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教案 > 小学美术教案 > 教科版小学艺术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艺术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查字典美术网 2016-03-18

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第十二册包括八个单元,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六年来对艺术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本教材的编写思想突出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教师教学的灵活主动性,从我们生活周围取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感受到美的存在,拉近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本教材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学生的美术的各项门类,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本教材的活动方式呈现了开放性,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体验教材的兴趣性。该教材还融入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体验到集体的凝聚力。本教材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美术的基本素养,在活动这一显线中,融入美术的基础知识这一隐线,还体现了人文性,与多学科相联系。

教学重点:

将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

教学难点:

将美术知识、技法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注意学生对人文的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了解油画、装饰画、图案设计、手工制作、青铜器等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学习美术常识和绘画、雕刻、设计等基本技能,给学生大量的想像空间,同时从中学到人文文化。以学生的兴趣,和对美术的认识为出发点,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想象创造力,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正确、多元化的评价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会团结合作精神,初步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 容

第一周第一单元《珍贵的友谊》

第二周第一单元《珍贵的友谊》

第三周第二单元《镜头里的奥秘》

第四周第二单元《镜头里的奥秘》

第五周第三单元《铸造永恒》

第六周第三单元《铸造永恒》

第七周第四单元《俄罗斯风情》

第八周第四单元《俄罗斯风情》

第九周劳动节放假

第十周第五单元《生活需要幽默》

第十一周第五单元《生活需要幽默》

第十二周第六单元《红与黑的艺术》

第十三周第六单元《红与黑的艺术》

第十四周第七单元《艺术家的故事》

第十五周第七单元《艺术家的故事》

第十六周第八单元《艺术档案夹里的往事》

第十七周第八单元《艺术档案夹里的往事》

第一单元 珍贵的友谊

单元分析 :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历经六年的学习时光,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就像刚出芽的幼苗,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毕业之际,面对即将离去的母校,面对即将迎来的中学生活,孩子们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留恋的,而明天饱含着孩子们的期望,所以《珍贵的友谊》单元的设置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单元共两个课题:《同窗友谊》、《友谊地久天长》美术方面的要求是运用自己学过的并且喜欢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或绘画表现友谊的美术作品。

课题一:同窗友谊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的范畴,按照学习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美术知识,选择喜欢的材料和工具和全班同学一起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运用平面设计的知识设计留言册页,同学之间互赠毕业留言册页交流情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利用图形处理软件,使学生使用电脑软件设计制作毕业留言册页。二、教学教学目标

◆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母校纪念留言板,设计毕业留言册页。

◆在设计活动中能表现出创意,能有意识地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

◆体验即将毕业时与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

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围绕“走向明天“这一主题,展开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需求,合理地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设计与装饰。

“活动一”的教学可采用以下过程:畅谈感想——讨论方案——欣赏评述——探究方法——设计制作——展示交流——赠送体验。

在设计形式上应从已学的知识(如已学的绘画、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形式)中迁移借用,让学生主动思考、选择,方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创造性的发挥。而在“展示交流”的集体组合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留言板进行整体上的适当装饰,与学生进行构成上的调整。最后,为了使本活动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举行一个正式的赠送仪式或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使美术教育的情感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由于“制作毕业留言册页”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持久的发挥,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

“活动二”的教学可采用以下过程:欣赏感受——观察分析——创造表现——畅谈互赠。在小小的留言册上,学生可剪贴上照片,可画上图画并写上姓名、生日、电话、地址、兴趣爱好以及对同学的美好祝愿。这几个栏目虽然固定,但教师可通过“观察分析”这一步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巧用心思,发挥个性。

“活动三”的教学实施时可采用以下过程:情境演绎,激发兴趣——深入感知,巧妙联想——尝试制作,探究方法——欣赏作品,创造表现。这一活动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多尝试操作,大胆创新。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这一环节去积极发现、思考制作的方法,使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由于学生所选的材料不同,设计思路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制作方法,教师没有必要事先示范制作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而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现学生制作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就制作中出现的普遍性技术问题,进行适当的示范。

教学准备:

本课学习内容要准备的学习用具比较简单,教师可在课前鼓励学生自主了解、关注有关美术字、留言板的知识和形式,然后提示学生根据学习所需准备相应的美术学习用具。教师准备背景音乐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成长的有代表性的照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畅谈感想

1.播放歌曲《上学歌》、《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前刚入学时的情景,谈谈即将毕业的想法、感触。提供背景音乐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成长的有代表性的照片。

2.讨论: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活动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呢?

