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美术网> 美术教案 > 小学美术教案 > 三年级美术上(第五册)表格教案(新苏少版)

三年级美术上(第五册)表格教案(新苏少版)

查字典美术网 2016-10-15

1.《色彩的明度渐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及明度渐变的知识,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了解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备的属性。

2、通过调色练习,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

3、体验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引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能运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创作图案画,装饰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让学生感受用色彩装点生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绘制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图案,用明度渐变的方法装饰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a、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b、彩色气球若干。

c、铅化纸、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游戏一:找原色、间色

展示一组彩色气球(红、黄、蓝、橙、绿、紫),这些气球中,哪些气球的色彩是原色,哪些是间色,你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回答:红、黄、蓝是原色,橙、绿、紫是间色。

2、游戏二:找明暗

这些气球中,哪个气球的色彩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气球。

3、游戏三:排色游戏

现在,你能将气球按从浅到深或从深到浅的顺序排排队吗?

4、小结:原来色彩也是有明暗的。

二、讲授新知,实验探究

1、明度的概念

色彩是有明暗的,我们把色彩的明亮程度叫色彩的明度。任何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来思考,如我们素描、黑白照片等,学生欣赏。

2、体验游戏:墨镜看世界

带上你的墨镜,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身边的同学,看看你的美术书,透过墨镜,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戴上墨镜看看刚才“排好队”的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彩色气球变成灰的啦,而且颜色从深逐渐变浅。)

第二课时

一、教师示范,技法练习

a.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在红色颜料里逐步添加白色,每添加一次白色并调匀后,即在白纸上涂好,逐步形成以红色为基调的明度序列。

b.技法练习:同桌两人为一组以同一色相为基调,进行明度渐变的调色练习,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浅的练习(加白色),另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暗的练习(加黑色)。练习完成后,将两张练习并置摆放,共同体味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二、自由创作,趣味表现

1、作品欣赏,开拓思维

课件展示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明度渐变表现形式的多样。

2、创作表现

创作一幅有趣的明度渐变作品。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引导纠正。

四、作业展评,课题延伸

1、展示各组作品,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赏析。

2.《点彩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点彩画的基本原理,学会用点彩的方法进行色彩表现。

过程与方法: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彩的规律、疏密问题,使画面色彩谐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点彩画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游戏形式观察色点组合的规律,从中体验发现点彩的乐趣,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学习点彩造型的方法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色点组合的规律,使画面呈现谐调的色彩。

教具准备:课件、油画棒、作业纸、彩色粒子(小奖品)、小画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课件:人物头像点彩作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2、揭题、读题:好神奇啊,近看只是各种颜色的点,退远了就组成了一幅画,这——就是奇妙的点彩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点彩画》

二、探究学习

(一)代表人物代表作介绍

各种颜色的点组成的画就是点彩画,点彩画还有一个专门的流派,那就是点彩派,它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那我们赶紧去认识几位点彩派的大师吧:

修拉(创始者)西涅克(发扬者)克罗斯(水彩点彩)黄亮(中国的点彩派代表)

(二)探究点彩画

1、点的形状

不同的点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点。(翻出相应的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形状点的运用。)

2、点的色彩

这幅画的色彩很丰富,给人感觉画面明亮。

(板书出示 色彩的特点:明亮)

过渡语:那么画中大片不同色块是用一种颜色点画成的吗,老师从画中切割一块放大看看。

3、局部欣赏,探究色彩规律

小结:哦,原来初看起来的这种紫色,其实是深浅不一的蓝色、红色、粉色调的点交叉或并列排列在一起,是人的眼睛在观察的时候,调和成的这种紫色。

那么海面的这块绿色是不是只用一种绿色点画成的呢?你想想看,会用那些颜色呢?那么画面中的橙色块面呢?

(学生回答后,课件验证)

(3)色彩分层练习 +反馈

过渡:那么多颜色的点是均匀分布在画面中的吗?(不是)

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排列的吗?(不是)

(板书:大小、疏密、方向) (实物投影)反馈并过渡。

(四)、作品欣赏(课件)(1)《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画面中洒落大片的黄色表现了什么?树荫用什么颜色? (2)水彩点彩家克罗斯的《风景-树》下面这幅画主要用了什么色彩?画中点的变化更丰富,你能发现吗? 近景是一片蓝色的树,用了那些蓝色?为什么?

中景2个小山丘在用色上有什么不同?(对比色使画面更亮丽) 远景大山在用色及点的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小小的点里藏着大大的世界,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和创造 。

1、利用点彩的方法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好多事物,如,人物、风景、卡通等等。(课件展示同龄人的作品)

2、点彩这种表现手法还常常在生活中被运用,瞧,(课件展示)装饰画、珠链图案、十字绣、纽扣、米粒等做成的手工制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作业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

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教师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作业展评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

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色点作画,使丰富的点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三、课后拓展

学生课后收集“点彩画”的资料。

3.粉印纸版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粉印纸版画的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粉印纸版画的技法创作一幅粉印纸版画。

3、情感目标: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粉印纸版画的技法创作一幅粉印纸版画。

教学难点:

在粉印过程中,水份与颜料之间比例的掌握及一些制作“小窍门”的发现。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数张美术作品、多媒体课件、6B铅笔、吹塑纸、黑色印纸、水粉颜料等粉印纸版画印制工具。

教学过程:课时一

一、示演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一种特殊的画种:《粉印纸版画》。如果你们了解了它的制作方法,就能设计出更美的粉印纸版画,还可以用它来装饰衣服,或装饰各种生活用品呢!

