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印花布
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在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前,图像的复制技术不仅运用在纸张上,同时还运用在纺织品的印花技术上。1983年在广州出土的越王墓文物中,有两件铜质印花凸版与一些纺织品的图案相吻合,也就是说凸版印花技术在春秋战国时就得到了发展。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中,有几件印花敷彩纱和金银印花纱。这些充分说明在2000多年前,我国工匠已掌握了多色凸版套印技术。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人们开始使用雕刻漏版技术印染花布,它就是“夹缬”。
我国民间夹缬印染的首要功能在于实用,它是劳动大众物质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劳动大众向往美好生活的质朴愿望。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美术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和物质财富。本课教学内容对儿童而言,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视觉探究活动,同时也是他们了解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接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的一个契机。
根据木版画操作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分2课时完成。
学生情况:
六年级儿童有木版画基础。将木版画化为生活中的一件实用品,令人意外的视觉效果让儿童有创作的冲动。不同寻常的创作,更是儿童对创作表现形式本身的一次有意义的体验和追求。
教学方式、手段:直觉体验、演示与赏析、练习相结合。
教师准备:木版、白土布、油画棒、蜡等。
学生准备:木版、布、油画棒、颜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儿童初步了解传统印染工艺,感受民间能工巧匠的匠心和智慧。
过程与方法目标:儿童学会花布基本的印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加深儿童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初步了解传统印染工艺的制作工艺,学会印制一幅花布。
教学难点:儿童对机械化纺织印染取代手工印染,面对逝去的传统工艺与传承的思考。
教学设计
一、赏花布
(1)同学们,春天来了,蝴蝶闪动着美丽的翅膀穿梭在花丛中,这样的一段情景你一定不陌生吧!
我们来看看,它的舞姿怎样呢?
(2)这是生活中的蝴蝶,请同学们仔细比一比,花布上的蝴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3)与老师手中的白布比,同为朴素,你更为喜欢哪一个呢?
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些花布又是谁制作出来的呢?
是这些民间艺人!
出图:这些花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方法,都与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就是他们创作的灵感!花布面料深受大家的喜欢!人们将它们做成包和衣服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设计意图:直观感知民间印染花布的美感。
二、解工艺
(1)一段花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但是无论怎样的想法都必须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实现,这些民间艺人又是怎样让蝴蝶跑到这白布上去的呢?(出示白布,同学们思考)
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印花布
(2)如果是印,那么又是怎样印的呢?我们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3)我们就试着从祖先留给我们的部分家当中,来探秘古人的做法。
出图:汉代“金银印花纱”
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中,有这样几件花布“金银印花纱”。我们来看,花布的纹样设计合理、连续排列,组成了四方连续的纹样。
出图:汉代“印花铜质版”
同时,我们还找到了这样两件印花铜质版,发现了吗?两件印花凸版与纺织品上的图案相吻合,充分说明在2000多年前,我国工匠已掌握了多色凸版套印技术。
出图:汉代“印花敷彩纱”
所谓的“印花敷彩纱”,顾名思义就是印花和彩绘相结合。它是在绘出纹样后,又以手工画出部分花纹,形成精细、丰富的装饰效果。
出图:唐代“蓝地团花连续纹夹缬”
在各大博物馆里,我们找到了这些织品的残片。这是在敦煌出土的唐代“蓝地团花连纹夹缬”。图案红花蓝蕊,四周围绕有六片侧面的绿叶,造型简洁,浅花深底,使整幅夹缬色彩明快,花纹的排列也颇有节奏感。
出图:唐代“花树鸳鸯纹夹缬褥面”
纹饰夹染着红、黄、蓝、绿等色,色彩绚丽,以花树鸳鸯组成团花。花树下鸳鸯展翅对舞,团花外四只飞雁俯视,并由此加以连缀,便构成了大幅的四方连续纹样图案,设计之巧,令人叹为观止,亮丽而不媚俗。
夹缬又是什么呢?在千年以后的今天,浙江温州有一位民间艺人继续在使用这种夹缬,让我们一睹为快,一起去解开这个千年之谜。(录像)
(4)夹缬(xie):是一种运用雕花夹版在织物上印花染色的技艺。
我国古代的印花染色的方法,唐以后更为普遍。用两块木版雕刻同样的花纹,将绢布对折夹入两版中,然后在镂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染色花纹。后来发展为用镂花油纸版涂色刷印,染成的织物叫夹缬。
夹缬在制作时,先要怎样做?
