱有事一种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三、欣赏:
1、放课件,欣赏水墨形式的作品让学生谈感受,在围绕怎样用水墨的形式去表现戏曲人物等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观察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欣赏学生的水墨作品。
2、交流和选择自己想表现得内容,让学生讲讲戏曲人物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确定要表现得内容。
四、造型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
(二课时)
一、 展示自己收集的脸谱工艺品,大家一起欣赏。
二、 放课件,一起欣赏,了解戏曲脸谱的起源、分类等知识。
三、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脸谱谱式和色彩的运用。
四、 分组讨论。
五、 学生创作。
六、 作品展评。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中国戏曲基础知识,感受祖国传统的戏曲艺术。
教学难点:能够以水墨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感受。
11、搭座塔
问题提出
看图片,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教学目的
1、通过画制作塔,掌握塔建筑的特征,感受塔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
2、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井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新课:
(1)、拼摆游戏:在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图片,请用2分钟的时间摆一摆,看一看哪组能拼摆出塔。
(2)、说一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
(3)、教师板书:塔
(二)、新授:
1、学生说说见过什么塔,出示带来的关于塔建筑的图片。
看图片,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学生用图片拼摆:看看圆形、梯形、长方形、半圆形分别可以做塔的什么部分。
2、现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名塔,打看书第26、27页。
(1)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
(2)分组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如塔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材料也非常丰富,像应县木塔是最高、最古老樟木结构的纯木塔,没有用一颗钉子。这些塔由于建造的时间、地点、材料及结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
4、请学生分析塔的基本形设计及绘画的表现方法。
(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怎样让塔更美观?用什么方法?
5、布置作业。
作业:可以设计一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
要求:画面饱满,设计新疑,可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2、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线性材料的特点,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性材料搭座塔。效果不错。
12、喂,你好
问题提出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电话的重要性呢?
教学目的
1.用设计图的形式设计一部电话。
2.了解电话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
3.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4.感受美术设计活动的乐趣。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最近我们进行了一场消防知识的演习,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
教师:在这次演习中,同学们都能够沉着冷静,安全地逃离火场。不过,为了避免火灾的迅速蔓延,我们还要 (做打电话的动作)。
二、电话与发明:
教师: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感谢电话,而且还要感谢一个人!
大家议论纷纷……
教师:其实,在电话没有出现之前有很多人都在为之努力,他们也在不断的试验。贝尔吸取了前者的经验做了很多的改进,最终发明了电话机。所以说我们不仅要感谢贝尔,同时也要感谢那些为电话的发明做出贡献的人们!
教师:187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问世了。瞧!(出示图片)。这部电话机的结构非常简单,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木质电话听筒构成,里而有两块磁铁,一个电线圈和一片薄铁片,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效。
三、交流资料,加深感受。
这部电话机很有趣,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电话是怎么用的。(展示一张双方通话的漫画图片)。它的听筒和话筒是分开的,通话的时候要把听筒取下来放在耳朵上,再对着话筒说话。
教师小结。
四,欣赏图片,交流引导。
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话的性能也越来越好,功能也越来越多,在造型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话有哪些有趣的外形?
教师:你们见过哪些有趣或者有个性的设计呢?
五、启发思考, 激发灵感。
教师:如果我是一位老人,眼睛花了,看不清楚,你会为我设计一部什么样的电话?其实创造来源于人们大胆的想象,你们看,许多的设计师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想象(展示几种概念电话的设计)。大家看出这款手机有什么特别之处了吗?新 -课-标- 第-一-网
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部电话,你可以为特殊人群设计一部有特殊功能的电话,也可以设计一款有个性的电话。
在设计的时候你要考虑到电话的造型、功能以及色彩等万面,希望能看到你们有个性的电话设计图!(展示一张学生作品),针对你的设计可以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六、学生开始创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
1.设计繁琐,提示学生要考虑到电话使用的方便快捷。
2.功能设计:提示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突出与众不同的功能。可以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
3.外形设计:提示学生外形设计引起大家注意的因素之一。
4.说明文字:文字内容要简洁明了。
七、展示创作,介绍创意。
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一节课我们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一部电话机,看看谁设计的电话最有创意。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电话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13、电子贺卡
问题提出
大家在节假日里,有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过贺卡?