二、新授

1、制作好一幅粉印纸版画,首先要了解它的制作材料和方法。老师一一展示所用的工具材料。

2、拿出一张准备好的吹塑纸底版稿,已刻好图形,覆盖上一张深色的纸,进行演示。

3、教师演示创作过程(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其中):从想一想——刻一刻——画一画——印一印四个环节。

方法:用涂一块印一块的转印方法就可以完成漂亮的粉印纸版画。

4、展示几张用同一张纸版印制出来的不同颜色的多幅作品。学生十分惊奇,也更好奇,原来,一张底版能进行多次压印,还能变换色彩,这么神奇的画,学生跃跃欲试。

5、师生共同分析几张粉印纸版画的优秀作品。

6、体验游戏

学生尝试学习。采用一个提问和一个“印一印”的尝试体验游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尝试印制一个简单图形,感受粉印纸版画的印制工具和印制方法。

7、讨论

分步骤进行尝试体验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

8、总结:粉印纸版画就是利用吹塑纸刻出有凹痕的底稿,制作成底版,然后用水粉颜料转印到另一张印纸上的版画品种。同时总结出:吹塑纸很容易画出凹痕(松软性);有凹痕的地方没有吸色,形成轮廓线。

课时二:

一、拓展思维:

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优秀的粉印纸版画作品,拓宽学生视野,学生观察后讨论:

1、哪些材料可以作为粉印纸版画的内容呢?(可以是风景、动物、人物等)

2、用于印画的纸深色好还是浅色好呢?

3、你有怎样更好的创意呢?

二、明确作业要求:

1、内容选择上新颖独特,有想象力。

2、构图饱满,用线要粗犷。

3、用色要大胆鲜艳。[这里要提醒学生,涂色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涂印,注意凹痕,因为是夏天,所以水粉色干得太快,所以可以加入一些甘油更好。]

三、学生作业:

在学生作业时,及时展示一些问题作业,以及优秀作业,及时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及时帮助学生修改作业。有及时的学生自学反馈。

四、拓展部分:

展示一些粉印纸版画创作的书签,服装,手提包,生活用品外包装等,告诉学生:粉印纸版画进行再创意,装裱就能使普通的东西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4.我设计的服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代服装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及对“美”的感悟。2)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设计制作。3)通过对本组模特进行服装设计,加强学生对服饰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

2.情感目标:1)通过对中国历代服饰的了解,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2)通过与同学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的能力。

3.技能目标:1)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体会到亲手设计服装的乐趣。2)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区别,参与创意与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内容:学习服装知识,设计制作服装。

2、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难点: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为每组学生准备历代服饰图片。

2、学生准备布、气球、皱纹纸、色卡纸、绸带、剪刀、胶布、订书机等。

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组织教学:

将同学进行分组,八人一组并选出组长和模特

(二)、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时装表演片段。

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当一会时装设计师,也来走走台步,当回模特。

出示课题——我设计的服装

(三)、新课讲解:

1、讲解服装的作用:

服装最早是起一个保暖和遮体的作用,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2、课件出示上古时期一套服装。

这个时期的人已经有了美化服饰的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分析古代服饰。

图片上面是我国古代几个朝代的服饰,请同学们好好观察,看看这些服饰有什么特点?

1)学生就图片中的唐朝、宋朝、元朝、清朝的服饰及将军服进行个人观点的发言。

2)教师进行小结:

讲解各朝代服饰特点和简单的历史知识。

唐代:社会风气较开放,妇女崇尚长裙,一般是裙腰高到胸部,露出颈部 ,裙长拖地,面料多为纱罗制品,仅以轻纱蔽体,这又是唐代妇女服饰的一大特点。

宋代:其服色、款式多承袭唐代,“大袖”是宋代贵妇最常使用的一种服装,因两袖宽博肥大而得名。普通妇女多穿背子,下长过膝。衣袖有宽窄二式,著时罩在襦袄之外。

元代:属於寒冷气候期。皮毛占衣服的比例仍大,气候上也处於一个较寒冷的时期,正因气候的配合,在上位者才可能维持蒙古人的传统服饰。

4、古代服饰对现代服饰的影响。(课件出示图片并讲解)

师:中国古代服饰对现代的服装设计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同时也很受外国朋友的喜欢,你们看这张图片,这是在世界小姐选美比赛中,我国选手所穿的有着唐朝服饰特点的服装,并且获得了冠军。

课时二:

一、服装设计的三要素:

1、你认为设计服装的关键是什么?请学生讨论发言。

三要素:造型、 面料、 色彩

2、再次请学生欣赏并观察另一组图片。(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的)

这是用塑料袋、光盘、报纸、卡纸等制作的。

二、现场服装设计:

教师就学生设计的服装进行简单评价,同时穿插制作步骤及要点的讲解。

1.请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提示学生注意看款式、材料、色彩。

2.布置作业:先请看大屏幕上的作业要求:

1)请各组选出一名同学当模特。

2)制作的时候请注意服装设计的三要素。

3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1)提示学生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模特的气质。

2)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大胆、夸张。

3)注意头饰和服饰的协调性。

4)对作业中出现的好创意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三、作品展示。

1)请各小组的模特和一名设计师到台前进行展示,先请模特们将服装进行展示然后让各组的设计师说说设计服装时的想法及构思。

2)教师对各组服装进行评价。

教后记:

5.《画感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体验,让学生了解自身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通过欣赏,了解不同的点、线、形、色彩与不同感觉之间的联系。

2.通过欣赏、体验,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等形式来表现各种感觉。

3.通过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体验用美术语言表现抽象感觉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体验自身不同的感觉,并能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觉。提高学生对线条、色彩、形状的感知与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且会欣赏他人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道具盒(内装胶水)、水杯(内盛糖水)、手机(耳机)、水粉工具、画纸。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体验

我试你猜:

1. 猜味觉:请一位同学喝一口水。教师出示两幅味觉图片,学生选择与自己味觉相符的一幅。其他学生猜,他喝的是什么?