3.小结:可以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 片

二、欣赏评述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进行适当讲评。

探究方法 1.欣赏各种美术字。

2.欣赏设计独到、美观的签名。

3.小组讨论: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你比较欣赏哪一种创意?

4.学生以“留言板”为例,尝试设计。教师点评反馈。

创意:是否有新意。

字体:是否美观。

字形:大小是否合适。

色彩装饰:是否具有艺术性。 提供美术字图片。

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三、设计制作 1.思考:你准备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关于自己的名字,你有什么样好的设计构想?

2.比较欣赏:同一名字的几个不同效果的名字设计。

呈现作业要求: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学一起来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

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

提供背景音乐。

展示交流 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名字剪贴在留言板上,组成一块班级留言板:

3.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

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

四、赠送体验

配合班主任开展“走向明天”的主题班队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将“母校毕业纪念板”赠送给学校大队部。

札记:好像学生还没有进入即将毕业的状态,对于设计毕业留言板热情不高。看来本课应放到最后一个月进行。

课题二:友谊地久天长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两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欣赏凡高的名画《向日葵》,体会画面中蕴含的凡高和高更的友谊。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画一幅象征友谊的向日葵。二、通过欣赏表现友谊的绘画、雕塑、书法作品,以“友谊”为主题进行创意并把作品存入艺术档案夹。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表现友谊的绘画、雕塑、书法作品,体会作品中是如何表现感情的。

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画一幅象征友谊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凡高的代表作、各类表现友谊的艺术作品等。

课时:2课时

第一节

一、欣赏评述,听故事

1.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出示教师提前寻找到的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校园网中学生对《向日葵》的评述文章:

六、一班学生欣赏、评述文章

向日葵(油画)凡高(荷兰)

《向日葵》

六、一 杨 雪

我,一朵蛋黄色的向日葵,朴实、简单。我向着阳光而开花,我喜欢阳光,我也是黄颜色的,这都代表光明!

也许哪天我会死去,只留下枯黄的花瓣,但我要在活着的这几年里努力开放!我有许多兄弟姐妹,我们都插在同一个黄色的花瓶里,有些花的花瓣都掉完了,有些都仰不起头来,我是最小的一朵向日葵,它们说我还有好多漫长的路要走,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过程……

如今我也长大了,也有好多花瓣掉落,现在我已经不在拥有阳光,也不是最小的向日葵了!

我很高兴凡高先生的画上永远留下了我们的模样。勇往直前

六年级一班 郑馨格

当我欣赏了著名画家凡高所作的油画——《向日葵》一画后,使我深受震动。

那纯朴而又不太起眼的向日葵竟然被他描绘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啧啧称赞。向日葵的那种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向阳光进发的精神与品质都被他用画笔与颜料勾画出来,使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

这幅画最吸引我之处莫过于那如同火焰的花瓣,像太阳,像火球,让人充满莫大的希望与阳光。

伟大的画家凡高真不愧是一名举世闻名的大师啊!他的那种勇往直前,充满希望的画面,让人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力量。

向日葵

高如心

我奉命来采访凡高先生。

走进凡高先生的工作室,只见他正在专心的画一幅画。见我来了,他忙停下来。我怕影响他的思路,就请他继续,我随便。他继续画,我在他的工作室里东走走西瞧瞧,看看这看看那。他画了几副画:画了太阳,画了月亮,画了蓝天,又画了白云,画了草地,又画红花。

再看看凡高先生,他正在画一盆向日葵,很美很美,画面是菊黄色的,因为凡高先生十分喜欢桔黄色,所以,他的画面是桔黄色的。

我不想在打扰凡高先生工作了,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伟大的画家——梵高

六年级一班 黄婉璐

我来到荷兰,来到梵高的工作室外,梵高正在画一幅向日葵的画,我走进梵高的工作室,我看见他正在用黄色和桔黄色在加背景,他画完后。我连忙说:“梵高请给我签名,能不能给我衣服你的作品?”梵高不加考虑的给了我。

我从七幅画种选择了梵高的向日葵,有几个原因:(一)梵高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二)梵高的画非常有特点。(三)梵高的画非常好看。(四)黄色调让人看起来非常舒服和温柔。带跟我们光明,温暖。

谢谢,梵高先生!

