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 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 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具准备:
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导入新课:
A、触摸实物
(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
(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
3、 讲授新课:
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
C、说说特别的肌理。
(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观察桌上的实物,再通过触摸,把你觉得好看的描述一番。(小组交流,个别提问。)
D、学生作业。
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全体尝试)
E、把自己的满意之作展示一下。说说通过什么方法能让你的作品看上去更有意思呢?引导学生对自己表现的肌理进行联想。<比如肌理的象形性和完整性等。>
归纳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F、第二次作业
在完成的肌理画面上再做尝试。
4、巡回指导
5、进行小结:
知名画家王清州近作即日起台北展出(图)
京津冀三地230余件珍贵文物现身河北博物院(组图)
文墨端午——2016京津冀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隆重开幕(组图)
王树忠水墨作品展在国安艺术馆隆重开幕(组图)
国投通汇签约画家羽空作品亮相荣宝斋中国画双年展 (组图)
街境——卞国强、翟建群水墨岩彩画展在汉纳得艺术空间开幕(组图)
何家安中国画作品展亮相深圳(组图)
艺术家罗雅莉参加“七零七零·当代中国画70后艺术家提名展”开幕(组图)
周其乐中国画精品展在郑州开幕(组图)
中国当代艺术展在伦敦举办(组图)
厦门市博物馆展出三幅闽派巨作(图)
一叶知秋·肖伟美术作品巡展”中山举办 (组图)
璞玉琢成显菁华:张玉华中国画作品展在沧州开幕(组图)
【砚田拾得】葛寒冰写意花卉、丁茂鲁点缀人物作品展将在恒庐美术馆展出(组图)
“文心蔚然——文蔚书画全国巡展”香港展即将开幕(组图)
齐鲁三师60幅国画作品首次走进太原美术馆(组图)
来自北京的吻:法国艺术家芦笛个展举办(组图)
秦俑主题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藏珍品展:被奉为传奇的展览(组图)
九城联展上海站:看海派画家与古典名著擦出火花(组图)
中法文化系列活动摄影展《父与子》在京开幕(图)
穿越千年,看一场时光交错的展(组图)
回望东方——旅美大家大泽人现代艺术展(组图)
劳森伯格在尤伦斯:重启30年后的中国之旅(组图)
伪满皇宫首展和珅献乾隆珍宝
南海岸线:2016海南当代美术作品展举办(组图)
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亮相国图 晚唐文献首次展出
《湖湘博艺》部分线上作品在莫立唐山水画展中展出(组图)
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亮相恭王府(组图)
郎军中国画个展开幕 作品已预订出三分之一(组图)