2. 猜声音:请一位同学听耳机里的声音。教师出示两幅声音图片,学生选择与自己听到声音相符的一幅。其他学生猜,他听的是什么音乐?

3. 猜触觉:请一位同学摸摸盒子里的东西,教师出示两幅画触觉图片,学生选择与自己摸到东西相符的一幅。其他学生猜,他摸到的是什么?

4. 小结:你是如何猜中的?这几幅画和刚才的味道、声音、触觉有什么关系?

5. 我们身体的感官和心情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感觉,人类的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却可以用美术语言进行描绘。

揭示课题:画感觉

二、探究学习

1. 我画你猜:

(1)在你的记忆中,有什么感觉让你记忆深刻?说一说。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经历过的感觉。

(3)画一画,画出你的感觉。

(4)小组交流,猜猜我画的什么感觉?

2. 全班交流:说说你画的是什么感觉,是如何表现的?

3. 欣赏提升:

(1)出示课本中画感觉的范作,欣赏后说一说,小作者画的是什么感觉?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2)小结点、线、色彩在表现感觉时的运用:点的大小、节奏变化;线的粗细、曲折、韵律变化;形的规整与异形;色彩的鲜艳、灰暗的对比等等。

(3)提出《黏乎乎》作品中的特殊技法,供学生参考。

4. 教师示范

示范穿插在欣赏过程中,根据课堂生成,示范线和点的变化。示范画出紧张的感觉和轻松的感觉的局部。

5. 评价第一次作业

说一说:回头看看自己的第一次作业,画的是什么感觉?怎样调整可以让这种感觉表达得更加准确?

6. 走近大师:欣赏吴大羽作品

说说他的画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觉?

第二课时

一、画画感觉

1. 作业要求:

(1)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一种感觉。

(2)画的时候,先不告诉别人自己画的是什么感觉。

(3)独立完成作业。

2. 教师巡视,发现表现大胆的同学及时鼓励,提出表扬。

二、展示评价

猜猜游戏,自评互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2)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感觉并说出理由,从哪里看出来的?

(3)作者介绍自己作品。

(4)教师点评。

6.形形色色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群,掌握人物的特征,能自如地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人。

2.能运用不同方法和材料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的形式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人,体现不同的特征和造型。

3.通过了解职业和社会的不同分工,培养学生对人类广博的爱心。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的不同价值,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各式各样人群的特点,抓住人物的相貌、体型、服饰以及动作等特征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造型时充分表现形形色色的人,如人物动态、特征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说一说

先组织教学,稳定学生上课的情绪。

在国庆节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节日,在大街上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兴高采烈地购物、游玩,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人群?

学生说

我们的世界就是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组成的。

2、欣赏

我们来看看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人。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人,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

3、画一画

请一个小朋友躺在大铅画纸上,画出他的外形,挂在黑板上。

这是一个巨人,你能画出平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人吗?让我们来组成一个有趣的小人国,让他们全部生活在这个巨人的身体里面。

4、贴一贴

学生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形形色色的人。也可用一些有色卡纸。

把画出来的人剪出来,贴在巨人的身体里,可以把画的人物剪下来,将脚或脚下多留的一块纸,向前或后折一下,粘贴于巨人身体之中也可以在人物的反面中间,粘上折纸,贴在巨人身上,这样的人物更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还可以在里面自由地画上一些建筑或植物等。

5、展评让学生欣赏、讲评形形色色的人,充分体验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

第二课时

1、找一找

A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的有特征的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猜出的?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可以用漫画杂志上的明星头像等。

B再找一找班级里脸部有明显特征的同学,你能说出他们的特征吗?

学生讨论,交流。

2、欣赏

欣赏无锡的小泥人,感受他们的夸张变形和稚趣。再欣赏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他的人物造型,鹅蛋型的脸,长长的略带倾斜的脖子,长长的鼻子等。这些都是艺术家在捕捉人物时,抓住了他们的特征,并加以概括制作成的。我们在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时,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

3、表现(绘画或陶土)

我们能不能用手工的形式来制作一个人物材料可以是陶土、泥工、也可以是面团等,也可以加上各种综合材料的辅助,可以抓住人物的面部进行刻画,也可以突出他们的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有趣外形或服饰。

4、评一评对有新意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思维的扩展。

让学生自由地欣赏各自的作品,最后放置于一块展板上,也可以是讲台上,让学生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作品,并通过集体的展示,领略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世界之所以丰富,就是拥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呀!

7.天外来客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空间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以外生物的概况。

2.运用彩笔描绘想象中的天外来客。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想象,敢于将心中所想付诸笔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想象描绘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天外来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彩笔。

学生准备:彩笔、作业本,预习一些仿生学知识。

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 认识“天外来客”

1.了解人们“看”到的外星人形象。

师:你想象中的外星人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

据一些目击者的讲述,外星人的形象很奇怪——矮矮的个子、大大的脑袋和眼睛、绿色的或者白色的皮肤、发出的声音怪怪的、一句话也听不懂……展示图片 (外星人)

师:由于目击过“天外来客”的人很少,并且没有确凿的证据,外星生命一直是个谜,于是许多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外星生命的形象。在科幻小说里、在影视作品里,我们可以欣赏到非常有趣的“天外来客”的模样!请大家分析一下它们的模样像地球上的啥物体? 边展示“外星人”图片边出示贴图