2. 关于这幅画,其实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看书,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书上关于凡高和高更有意的小故事。

3.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体会画面中所蕴含的情感。

总结: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高更的友爱。

二、把爱寓于画中:

提问:如果现在让你来画向日葵,你打算怎样表现呢?

师:如果改变向日葵的颜色,感觉会怎样?(利用电脑把向日葵变成绿色调。)

学生谈感受。

比较近似色与对比色搭配给人的不同感受。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学生谈色彩的象征意义,以及对不同色调的感受

作业要求用凡高《向日葵》的构图、造型为素材,尝试重新命名,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改画《向日葵》。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三、把爱展示出来

展示作业,由作者本人讲述一下自己是如何表现情感的,准备把这幅画送给谁。

第二节

一、动画里的友谊

课件出示迪斯尼动画片《The Fox and the

Hound》,提问:你知道这部迪斯尼动画片的名字吗?知道其中感动人的故事吗?你对影片所表现的动物之间的友谊有怎样的感受?

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看过的动画片里是如何表现友谊的。

二、品诗画,话友谊:

1. 欣赏宋代画家马远所画《踏歌图》(局部)及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赠汪伦》,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诗人与画家是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友谊的。

2. 欣赏当代雕塑家潘鹤所作大理石雕塑《当我长大的时候》。

学生讨论、分析这幅作品是如何把人物间的亲昵感觉表现得如此自然的。

四、知识积累表友谊:

你还知道哪些表现友谊的诗句?

作业要求:

选择绘画、诗歌、书法等形式,以友谊为主题进行创意并把作品存入艺术档案夹。

作业展示。

札记:歌颂友谊的诗词文章学生从语文课本里学了不少,所以在选择素材方面比较省力。但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如何构图难度较大,以欣赏法和比较法解决效果比较好。

第二单元 镜头里的奥秘

单元分析 :

本单元包括《定格瞬间》和《让“音画”活起来》两课。

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电影的发明、发展以及电影的有关知识,最后美术方面作业的落脚点为设计绘画电影海报。

课题一 定格瞬间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电影的发明、发展以及电影的有关知识,并从拍电影时的场记板引出电影的拍摄过程。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与交流来了解电影的发明、发展以及电影的有关知识。

2. 从研究拍电影时的场记板时作什么用的了解电影的拍摄过程。

教学重点:

电影的发明、发展及有关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途径自学习与交流。

教学准备:

有关电影发明、发展的短篇介绍、课件。多媒体播放系统。

课时: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看电影:

通过电脑课件观看最早的无声电影、初期的有声电影、黑白片和彩片,后来的电影发展的剪辑,感受和体验电影的发展。

二、了解电影的发展。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二)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

(三)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

苏联的著名电影大师谢盖爱森斯坦是无声电影时期为蒙太奇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

1924年,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罢工》,创造性地使用了杂耍蒙太奇,把沙俄军警屠杀工人镜头和屠杀牲畜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现,造成了怵目惊心的隐喻。

(四)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有声电影从问世到推广,大约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原因有认识上的、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特别是一批有名的电影艺术家,留恋无声电影时期的美学原则,过多挑剔了刚问世的有声电影的一些弱点。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家对声音控制运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录音设备、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声电影才得以正常的发展。

(五)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

(六)1960年至今,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展

三、电影小常识

问:拍电影时总有人拿一块板,然后导演说“action”,那人就把板上面的木条敲下去,这个东西派什么用?为什么一定要敲一下?可不可以用纸头替代?或者不敲一下可不可以?

总结:拍电影时前面的一块黑色条纹的板叫做“场记板”。

作用有三:

一是作为每一段胶片的开头标记,便于剪辑时候识别;

二是利用打板的声音确定准确的声像定位,是后期音效编辑的开始点。

三是服装化妆道具等其他职务人员区分特定镜头的依据,避免不同时候拍摄的镜头在细节上的瑕疵,从而避免细节上的硬伤。。

四、小组建交流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电影知识。

札记:学生对电影知识很感兴趣,但现在到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好在学校以前请放映队来校放过电影,学生亲眼见识过放映机,所以对电影的放映还比较了解。

课题:让音画活起来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电影的音效制造,以及电影的“活动”原理。

教学目标:

1. 比照动画片的原理了解电影放映机的构造和放映原理。

2. 了解电影中的音效制造,尝试着做简单的声音效果。

3. 了解蒙太奇电影表现手段。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影中让声音、画面动起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动画书

学具:纸板、金属盆等可以制造音效的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从动画走进电影

在二年级时我们专门学过动画片的制作过程,谁还记得?