教学目的
1、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学会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
2、学会插入艺术字。
3、掌握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学会修饰文本框的格式。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展示贺卡)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师:那大家在节假日有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过贺卡?
师:老师发现,如果要给自己所有的好朋友送贺卡,得花不少钱呢,对不对?生:(略)
师: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种既节约又环保的方法,(展示课题)制作电子贺卡。
二、新授:
1、页面设置:
师:看老师手里的这两张贺卡,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师:对了,如果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要确定它的大小,制作电子贺卡也一样,我们通过页面设置的方法来设定纸张的大小。
教师演示操作: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页面设置”命令。
3)、选择“纸张大小”选项卡,设置合适的大小。
4)、设置合适的页边距。
2、贺卡内容:
任务一、首先插入图片(剪贴画与来自文件均可),美化图片。然后自己探究如何插入艺术字与修饰艺术字。
1)、插入剪贴画中的图片。
2)、利用菜单“格式”命令修饰图片。
3)、利用图片工具栏修饰图片。
4)、插入艺术字(祝福语)。
5)、利用“格式”—艺术字命令修饰艺术字。
6)、利用“艺术字”工具栏修饰艺术字。
7)、适当调整图片与艺术字的位置。
8)、删除多余的图片与艺术字。
该部分的操作比较的琐碎,教师无需面面俱到,可以边做边讲,适当的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来给其他同学演示操作。
任务二、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与插入图片,并修饰文本框,美化版面。
1)、插入水平文本框和垂直文本框。
2)、输入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字。
3)、调整文本框的位置。
4)、修饰文本框。
5)、插入图片,调整大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作个别辅导,鼓励先进生帮助后进生
3、美化贺卡:
师:我们知道贺卡不仅要图文并茂,而且要布局合理,图片与文字的色彩协调一致,才能充分表达主题。
师生讨论哪些地方还需要调整?
自选图形的颜色、文本框的格式等。
(自选图形和文本框在颜色的设置方面,操作相似)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如何来设置自选图形的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并演示操作过程。
师:好,下面请大家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完成不了的操作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操作。
三、小结:
师:今天,大家都做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同学的作品,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讨论评价。
师:那么,大家今天做的贺卡想送给谁呢?
学生回答。
师:好,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电子贺卡。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插入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方法,掌握图片与艺术字格式的设置方法。
总结反思
学生均以掌握了插入图片的方法,以及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同时,还学会了插入艺术字,并掌握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以及修饰文本框的格式。学习效果不错。
14、木版年画
问题提出
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
教学目的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
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
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
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制版技术。
教学难点:学会拓印方法。
总结反思
本课的前半部分是民间木版年画赏析,介绍民间版画的色彩搭配原理,后半部分则是介绍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由于版画的操作形式符合小学生游戏心理的需要,故学生比较喜欢。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木版年画的形式特征、色彩搭配的特点,以提问式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落实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木版年画的制作实践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漏版制作法和纸版制作法,学生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延边大学2016年艺术类成绩查询时间3月下旬
长春师范大学2014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
2016年江西艺考人数2.7万,美术生1.8万
延边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考试科目表
美术联考中素描常见问题分析
2016年延边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2016广西艺术统考安排 部分专业铅笔答题无效
重庆三峡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统考录取分数
延边大学艺术类专业培养目标与主要课程
西京学院2015年各省艺术类录取分数线
2016年山东省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美术联考和美术校考单招如何应对?
单个色彩静物的画法详解
延边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考试科目
【高考政策变化】2016年江西艺术类出省投档文化线提高40分
2016湖北美术高考考生颜料先试用试卷要烘干
延边大学2016年艺术类网上报名注意事项
2016四川美术联考打印准考证 考生人数29529名
2016年福建高招艺术体育类统考中旬开考 考生须签领准考证
美术联考中人物速写需注意的要点
2016年山东美术统考16日上网打印准考证 艺考分11个专业
2016年湖南艺术类专业校考报名规定
西安美术学院2015年美术类专业校考考试题目
2016年江苏省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即将开始
2016年福建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省级统一考试工作的通知
2016年山东艺术生文化课分数线划定办法
2016年山东艺考政策全部出台
2016年四川省美术类29529人参加统考,12月5日开考
长春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