二、分析“外星生命”的形象,启发学生作发散性思维和想象。

1.外星人的长相

师:外星生命除了指外星人以外,还指生活在外太空的生物,这些充满了想象力的造型有地球上的人或其他东西的影子,它们是怎么被塑造出来的呢?可以举例说明。

A.尤达大师——蝙蝠的头、人的身体;B.人形或动植物的变异;C.外星人“ET”——类似机器,走起路来摇摇摆摆象鸭子,它的脖子可以伸长缩短。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总结创作方法:“改头换面、夸张变形”。

2.外星人的本领

师:外星人不仅长得奇怪,大多还具有神奇的本领。影片《ET》描述了一个被匆忙离开的宇宙飞船丢下的可爱的外星人ET。 这个长相滑稽古怪的外星人不但心地善良,而且聪明睿智。但是在多疑的科学家的追捕中,ET和孩子们结成了好朋友,通过他们,ET学会了地球上的一些风俗习惯,但是不久他就病死了。后来又复活并在孩子们的帮助下逃回了来接他的宇宙飞船……

播放影片《ET》片段①、②,了解外星人“ET”的特殊本领——用目光使枯死的菊花起死回生;能带动人类朋友骑着自行车飞上天空。

师:你想象外星人会具有什么非凡的本领?(学生畅谈)

三、设置情境,激发创作热情。

师:你想象的“天外来客”长着怎样的外貌,具备什么超人的本领?用你带来的材料创作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学生作业)

四、扮演“天外来客”,展示作品。

师:给自己创作的外星生命起个特别的名字,以他的口气说几句话。

课时二

1. 教师演示,为这些天外来客添加一些背景,使画面更加丰富。

(1)添画他们的交通工具——UFO,出示各种飞碟的参考图。

(2)添画景色奇特的外星景观。

2. 学生正式练习(二)用彩笔添画完成。

3. 学生作业展示。

4.播放影片《ET》片段③

结语:

我们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不全面,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揭开,从古老的嫦蛾奔月神话到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期待。然而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已取得了飞速发展:从人造卫星的应用到星际探索,从月球探险到火星、土星勘探计划再到彗星“深度撞击”。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研制成功了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三种不同的载人航天器,人类用各种方式向外星生命发出友好的问候,希望有朝一日能真正与他们亲密接触!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8.对称美 秩序美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探究意识,感受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美与秩序美,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事物的对称和秩序,提高设计与创作能力。

2.运用观察、记忆等方法,结合游戏、体验等形式,采用语言表述、绘画表现等多种手段,感受事物的呈现形态,探究事物之间的组成规律,感知体验两两间的关联和谐之美。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现创造生活和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欣赏生活中的典例,发现、了解、感受、探究其显现的对称和秩序之美及其规律。从大师作品中汲取优秀、经典的艺术表达技能,尽可能多地通过各种视觉表达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这种美。

教学难点:

了解学习专业技能,用剪纸、对印、绘画等自己所擅长的艺术手法表现对称与秩序美,呈现出生活中的规律和有序,创作出有独特构思的艺术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剪刀、彩纸、胶棒、颜料等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胶水、彩笔、颜料、文具、各种小实物等。

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感知与体验

(一)感知对称美

1. 观察与探究——自然的杰作(一)

(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时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景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自然的杰作”。(师生观赏一组具有“对称”形式特征的自然景、自然物)

(2)通过欣赏与观察,你发现它们呈现出来的共同特点了吗?生活中,你还注意到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3)其实,我们人类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观察屏幕上出现的人物形象和汉字“人”“美”字型,分析字的结构,诠释字的含义。

(4)生活中,你注意到这些“美”了吗?美在哪里?

(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这种规律性排列的对称之美、秩序之美!

学习第八课:对称美,秩序美。(板书课题)

2. 发现与了解——祖先的审美

(1)器皿之美

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并且崇尚、应用到这种美。从出土或是传存的古代器皿中我们得知,对称美、秩序美早在距今5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在制陶工艺中被广泛应用了。

(2)饰品之美

在玉石雕刻的饰品中,这种美就更加精致、细腻,先人将其仔细打磨、精工雕刻,制作了许许多多的饰品佩件,为生活增添了美感。

(3)织物之美

唐代的织锦上,也有对称的动植物图案,左右两边相对而立,相映成趣。

3. 思考与尝试——心手的小试

(1)想一想,像这样对称的图形,我们可以如何表现?

(2)试一试,用撕纸的方法对折后撕一下,体会“对称”的内涵。

(二)认识秩序美

1. 比较与分析——自然的杰作(二)

(1)看一看,除了对称以外,还有一些事物的排列以另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呈现,同样显得井然有序,你注意到了吗?

(2)比一比,说说这一组图片中,礁石、花叶、蛛网、雀羽、鱼鳞、壳纹等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

(3)说一说,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概括出结论:对称给人一种端庄、稳定、均衡的美感,秩序给人一种整齐、统一、和谐的美感。

2. 观看与欣赏——人类的创造

这种美,更多来自于我们人类的创造!不管是室内的楼梯结构还是室外的建筑外形,不管是玛雅的金字塔还是中国的大雁塔,不管是古老的石桥还是现代的钢桥,都显现出独特的秩序美。

3. 思考与尝试——心手的再试

(1)这样的架构我们也可以试一试!利用现有物品摆一摆,比如书本、文具、彩笔等等,看看谁拼摆得有秩序,谁拼摆得有美感。

(2)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

(三)体验对称美、秩序美

1. 演示与范作——共同的尝试

(1)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了剪纸和拼搭两种表现方法的尝试。其实,可以表现对称美、秩序美的方法还有很多。人们不断尝试着对称美、秩序美的新方法。你们看,这种对称的效果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2)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来试一试?