夹缬在制作时,先要制图,先将“粉本”紧贴在木版上,用刀一刀刀刻出花纹图案,然后制版、夹版、浸染、卸板、展开、晾晒。
把它做成被子,这便是民间最流行的“百子图花被”。饱满的图案,雄浑而厚重。
虽然今天残留的夹缬,通过雕花版的“明渠暗沟”都是单色印染,以蓝印花为主,却可以揭开唐代夹缬多色印染的秘密。
我们以敦煌出土的唐代红花绿叶连续纹夹缬残片花纹为例,可推测古代雕花印染的精妙技术。
(5)民间能工巧匠,他们用匠心和巧手在这块普通木板上,创下了如此辉煌的奇迹!他们将自己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推动了今天科技印染工艺的发展,至今还散发着熠熠的光彩,丰富了我们多彩的生活!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传统印染技艺的制作工序,感受手工劳作传递的情感和美感。
三、印花布
(1)同学们,今天,机械化纺织印染取代了手工夹缬印染。面对逝去的传统工艺你又有哪些想法呢?
(2)今天我们也试着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小花布。
示范:磨印法
在刻好的底版上蒙上白布。注意,一定要包紧。用蜡笔(注意选色时选择略显深色的蜡笔),用磨印的方法,轻轻打磨。看,一块花布就印成了。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还可以用白蜡先在蒙好的白布上细细打磨,注意不要磨制到凹下去的部分中去。这又是为什么呢?用水粉色在涂过蜡的布上涂抹。边涂边用软纸将涂在蜡上的颜色吸去。
(3)儿童作业:在雕花版上印制一块小花布。
(4)评价:磨印法与上蜡法的运用。儿童对传统工艺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儿童实践动手体验一次,利用亲身体验来加深儿童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
四、再创造
同学们,事实上,在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之前,中国的手工印染技艺一直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在x疆博物馆,我们还看到这些:清代,我国少数民族发明了“木戳印”和“木滚印”!
所以,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尝试,我们也可以让这块布料焕发新的生命。
作业要求
儿童创作印制一幅花布,在感性实践中认识传统印染工艺的魅力。
教与学的评价
不同寻常的创作,是儿童对创作表现形式本身的一次有意义的体验和追求。教学中儿童初步了解了传统的印染技艺,感受到手工劳作传递的情感和美感,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如何呢?也是教师在评价中需了解的。
反思和总结
民间印染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正发生着迅速的衰变,现代印染技术替代了土布和手工印染。生活在当下的儿童,他们吸收着外来的文化,享用更多的是现代机械化生产的机印花布和现代技术制成的纺织面料,对自己本土的民俗民间文化了解甚微。而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美术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和物质财富。儿童通过对民间印染的欣赏,包括对其制作工艺的基本了解和实践体验,可以加深儿童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推荐不同的教学设计,以适合城乡不同地区、不同执教个体的有效教学。
2016年辽宁大学艺术类校考成绩查询时间方式
四川美术学院2016年设计专业校考考题(重庆考点)
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音乐类招生简章
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艺术专业招生对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专业招生对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2016年专业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青岛大学2016年美术专业招生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办法
2016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区外招生简章
辽宁大学2016年艺术类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及录取规则
重庆大学2016年美术音乐舞蹈类考试科目分值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2016年招生简章发布
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艺术专业招生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教.考时评 校考也是国考
大连艺术学院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艺术专业招生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2016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长春考点初试合格(复试)名单
2016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专业统考顺利结束
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艺术专业招生文化课单科要求
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美术校考考题(福建考点)
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艺术类复试信息填写须知
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设计专业招生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大连艺术学院2016年艺术类录取办法说明
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艺术专业招生对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设计学类专业)
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美术类校考考题(广西考点)
中央民族大学2016音乐学院长春考点初试合格(复试)名单
2016陕西师范大学音乐类专业招生简章
景德镇陶瓷学院2016年美术专业文化课单科成绩要求
大连艺术学院2016年本科艺术类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