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资讯 > 印象派版画中国巡展:“艺”欲何为

印象派版画中国巡展:“艺”欲何为

查字典美术网 2013-01-29

19世纪60年代,酒吧、红磨坊舞会、芭蕾舞台、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和郊区风景,被一批法国新兴艺术家凭借光影和环境色在人眼睛里的视觉印象记录下来,画面中那斑驳的色彩、交错的光影和非凡的笔触,令这一日后成为法国艺术主流进而影响了整个西方画坛的印象派随之诞生。然而,当素以色彩著称的印象派失去色彩的时候,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视觉感受?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主办,北京华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展丹青展览有限公司等承办的“当色彩消失的时候——印象派版画中国巡展”1月9日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也许,观众可以从这个不同以往的印象派画展中找到答案。 大师、名作,一个都不能少 印象派版画中国巡展的首站展览将持续至2月26日,随后还将分别在大连艺术展览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陆续展出。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主办方对这次展览的重视和给中国观众创造更多欣赏机会的愿望和这个展览的难能可贵之处。 此展览的确值得一赏!汇集了印象派黄金时期及西方现代艺术萌芽时期的杰出版画作品100多件,不仅囊括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所有与印象派有关的大师的名字:柯罗、德拉克洛瓦、米勒、毕沙罗、马奈、德加、塞尚、西斯莱、雷东、雷诺阿、高更、凡·高、西涅克、劳特累克、郁特里罗……还可以看到印象派版画在整个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米勒的《收工》、马奈的《伯热尔大街丛林酒吧》《赛马》《波德莱尔肖像》、德加的《穿鞋的芭蕾舞女》、布拉克蒙的《雪中的狼》、雷诺阿的《别针别起来的帽子》、高更的《诺阿、诺阿》、凡·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劳特累克的《马术》……50多位画家的版画作品连贯地展现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中叶西方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 这些作品均出自名家之手,印象派的主将几乎都有重要力作展示,尤为值得推荐的是肖像系列。马奈的《波德莱尔肖像》特意印制在手工制作的直纹纸上,四周大幅留空凸显了画中人的非凡神采。此外,《雷诺阿》《贝尔特·莫里索肖像》《马奈的肖像》也都是令人细细品味的动人之作。当然,满目生活气息的风俗画作品在印象派艺术中自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米勒关注底层百姓艰苦生活与劳作的《晚祷》《拾穗者》无疑是艺术史上的坐标,其1862年创作的版画《出工》,与此类油画相映成趣,取代油墨涂抹的是用刻针划出精炼的线条和记号,行进中的农民夫妇背着农具,准备开始田间劳作,强化了直面现实的视觉冲击。面对展墙上悬挂的《牧牛人》《穿鞋的芭蕾舞女》《逃生者》《贝尼沃海滩》《桥畔拖船》《在剧院里》《扎丹的风车》等等,人们不禁感叹:它们组成了何其生动丰富的社会众生相! 版画绝非印象派绘画的配角 印象派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观念,把科学的光影和色彩引入绘画,使画面呈现出新鲜之感,游走在黑白之间的版画,显然与其风格迥异。 但事实上,印象派的画展从一开始就与版画联系在一起,那是在1874年。印象派画家们认为,在艺术创作时,包括版画在内的各种不同艺术主张和美学诉求,已然成为表达自我的私人画作,其中充满了学习和试验。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印象》是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伟大作品,也是印象派名称的由来。这件作品是比利时画家容金德1868年创作的版画《在安特卫普港》的“翻版”,但莫奈以自我的手法进行了重塑。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主席温琴佐·桑弗表示,版画不是印象派绘画的配角,不但可以独立撑起一片艺术领域,甚至也可以成为许多绘画的灵感源泉——毕沙罗共制作过10种版本的《家禽市场》;几乎尝试了版画各种技法的德加至少创作了5种版本的《玛丽·卡萨特在卢浮宫》;毕沙罗、德加、雷诺阿将自己的版画作品编号并签名,当做毫不逊色于油画和雕塑的真正的艺术创作,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无疑提升了版画的地位。 可以说,版画艺术在整个20世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活力,不仅因其灵活、便于传播而能迅速与那时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而且也与当时新艺术观念的大力推进息息相关。印象派画家对于版画创作的热情,不仅为作品的传播和保存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式,也为今天的观众和研究者保留了珍贵的资料。 黑白版本重现杰作 马奈的经典作品《伯热尔大街丛林酒吧》以一位平凡的酒吧女郎为题材,以她所处的巴黎夜场为背景,画中人物的身体与深情形成强烈对比,油画色彩鲜艳夺目、光线交错迷离,而版画则褪去了色彩的光华,如同一张黑白照片,将一切繁华再次定格为发人深省的瞬间,画面内涵也随之逼近观者的思绪;在雷诺阿的艺术创作中,女性肖像反复出现,版画《迪耶泰勒夫人的半身像》虽然洗去了鲜亮的色彩,仍然不失画家对年轻女性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刻画;还有,版画《刺绣女工们》细腻的光影效果使得画面空间和人物具有如油画般的写实性,版画《风景》用迅疾的笔触表现出对乡村一角风景的动态捕捉,版画《在剧院里》模拟水彩效果传神地捕捉到剧院里绅士、淑女们交谈的一瞬。展览中,这些黑白版本的版画图像再次重现了印象主义的杰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认为,把油画转换为版画时追求一种尽可能的忠实,并不意味着版画作者在形象和创造方面一定低人一筹。“原因在于,以黑白比拼色彩,明摆着就是吃亏的事儿,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尺度甚至单调的格局中经营出意味无穷的画面,无疑是艺术家们煞费苦心的重点。如果最后呈现的效果能令人亲切地联想起原作,或者别的意味话,创作者的成就感不言而喻。让读者的视觉感受在这样两件作品之间不断来回比对,正是他们的原意所在。”另一方面,在摄影技术还不普及的时代里,替代幻灯,非版画莫属。当时,可以印制多幅版画既是艺术家切磋艺术构思与技巧的最佳工具,也是用于教学的具体载体,“我们大概不难理解,为什么马奈要与亨利·盖拉尔合作来刻制版画《伯热尔大街丛林酒吧》,同样,凡·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也可能有相似的心曲,在做着意欲扩大最重要的油画作品的传播范围和留存可能性的努力”。《迪耶泰勒夫人的半身像》(上为油画、下为版画)《伯热尔大街丛林酒吧》(上为油画、下为版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印象派版画中国巡展:“艺”欲何为"相关的文章

热门美术资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