①先蘸取颜料,随意地涂抹在画纸的左半边;

②再将纸对折,让纸的右半边与左半边并合;

③然后重新打开。你能想象出展开后画纸上的画面效果是什么样吗?

(3)这就是对印的魅力!我们在表现对称的物或景的时候,可以用到这种对折染印的方法。

2. 学习与借鉴——大师的创意

还有许多画家在他们作品创作中应用到对称与秩序,使自己的画作更具感染力。他们又是如何将对称之美、秩序之美一一呈现的呢?

观看以下名作,借鉴大师的表现方法:

(1)凡高的《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罗纳河沿岸的灯光及河面的倒影等距而有序,与天空中零散错落、忽明忽暗的星星形成对比;

(2)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以对称的形式表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等一群伟大的古希腊哲人和学者,显现出严谨的学术氛围;

(3)霍贝玛的《村道》:画家采用对称有序,使画面有了宁静、深远的效果。

3. 设想与构思——我们的想法

(1)同伴交流,我们可以如何表现对称美、秩序美?

(2)欣赏一组同龄人作品,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表现方式?

课时二

1. 提出创作建议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如剪纸、对印或绘画,以“美丽世界”为主题,表现人、动物或景物的对称美、秩序美;

(2)单色、彩色表现均可;

(3)动作快的同学可以进行多种尝试。

2. 开始创作练习

(1)学生根据“创作建议”展开作业练习、创作实践。

(2)教师巡视,鼓励动作快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其他表现手段。

(3)学生对作业进行修改、完善,将完成好的作业分别张贴到教师事先制作好的“对称美、秩序美”分类作品册中,如“剪纸集”“对印集”或“绘画集”。

3.作业评价

师生共同对完成的作业展开评价,看看哪些作品能够较好地呈现对称美、秩序美,在分析作业的过程中再次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美、秩序美,体会艺术创作中的对称美、秩序美。

4. 拓展与延伸

(1)同学们,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家居生活,对称美、秩序美已经遍布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除了实物之外,在当下的读图时代,对称美、秩序美则更多地应用于现代标识设计当中。

5. 总结与提升

(1)对称美、秩序美无处不在。你们看!一群美丽的舞者,她们在舞台上演绎着动感的对称美、秩序美。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

(2)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对称与秩序,感受到对称与秩序带给我们的美:庄重、质朴、率真、严谨、和谐、统一……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像舞台上的这群舞者一样,让生命展现最美丽的姿态,闪耀最灿烂的光彩!

9.动物明星(一)

教学目标

1.观察各种动物的外貌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初步学习动物的表现方法。

2.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一只自己喜欢的有特点的动物。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表现出不同动物的外形、色彩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用圆形或椭圆形概括动物的方法,把握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尤其是头和躯干、四肢的位置。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范画、学生范作。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炫彩棒、记号笔、动物彩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与游戏

1. 师: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动物?预备——开始!

(教师播放《动物世界》的片头曲以及剪辑好的动物视频资料)

生:有熊猫、狮子、羊、牛、兔子、鹿……

师:你们知道视频中出现的这些动物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它们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师:你们的眼睛真厉害啊!今天这节美术课,我们就专门研究生活在陆地的动物明星。

教师板书课题:动物明星(一)

2. 师:什么样的动物能够称得上是动物明星呢?

生: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动物本领大得多,厉害得多的动物。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进行快速抢答,看看你们对动物明星都了解多少?

(师播放课件:动物之最的问题和相关动物图片)

最高的动物——长颈鹿

最大的陆地动物——大象

最小的熊——马来熊

最小的猴——绒猴

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

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睡鼠

最懒的动物——树懒

最聪明的动物——猩猩

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

舌头最长的动物——变色龙

3. 以几种较为常见的动物为例,通过视频和图片为同学们介绍这些动物的体型、色彩、斑纹等外貌特征,帮助学生仔细观察动物,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的了解与认识。如:

高个明星——长颈鹿:雌雄都有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触角。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适宜远望。遍体棕黄色网状斑纹。

聪明宝贝——黑猩猩:人类的近亲,是现存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是除人类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生物。

闪电奇侠——猎豹:体型纤细、腿长、头小、耳朵短,瞳孔是圆形。

娇憨宝贝——树袋熊: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生有一对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没有尾巴,这是因为它的尾巴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

盔甲战士——犀牛

二、尝试与体验

练习一

1. 请学生拿出深色勾线笔,在练习纸上快速勾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2. 教师出示部分学生的习作,在实物投影下进行展示。

3. 结合同龄优秀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和分析,提示学生表现动物要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

4. 教师在学生习作上进行现场修改,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表现动物的特征。

课时二

一、研究与感悟

师:究竟怎样才能画出形象生动、有表现力的动物呢?请看图例,我们可以将动物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来观察:头、身体、四肢、尾巴。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部分可以用什么基本形来代替?(播放课件:各种动物的图片集锦)

生:圆形或者椭圆形。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圆形”和“椭圆形”来概括动物的形体,然后再抓住动物的具体特征加以细节刻画。

教师以大象为例,为学生示范具体的绘画步骤。(演示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一起进行绘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出示图片,请仔细观察大象,说说大象的外形特征——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以支持巨大身体,鼻子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象有獠牙,它们从牙齿演化出来,一般作为防御武器。

2. 分析大象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头、鼻子、耳朵、躯干、四肢和尾巴组成。用“圆形”“椭圆形”概括大象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先定出头和躯干的位置(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再定出耳朵、鼻子、四肢和尾巴的位置(较小的圆形或椭圆形)。

3. 结合大象的图片,具体用线条勾画大象身体,重点描绘出大象的主要特征:耳朵大、身体庞大、鼻子长、象牙弯曲尖锐、四肢粗壮、尾巴细。

4. 对照图片,为作品涂上适合的颜色。

模仿与实践

学生小组交流:

(1)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外貌特征、生活习性……)

(2)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动态特征、叫声……)

(3)谈谈自己将如何表现动物的特征?