回忆关于动画的制作。

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电影。都是通过电影放映机放出来的。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影放映机的构造与原理。

课件出示电影放映机

电影放映机是把电影胶片上的各个画幅连贯而又等速地反映在银幕上的机器。电影放映机一般由输片、动力传动、光学、还音和电路五大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二、电影中的音效

在电影行业有这样一句话:“电影的一半是声音”,它说明声音在电影中所占的份量。电影之所以有震撼力,除了画面清晰、色彩优美以外,还在于电影声音悦耳动听,令人如临其境。

课件展示几种电影中的常见音效,并揭秘这是如何制造的。

三、音效我来造

鼓励学生利用带来的工具及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制造声音效果。

1. 打雷声

2. 雨点声

3. 风声

第二节

一、介绍蒙太奇

课件展示一段电影,请学生谈谈有什么感觉

介绍蒙太奇: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电影大师们就开始使用蒙太奇——这个使电影产生了飞跃的手法。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呈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力,在流动的画面结构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创作方法。

蒙太奇方法,就是把两个或者多个元素合成一个具有全新内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师,苏联的电影理论家兼导演艾森斯坦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汉字中的“口”和“犬”组成“吠”,要知道,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词,各自有独立的含义,但是,当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动词。它们展现在银幕上,“口”和“犬”的特写镜头剪辑在一起,自然使观众悟到那是一只叫着的狗,或是那有一只狗在叫,并且如闻其声。这种蒙太奇方法成了电影独特的语言形式。电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的分切与组合,或者是剪辑。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创作试验的著名例子,同样是三个镜头,采取不同的剪辑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课件展示)

1、一个人在笑。

2、手枪直指。

3、惊恐的脸。

如此的顺序组接的镜头,给观众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惊恐的脸。

2、手枪直指。

3、一个人在笑。

如此组合的镜头,则表现人物的勇敢。艾森斯坦对这个试验曾经加以概括,他说:“通过剪辑把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并列起来,不是等于一个镜头加上另一个镜头——它导致了一种创造,而不是各个部分的合并。因为这种并列的结果和分开地看各个组成部分是有着质的不同。”

二、看电影,学知识

课件展示几段电影剪辑,请学生辨别哪一段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这对影片的表现有什么样的帮助。

三、谈感想

分组讨论,派代表说一下自己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电影有了什么样的新认识。以及今后如何看待电影艺术。

札记:其实以前对于电影表现手法,尤其是蒙太奇,我也不是很了解。但通过备课和查阅资料,我自己也感到受益匪浅。所以说教学必定相长。

课题1:青铜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今天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出示课题)

二、新授: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 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新授

1、深入学习青铜工艺品的艺术特点。

播放课件和欣赏书本和资料,教师重点分析青铜器在造型和装饰上的特征。

(1)对称、稳定的造型;

(2)坚硬、冷峻的质感,光洁深沉的色泽;

(3)神秘、狞厉的纹饰。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了解青铜器的工艺特点。

纹饰可分为人物、动物几何形等三类,有单独适合和连续等式样。

通过互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好习惯。

二、学生探讨。

1、教师从材料的选择、造型的设计、色泽的处理、纹样的装饰上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学生设计作品。

2、欣赏其他班同学好的构思,互相激发创作灵感。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线描方法表现青铜器,包括造型、装饰等。

2、小组讨论

各组同学提出自己的方案,交流激发新的灵感。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交流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

四、赏析评价。

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你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你的构思了吗?通过学习与制作,你觉得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制作水平,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吗?

你觉得谁的设计最漂亮、最具有青铜器的特征?

表扬、鼓励和肯定同学们的大胆设计的作品。

教学资料:

1、青铜艺术:中国青铜时代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一世纪为鼎盛阶段。它跨越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代,延续了近两千年。当时,青铜作为贵重的合金,主要被制成礼仪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灵、宴请嘉宾贵客、举行隆重典礼等盛大场合。青铜器使用的种类、数量及大小显示了其主人的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力。青铜器种类众多,造型繁复,纹饰精美,铸造技术高超。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外,还涵盖了许多边远少数民族活动区域。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中华民族最为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