练习二

学生结合图片,描绘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要求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色彩优美,重点表现出这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欣赏与评价

1. 赏析学生作品:结合学生两次作业,开展生自评、互评、师总评,请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2. 师现场修改部分学生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动物。

3. 欣赏大师的绘画作品,丰富学生的体验。

4. 欣赏动物的趣味视频,增强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5. 欣赏图案化的动物作品,为下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10.动物明星(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野生动物的形态特征,观察自然,表现自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卡纸或废旧材料通过剪、切、卷、接等方法制作三维立体的野生动物明星。

3.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废旧材料的特点和肌理表现野生动物。

教学重点:利用卡纸或废旧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通过剪、切、卷、接等方法,制作三维立体的野生动物明星。

教师准备:剪刀、双面胶、范作、废旧材料、PPT课件、实物投影等,教室四周张贴一些野生动物图片或学生手工作业,增加氛围。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色纸、剪刀、双面胶。课前搜集各种废旧材料,要求材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肌理不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画了动物明星,我来考考大家还记得一些动物的特征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猜猜它是谁?”

1. 游戏一:出示一张动物的一部分——鼻子图片(大象)

2. 游戏二:出示一张动物局部的放大图片——梅花鹿。(学生猜一猜)

师:你怎么知道是梅花鹿呢?

师小结:大象的鼻子就是长长的圆圆的,梅花鹿的身上有块状的花纹,动物身上的特征让我们很快就猜出了它们。看来你们记性不错,一点也没忘记这两个动物的特征。

3.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两个动物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呢?(师出示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的大象、梅花鹿)

师:老师带来的大象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PPT)

师:梅花鹿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原来用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材料也可以做成有趣的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做一做动物明星。(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师:我们继续来深入研究这两个动物明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用了哪些方法呢?

1. 研究大象

材料:硬纸板。

方法:(1)卷(2)插、弯(3)折(4)剪

师:在卷好的象鼻上剪难度更高,老师要亲自动手。

2. 研究梅花鹿

材料:废报纸、绒线、硬纸板等。

方法:(1)撕、贴(2)剪、接(3)绕

梅花鹿的尾巴和角用绕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剪、贴、插、接、折、绕等。

三、欣赏阶段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明星作品。瞧瞧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1. 皱皱巴巴的信封,添上眼睛、嘴巴和大门牙,变成了什么?

2. 这只刺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

3. 几段树枝巧妙地插一插、粘一粘,脖子上有一圈鬃毛是哪种动动物?

师:你能想到用什么材料来做狮子?

4. 这又是什么动物?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

(1)犀牛(树枝组合制作)

师:这些材料为什么能做成犀牛呢?(它们的特征有相似之处:树皮的粗糙和犀牛皮肤的粗糙相似)

(2)犀牛(药瓶、药盒、塑料刀叉、透明药瓶等)

师:这只犀牛巧妙在哪里?用了哪些方法?(药盒和犀牛的身体相吻合,药瓶当作脚,巧妙的是塑料刀叉当作犀牛耳朵和尾巴非常切合,药瓶当作犀牛角也非常恰当,更巧妙的是这些大小不同的方形药盒的组合把犀牛强壮的身体展示出来了,再配刀、叉、透明药瓶这些小圆形,把犀牛强壮又灵活可爱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5. 黏土

师:这个材料熟悉吗?

6. 人身体和衣服组合做成的动物明星。

师:这个动物明星谁看出来其中的奥妙呢?

四、演示阶段

1. 老师看到这么有趣的动物明星,也想动手做一个,我来做河马吧。(出示河马照片)

师生合作用硬纸板制作河马。讨论:谁做嘴、眼睛,谁做头,谁做尾巴。

进行组装时提醒学生重心要稳。

2. 大家想一下,它还能做成哪种动物的身体呢?真神奇啊!

课时二

实践阶段

1. 出示作业要求:

(1)利用卡纸或废旧材料制作成自己喜爱的动物明星,要做出动物明星的特征,而且越巧妙越好。

(2)要使你的作品很牢固,这样才好展示你的作品。

(3)可以合作一件作品,也可自己独立完成。

(4)制作时安全使用剪刀,制作的废纸自己要整理好。

2. 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展示评价

把学生作品放到动物自然保护区里。

学生自评:你能向同学介绍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吗?

学生互评: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动物明星,为什么?选出最有趣的动物、最可爱的动物和材料使用最巧妙的动物。

拓展总结阶段

1. 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用品中的动物明星。

2. 让我们走进博物馆欣赏古代的动物。

师:本节课同学们都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巧妙利用各种材料做出了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的动物明星。动物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

11.水墨画动物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水墨工具的综合运用进行动物造型,体验笔墨的意趣,激发学生对水墨表现的兴趣;

2、操作――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和渴笔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

3、情感--通过欣赏名画,尝试表现,感受祖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艺术的魅力。

4、在运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尝试运用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来表现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感情,感受中国传统艺术――水墨画的魅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大胆尝试运用简练、概括的笔触,变化、丰富的墨色,自由描绘动物的动作和神态。

教学设计:(见下表)

课时一:

1、设问:你最喜欢哪种动*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以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物?你为什么喜欢?

2、出示布玩具――“蒙牛”奶牛,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明教师喜爱的原因。及喜欢它的理由。

感受奶牛的可爱形象,理解“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的含义。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及喜欢的理由,激起学生对动物的情感。

(出示几幅现代中国画家用水墨画的动物作品,如: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齐白石的《虾》及韩美林的《熊猫》、张正宇的《猫》等。)

赏一赏设问:a、这些可爱的动物都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他们画得怎么样?

b、它们给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你能想象一下,画家们画画时会怎么想呢?

板书课题:6、水墨画动物

试一试1、复习水墨画工具的使用方法;随手在宣纸上铺上一块墨色富有变化的墨团,引导学生联想,并请一名学生添画成相关的动物形象。

2、设问:说一说,你画的是哪种动物?你是怎样想到的?又是怎样画的?*回忆水墨画工具的使用;尝试铺墨添画的造型游戏,感受墨色在宣纸上自然形成的深浅变化,初步体会水墨表现的情趣。

由3~5名学生代表介绍自己对形象的联想,以及所用的表现方法。

学习墨分五色的方法,体会水墨画工具和材料的性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相互启发、学习如何运用笔墨进行造型表现。

学会根据感受,灵活运用笔墨表现技法。

课时二:

练一练请你用所学到的水墨画方法表现一幅自己喜欢的动物画作品,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两人合作完成。

1、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笔墨技法,大胆表达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提示学生注意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的表现,并作简单添画;

评一评1、你觉得哪幅画上的动物表现得最有趣?(评出“最佳造型奖”)

2、你觉得哪幅画上的墨色最富有变化?(评出“最佳技能奖”)

小结拓展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动物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小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亲密朋友。所以,我们要关心它们,更要保护它们。

2、收集一些名家水墨画动物的作品,观赏他们是如何运用水墨来表现的。

八、作业设计:

用所学到的水墨画方法表现一幅自己喜欢的动物画作品,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两人合作完成。

可以让学生从文学、音乐等多个角度表现人和动物;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12.动物装饰画

教学目标

1. 学习图案画的基础知识,了解掌握装饰、变化动物的形象。

2. 引导学生学会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设计动物形象并运用点、线、面元素进行装饰,创造新形象。

3. 通过学习,感受现实中的动物在变化、装饰后的图案美,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图案知识绘制动物,创作动物装饰图案。

教学重点:

抓住动物特征,运用点、线、面元素及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创作动物装饰图案。

教师准备:

1. 课前收集与动物装饰画相关的典型欣赏图片,包括中外古代动物装饰造型图片、现代艺术大师动物装饰画作品及学生动物装饰画创作,配以适当的传统或欢快的背景音乐,制成简单易操作的PPT课件。

2. 绘本故事书《花格子大象艾玛》大卫麦基(英国)著

学生准备:彩色笔、油画棒、水粉、记号笔等常用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 绘本《大象艾玛的故事》,引出“彩妆节”。

师: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么?老师也有,今天老师就介绍你们认识一下我的好朋友,它的名字叫艾玛。(教师手写艾玛名字)你能从字面上猜出它是谁吗?

生:大象。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长鼻子。

师:非常形象,被猜中了,艾玛很高兴,它想给我们讲个故事,让我们来一起听一听吧。

故事梗概:在一群灰色的象群里,有一只非常特别的小象,它就是艾玛,他是一头彩色的格子象。艾玛特别向往能够成为一只灰色的大象,它在想:“哦,谁会相信世界上有一只彩色的大象呢?”于是它找到一棵结果满了灰色果实的树,用灰色的果浆把自己变成一只灰色的小象,大家都没有认出艾玛。灰色而严肃的象群让艾玛再也忍不住了,它伸长鼻子放声大笑,把大家吓得东倒西歪。这时天空飘来一片云,下起了雨,雨水把艾玛淋了出来,大象们都觉得这个玩笑太好笑了,一致认为以后每一年的今天定为“彩妆节”!在这一天中,所有的大象都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与众不同,而艾玛却要把自己变成灰色的。

2.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在彩妆节这一天,大象是用什么办法来“打扮”自己的?

(发现点、线、面)

3. 师:今天我们就运用点线面来把动物打扮一下!

板书:动物装饰画

二、分步尝试 感受装饰

1. 出示图片,找寻点、线、面。(重复、排列、疏密等)

师:让我们一起到动物装饰画中找找它们,看看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出示4张动物装饰图片)

2. 学生小练习,用点、线、面装饰不同形状的大象,引导学生发现“变形”表现手法。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好,老师想送个问题给你们。(教师点击课件,出示大象图片)

你能说说这只大象的外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长方形、椭圆形……(学生说出什么形状,教师就画出该形状)

师:看来,对于大象的形状,我们的同学还没有统一的见解呢,大胆设想一下,老师能不能将这个圆形变成一只大象?

生:能(不能)。

教师板演:分别将圆形、方形、三角形变成大象

师:你们能看出它们是大象吗?

生:能!

师:如果用点线面把它们打扮一下,会变成什么样子?谁来试一试?(请三位同学上台板演)

3. 找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夸张”表现手法。

师:其余的同学,你们刚才能认出大象是不是?那你们是怎么认出来的呢?

生:通过长鼻子、大耳朵、长长的牙等。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抓住了大象的特征,和现实生活中的大象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变了呢?