2、商周青铜壁:雕塑位于铜陵市义安路、石城路口,建于一九九二年,由程勉、汪新志创作。在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展览会上被评为参展优秀作品。“商周青铜壁”立意反映了古铜都采冶历史。这组雕塑由在铜陵出土的商爵、春秋鉴、西周鼎组成兆壁涌泉,青铜壁纹饰图案为铜官山采炼图,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题词“中国古铜都铜陵”镶嵌在中央。雕塑巧妙地将古文物、采冶历史、喷泉、彩灯、草坪融为一体,象征着铜文化在铜都大地上源远流长,发扬光大,给铜陵人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赏、游息场所,同时告示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课题2:一言九鼎

一、 设计理念:

通过鼎文化的传承,与语文学科的创新整合来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

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

对鼎文化的传承领悟和初步运用。

四、教学准备:

"鼎"字成语和名鼎图片资料.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欣赏

感知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文化内涵,学生交流搜集资料。

进入青铜展廊:

1、兽面纹方鼎

鼎呈方斗形,口沿有一阶状的唇边,口边立两耳,腹下四隅设四空足,口沿下是以单线构成的八组兽面纹,每壁的两侧和下沿饰密集的乳钉纹.大鼎在古代是盛放肉食,作于祭礼原器为商代中期(公元前15-前13世纪).1974年河南部州张寨南街出土,高100厘米,重82.5公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2、四联鼎

由四个相同的附耳盖鼎于腹部连接面成,盖顶有三头卧牛为饰,每个鼎只有一个足,但有六个附耳,其中两耳是共用的.长足鼎是典型的战国晚期楚鼎的风格,四鼎相连中一起的形式很少见.原器为战国晚期(公元4世纪-前221年),1972年安徽太湖长河水利工地出土,高15厘米,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3、龙纹鼎

口上有两耳,耳外壁各有两条对称竖立的龙.腹部有六条侧面的龙,两两相对,在龙头之一设小牛首.腹部有三个龙头大耳,与腹下三足相对应.这一形式在青铜鼎上是仅见的.整器造型宏伟,是西周时代最大的青铜鼎.原器为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1979年陕西淳化史家塬村出土,高122厘米,重226公斤.淳化县文化馆藏.

4、秦公鼎

口上立两耳,腹部宽而浅,下有马蹄形足,口和腹部的纹饰是两个变形的兽,尾部上下相接,连接处为一兽目,称兽目后连纹.腹内壁铸铭文六字"秦公作铸用鼎",说明这是秦公所铸并作用的.原器为春秋早期(约公元前6世纪),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国墓地出土,高47厘米,重26.5公斤,上海博物馆藏.

5、福禄寿屏风及鼎炉

屏风上为仿金铜大梁,长6.6米,两端站立一对不锈钢铸成展翅欲飞的仙鹤,两根方形青铜立柱,高5.6米.屏风用透雕,密集的交龙纹组成,镍白铜铸造,上有福,禄,寿三个篆体仿金铜字,气势壮丽宏伟.我国著名青铜器学者马承源教授设计屏风前置三座寓意福禄寿的鼎炉,高1.2米,参照陕西法门寺地官出土刻唐草连瓣纹争鎏金五足大薰炉,以仿金铜铸成,造型华丽.

6、钟——以钟传情

钟是中国青铜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敲击乐器.钟体是椭圆形的共鸣箱,前后左后各有一条立体的,以蟠龙弯曲勾连形成的透雕棱脊;前后两条上限在舞部,左右两条在舞的上部相联,组成悬挂状的钮.腹部饰对称的龙纹.钟敲击的部位在焉部空隙处.原形参照为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的克钟的原形,高63厘米,重38.25公斤,此钟通高1.68米,钟声洪亮悠扬.

二、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各类鼎

1、司母戊铜方鼎

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吴家柏树坟园,因鼎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铭文而得名。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这三个字的含意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我们看到司母戊铜方鼎的鼎腹是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是目前发现的最大青铜器。2、大禾方鼎

器呈长方形,四壁饰浮雕人面,神态严肃,五官毕具,人面额顶较宽,脸宽而方,浓眉,凹陷的眼窝,高颧骨,鼻梁挺直,阔嘴厚唇.人面两侧有大耳,耳的上方有小的曲折形角,耳下有兽爪,这是一个神人.腹内壁铸名"大禾"两字,为商代氏族名.原器为商代晚朝(公元前13-前11世纪),1959年湖南宁乡黄材出土,高难度38.5厘米,重12.85公斤,湖南省博物馆藏.