生:形状。

师:说得非常好!(形状改变,特征没变)你们说出了动物装饰画的重要造型手法——变形!(师生同说)

教师板书:变形。

师:每一种动物都有它们的特征,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就看你能否发现了!(点击课件)请你找出下列动物的显著特征。

师:说得很好,看到黑板上同学们的画,我也想画一下,但是我特别喜欢大象的长鼻子,所以我画的大象是这样的(教师画一个鼻子非常长的大象),它的鼻子怎么样?真是太——

师生:太夸张了!

师:你说出了动物装饰画的第二个装饰手法——夸张。

教师板书:夸张

(教师注意引导夸张的度,渗透美感)艾玛喜欢大耳朵,它要夸张大耳朵;你们喜欢它的什么特征?(学生说,教师演示)

师:这种夸张的手法有趣吗?

生:有趣。

师:那还等什么?在作业纸上,你们也试试!找你最喜欢的动物特征,感觉如何?

4. 师:首先非常感谢三位同学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通过点线面的排列组合,把大象打扮得真漂亮!装饰画的造型方法还有两种——简化与添加

简化:对自然形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添加: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更加理想。

三、分层欣赏 感受文化

1.(点击课件)欣赏中、外古代的动物装饰造型。找找其中用了什么方法?

2. 欣赏艺术大师及同学们创作的动物装饰画。

课时二:

激活灵感 创作表现

请学生从视频或自己的脑海里任意邀请一位“动物朋友”,将它夸张或变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起参加大象的“彩妆节”。

品评交流 享受成功

生自评,生互评,师生从构图、装饰手法等方面去评价作业。

再次欣赏,延伸空间

教师出示动物造型的书包,点明生活中美不仅要靠我们去发现,更要靠我们去创造。下一节课可以带来一些制作材料与变废为宝的粘贴物,我们来制作动物装饰画。

13. 我的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动物,发现身边的人和动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采用绘画或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人和动物相处时有趣的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②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游戏、表演、绘画、制作的有关活动中,更好地体验动物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感受人和动物之间的友情。

③审美目标: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爱护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体验人和动物相处时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研究、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从而掌握表现、绘画人和动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画出或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人和动物相处时有趣的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一:

(1)欣赏激趣:

让学生观看欣赏多媒体课件《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一个落入凡间的小精灵一一法国小女孩蒂皮,用她那些匪夷所思的经历,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广袤的非洲野生丛林长大,与野象为伴,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一个个动物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最终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老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和动物相处的趣味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根据现有的图片进行联想,拓宽学生的思路。

(2)游戏导入:

学生分组活动接龙,开小火车讲述大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有的动物是朋友,有的动物是敌人。

草——兔子--—狼——狮子——大象……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活动的延伸可促进学生感情交流,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3)模仿感受:

模仿人和动物亲昵的动作、表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模仿动物的习惯性动作,讲述动物的有关习性,体验动物给人类带来的乐趣。加深学生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4)讨论探究:

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可以讲解一些动物的逸闻趣事,讲述自己和动物交往的经历中最深刻的事情。学生欣赏有关图片,讨论如何绘画表现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人和动物的场景。

(5)欣赏交流:

欣赏的主要是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人和动物的构图,抓住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情节。人物和动物动态及活动场景的整体表现。

交流主要是绘画和制作的交流,看了前面的图片,受到启发后学生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联想,分组研究讨论怎样利用自己的材料制作,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方法制作。(剪、贴、折、撕、粘、挖……)

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鼓励在方法与材料选择上有创意的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课时二:

(6)制作表现:

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通过绘画、剪贴多种方法制作。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绘画制作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画面。在绘画或制作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鼓励在方法与材料选择上有创意的学生。

(7)评价展示:学生先自评后相互评价作品。

14. 亲昵

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在活动中逐步理解“亲昵”的内涵,激发情感冲动,产生创作欲望。由“感觉一感知一感受一感动”的内化过程,向“表演一表述一表现一表达”的外化过程进行转换。

②操作领域:以绘画的方法塑造动物、人物等主体形象,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手法及喜欢的画面去表现主题、表达感情,画出所思所想,同时提高想像能力和创作能力。

③情感领域:通过各种有益的感知和体验活动,感受亲情友情,学会释放爱心爱意。即:善于接受他人关爱,乐于给予他人关爱。

教学重点:探讨日常生活中有关爱的因素,激发爱的情感,全景式地表现爱。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表现“亲昵”这一人文主题,并注意刻画动物或人物的表情和姿态,用具体的绘画技能技巧进行创作。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绒毛玩具,新旧照片,表现亲情的摄影图片和名家作品,年历,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等。

学生准备: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准备绘画工具等。

学习过程:

1.游戏、渗透戏剧表演活动:

(1)学生伸手触摸教师带来的玩具,由其柔软的质地,猜测是何种物体。

(2)回忆童年时“过家家”的游戏场面,学着装扮成爸爸妈妈的样子,给绒毛玩具熊穿衣戴帽打扮一下。

2.交流、渗透语文学习活动:

(1)将新旧照片进行对比,通过照片中人物的年龄变化和身份角色的变化,体会长辈对子女的关爱。

(2)用自己学过的词语贴切地形容这种感觉,加强对亲情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将同学所说的好词好句板书在黑板上。

3.观看、渗透观察再现活动:

(1)同学互相用恰当的动作表现亲人之间互表亲昵的神情和动作,如:微笑、拥抱、拍打、抚摸等。

(2)教师展示电脑课件,展示人与人、人与动物在一起时的多幅优美的摄影图片。学生观看这些直观的形象,从构图、色彩、内容等多个层面深入理解“亲昵”内涵,欣赏画面的美。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美术视频

与"三年级美术上(第五册)表格教案(新苏少版)"相关的文章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