3、世纪宝鼎

1995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代表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的青铜鼎.原件高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三足鼎立,双耳高耸,商周纹饰,浮雕兽面,去纹垫底.鼎的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随着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龙纹饰.象片华夏炎黄子孙由56个民族组成.底座前后分别以金文铸有"世纪宝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于一九九五年十月"字样.鼎圆禁方,造型雄伟,气势宏大,古朴典雅,庄重美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原件现屹立于纽约联合国广场.

4、肇庆九龙宝鼎

宽大的双耳,外面各饰十条蟠龙,二十寓意置立此鼎喜迎新千年的时代.口沿下有三组对称的龙纹,为六龙,加上三足顶端有三个大龙头,共有九龙.九是最大数,龙是中华民族象片,九龙寓意深刻.腹部是波曲纹,环回旋曲,似众多重叠山岭,寓意祖国大地山川充满生机和稳定.鼎置肇庆,称为"肇庆九龙宝鼎".鼎内壁铸篆体铭文"敬铸肇庆九龙宝鼎,喜迎二十一世纪"十五字.

此鼎由中国著名青铜器学者马承源教授参照中国古代青铜鼎的形制和纹饰设计,中国铸造学会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谭德睿教授督铸.鼎身以失蜡法整体铸成.鼎高6.68米,口径5.58米,重16吨,为世界之最.

二、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感受鼎文化

教师讲解鼎

1、展示"鼎"的篆文,从形象上感受它的重量.引申它的蕴义之重.

2、回忆"鼎"字成语.

学生小组交流。

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鼎大名,鼎志昌盛,三足鼎立,鼎力相助,问鼎中原,人声鼎沸,春秋鼎盛.

二、学生绘画

用油画棒或水粉描绘鼎的纹样。

教师指导。

三、欣赏、讲评

模拟赠鼎现场,请一名同学担任形象大使,身着唐装郑重出场,向联合国秘书长介绍并赠送学生创作的世纪宝鼎,提出美好祝愿.

四、教师小结:

鼎文化是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一小部分,我们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札记:

在设计《一言九鼎》一课时,我先考虑了很长时间:这一课是通过鼎文化的传承,与语文学科的创新整合来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重难点为对鼎文化的传承领悟和初步运用。但对学生来说,古老的青铜文化,尤其是祭祀时才用的到的“鼎”,与他们的生活距离太遥远;尤其是六年级下学期的美术课难得一上,课上光欣赏不能动手无疑是件很遗憾的事。怎么能即将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出来,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世纪宝鼎”的铭文给了我启发:既然现代人仿造的宝鼎上可以刻上文字,那可不可以让学生画一个鼎,然后用篆书写上自己的名字呢?

于是我先将六年级三个班名单的电子稿用文字处理软件将字体全变成了篆书带到了课堂上。欣赏了各具特色的鼎之后,我告诉学生,鼎不光有祭祀的用途,它的蕴意也很重。我用课件展示了"鼎"的篆文,引导学生从形象上感受它的重量,并让学生回忆有"鼎"字的成语。学生小组交流: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鼎大名,……这时我引导学生感悟——原来“鼎”字还包含着一个人对别人的郑重承诺,包含着别人对一个人人品、知名度的肯定。作为即将毕业的小学生,大家准备让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回忆与评价自己呢?在学生的讨论之后,得到了一个结论:要做就做“鼎鼎大名”的人。

此时我提出:把我们的美好愿望与承诺记录下来好么?怎样记录?就像世纪宝鼎上的铭文那样,把我们的名字“刻”在鼎上吧!我把提前打印好的同学名字的篆体小条发给每个人,请大家把它设计到自己画的“鼎”中,成为铭文。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名字转化为篆书以后都感到了兴奋与惊奇,同时对镌刻有自己名字的“鼎”的设计增添了一份郑重。不少平时画画潦草惯了的学生,这一次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修改草稿后才绘制正稿的;还有的学生在完成草稿后咨询了多位同学的意见,又进行了修改……

第二天早上,作业一张不少的交了上来,所有作业从未有过的干净、工整,作业纸连一个角都没折。从中我仿佛看到学生们长大了,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对自己、对他人多了一份责任感。

谁说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谁说现在的孩子不在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谁说美术课上的德育渗透总是流于表面?其实是我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还是“浮”在面上,没有认真地考虑与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相适应。对美术课堂上的德育渗透,一定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这需要什么呢?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以学定教”;多看有关的文章,备课前多了解课题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这样才能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在完成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为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和谐课堂而尽自己之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教科版小学艺术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相关的文章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